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闻晨报

时隔五年,《庆余年第二季》一归来就赢得了惊人的热度与话题,有关“剧王”的赞誉火爆社交平台。顺着剧情的推进,观众找回了久违的热血:范闲还是那个充满理想的年轻人,他有胆识、有谋算,在等级森严的世界里,坚持关怀弱小的人,求一个公道。

与此同时,脑洞大开的层层悬念,依然是《庆余年》系列让人欲罢不能的钩子。开篇承接第一季结尾,揭晓了范闲的生死谜题,三四集后的戏份渐入佳境,尤其是调查抱月楼的一出大戏,环环紧扣的变化就让人欲罢不能:你设局、我破题、他黄雀在后,而不到最后一刻,胜负依然未明。复杂的算计和紧张的局势,往往以一种轻巧的方式落地,无论是范思辙被范闲揍得鼻青脸肿,三皇子大谈“赚钱不重要,重要的是赚钱”,又或是太子与二皇子狭路相逢,一段故事讲得热闹有时,激昂有时,台词有趣,新的线索也铺得巧妙。

演员的功力当然还在。和上一季相比,张若昀清瘦几分,有了成熟的意味,眼睛里热切和血性倒是没改;田雨和郭麒麟依然是最佳配角,一个是鲜活讨喜的好搭档,一个是钻进钱眼的真迷弟,凡出场必然把喜剧效果拉满;而开场庆帝(陈道明 饰)、陈萍萍(吴刚 饰)惊闻死讯的戏份,也是老戏骨们豁得出去,亦庄亦谐“庆味儿”不减。

平心而论,剧集市场的“续集魔咒”难以破解,有两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一是原班底难凑,无法为观众延续亲近熟悉的感觉;二是盛名之后,团队创作心态难以归零,更遑论自我突破。但在《庆余年第二季》身上,大众看得到出品方与主创努力改变的决心。在过去的五年间,他们和观众一样地付出了等待、给足了时间;这种优先打磨剧本而不是仓促上马的做法,最终让剧迷不离不弃,相信这个故事不会被辜负。

也是从这个角度看,今天热闹的第二季,既要担得起“剧王”的赞誉,要经得起观众的审视。诚然,五年前第一季的剧本设定、群像塑造叫人耳目一新,第二季的剧本也是数易其稿,反复打磨。可是五年之间,市场上既有重复堆砌的跟风者,也有以新手法打动观众的创造者,多种多样的剧集产品,不断抬高观众的审美标准。所以,如果观众对剧集有不同讨论的声音,不妨将之视为一种鞭策——五年过去了,进步的可不能只有观众,不是吗?期待第二季还能拿出更多触动人心的干货,成就下一段念念难忘的等待。

媒体人 曾索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