5月15日,杭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杭州銀行”,股票代碼:600926.SH)召開了2023年度暨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說明會。本次會議採用現場和線上直播的方式進行,杭州銀行對2023年以來主要經營情況和2024年主要經營策略進行了詳細闡釋,對投資者、分析師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2023年及今年一季度交出業績高分報表2024年實現增長信心幾何?

從此前披露的2023年年報和今年一季度報看,面對行業規模擴張放緩、盈利低速增長、資產質量管理承壓等大背景,杭州銀行向市場交出了一份規模質量效益協同發展的成績單。杭州銀行虞利明行長在業績說明會上從三個方面對2023年以來取得的發展成效劃了重點。

一是綜合實力不斷攀升。2023年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分別突破350億元和143億元,同比增長6.33%和23.15%;不良貸款率0.76%,較上年末下降0.01個百分點。2024年一季度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存貸雙增,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5%和21.11%,不良率維持在0.76%。

二是業務轉型成效顯著。2023年製造業貸款、綠色貸款、科創企業融資分別增長了18.90%、26.22%和28.43%;零售金融在代發、私行等客羣分層經營上實現突破,全行代發人數達124萬人,驅動個人AUM有效提升至5174.38億元,增幅7.65%;小微金融在深化“兩個延伸”的同時,營銷“打法”逐步成熟。年末普惠型小微貸款餘額1334.58億元,增幅18.89%,其中信用貸款餘額150.84億元,增長超42%;金融市場專業提升,投研能力不斷增強,輕資本業務較好增長,同業負債成本持續下降,理財業務穩中有增。

三是管理基礎有力夯實。上線國內商業銀行首個“雲原生、分佈式、全棧國產化”核心業務系統。深化科創金融和信用小微機制體制改革,持續推進省外區域分行高質量發展。

在回答關於今年營收和利潤增速展望的問題時,虞利明坦言,整個銀行業面臨淨息差持續收窄、經營壓力大幅增加的情況,但杭州銀行的基礎比較紮實,發展的動力、前景較好,今年一季度的業績也好於投資者的預期。2024年有信心完成營收正增長,利潤兩位數增長的目標。

爲了全年能夠實現良好的經營業績,杭州銀行將在以下五個方面持續努力:一是促投放,今年提出了力爭實現“兩個千億”的目標,即存、貸款增長均超千億;二是優配置,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把資產配置到最優質的方向和區域;三是降成本,一方面降付息成本,另一方面降經營成本;四是擴收益,不斷加強金融市場業務的投研一體化建設,持續發力代銷、託管、撮合等業務;五是控風險,在利差較低的情況下,控風險就是創收益,目前杭州銀行資產質量位於市場前列,之後也將通過堅持大額風險排查、信貸結構調整、員工行爲管理持續保持資產質量穩定。面對利率下行如何優化佈局資產結構?

對於如何看待投資者關注的“政信業務高增速的可持續性”。宋劍斌董事長認爲“政信業務”應與所在城市的建設規模相當,未來這一類政信類業務的發展方向,將從發展直接融資、開展供應鏈服務、加強數字化業務和服務三個方向重點展開。

針對機構投資者提出的低利率環境下如何延續成長性問題,宋劍斌董事長表示近幾年隨着銀行業整體息差不斷下行,杭州銀行也在適應市場的變化。接下來將從三個方向改進業務模式:第一個方向,拓展細分市場的客戶羣,尤其是科技金融業務,不僅僅提供信貸服務,還有信貸以外的綜合服務。第二個方向,提高風險控制能力來拓展下沉客戶。第三個方向,豐富服務功能,特別是提高非信貸的服務,包括供應鏈、數字化、票證函等服務能力,是銀行適應低利率環境所需要的很重要的能力。

關於2024年信貸投放具體如何擺佈,財務總監章建夫表示,將在保持總量增長的同時進一步優化投放結構。總量上,2024年信貸規模投放計劃超過千億,在投放結構方面,將根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部署同時結合自身戰略考量,對公貸款方面,重點加強對實體經濟的細分產業研究,加大對製造業、綠色金融、科創、民營、涉農等領域細分市場的研究,尋找適合定位的客羣投放,爲未來轉型注入進一步的動力。大零售方面,在普惠小微、信用小微、住房按揭、消費金融上加大細分市場的發力,利用數字化、標準化的產品爲零售客戶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每股分紅和分紅總額同比增長三成爲投資者提供穩定的投資預期

此前,證監會發布的《關於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試行)》中指出,要“加強現金分紅監管,增加投資者回報”。據杭州銀行2023年度年報,2023年該行計劃每10股派息5.20元,年度分紅規模30.84億元,每股分紅和分紅總額同比增幅均爲30%,現金分紅比例22.5%,同比增加0.7個百分點。

杭州銀行副行長、董祕毛夏紅表示,該行歷來注重保持股息的穩健增長。上市以來淨利潤複合增速超20%,與同期每股分紅複合增速(19%)基本持平。

上市以來杭州銀行資產質量、資本回報率逐年提升,股東回報穩健增長和利潤留存支持業務可持續發展這兩者都得到較好體現。毛夏紅同時也提到,當前杭州銀行正處於穩健較快發展階段,需要加強留存利潤、加強內生性資本積累以支持業務、實體經濟的發展。關於中期分紅,毛夏紅表示將按照新“國九條”政策,研究提高分紅頻次,規範有序地推進中期分紅工作。資產、負債兩端發力穩息差持續推進量、價、險的平衡

從市場數據來看,2023年度商業銀行淨息差下滑至1.69%,首次跌破1.7%關口。42家A股上市銀行中,41家淨息差均出現下滑。

章建夫財務總監提到,杭州銀行的息差同樣承壓。對於2024年淨息差展望,他認爲總體仍有下行壓力,但是定價邊際上也看到了一些積極和緩衝因素。例如一季度投放的新發放貸款利率和上一年四季度基本持平,但是小微和零售由於市場需求、消費信心恢復的情況不同,表現還是有所不同。

他表示,下一步要持續推進量、價、險的平衡來加強應對。具體而言從資產端上,加強定價管理、精細化管理,通過增加利率相對高的信用小微、中小企業、地區和項目的投放,把握節奏,實現早投放、早收益,同步做好低效資產的處置及管理,進一步緩衝息差下降。從負債端來看,通過加強負債的管理、降本增效來緩解淨息差下降壓力,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負債綜合付息率連續三年下降,其中存款付息率從2023年的2.19%到2024年一季度到2.14%,下降了5個BP,同時他認爲隨着2023年市場利率的調降以及存款手工補息的工作規範化,將有利於銀行業付息率的下降資產質量業內領先客戶下沉與風險管控如何平衡?

能否把風險控制好,是保證一個銀行淨利潤增長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利差較低的情況下,控風險就是創收益。

杭州銀行的資產質量和風險抵補能力多年來位於上市銀行前列。宋劍斌董事長在年報致辭中曾表示:“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多的背景下,深刻意識到風險管理的長期性、反覆性,將持續增強風險防控意識,樹牢合規創造價值理念,持續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在探索下沉客戶的同時控風險,實現高質量發展”。

業績說明會上,潘華富副行長對市場普遍比較關注的地產、基建、零售、小微、互聯網金融貸款風險形勢進行了分析。關於房地產貸款風險,他認爲總體而言對資產質量的影響是可控的。主要源於“三個相對”:一是房地產貸款佔貸款總額的比例相對較低。二是房地產貸款項目所處的區域相對較好。三是房地產貸款的客戶整體相對穩健。

對於大零售業務中如何做到客戶下沉與風險管控的平衡。陳嵐副行長表示,始終堅守初心,秉持“不以風險換髮展”的原則,確保業務發展與風險控制的發展平衡。一方面,在信貸客戶准入上遵循“名單化、模型化”的謹慎性原則,依託大數據風控模式,以“客戶線上智能下單+銀行線下上門服務”“線上線下融合+互聯網大數據”方式展業。另一方面,加強精細化的貸後管理,對有風險隱患的客戶進行前置關注並採取緩釋措施。2023年末,全行零售條線表內貸款不良率0.28%,資產質量保持在優秀水平。

小微金融方面,持續加強外部數據對接,依託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模型等,生成符合該行風險偏好的目標客戶名單;結合評分模型、專家模型,多維度構建客戶風險決策矩陣,並根據風險評估結果設置不同業務審批流程,“線上+線下”相結合以合理控制業務風險;配置了專職影審、審查、審批、貸後、稽覈團隊,進一步深化全流程風險管控。截至2023年末小微信貸不良率僅0.59%。

當前各家銀行紛紛加大科技金融佈局。在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中如何有效把控風險,張精科副行長表示,經過15年的探索發展,目前商業模式已經迭代升級到“數據+專業驅動”的科創金融3.0服務模式,形成自己的一套風險評價體系,同時現在也在自建風險模型,在風險定價上積極地嘗試用調整後的風險資本回報率對客羣的風險定價進行一些研究和應用。

數據顯示,該行深耕科技金融15年來資產質量一直保持在良好的範圍內,風險率明顯低於全行水平。同等信貸定價水平上該行有更低的不良貸款率,這也是盈利很好的支撐。同時一支有着15年經驗積累和傳承的500多人的營銷、產品、風險鐵三角隊伍,是該行科技金融應對市場競爭最核心的競爭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