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贛南日報

本報訊 (李明水)近日,走進于都縣梓山鎮潭頭村,只見流水潺潺,綠樹環繞,一棟棟小樓錯落有致,一條條村道乾淨整潔,一座座蔬菜大棚鱗次櫛比……一幅山青水淨、村美民富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受益於潭頭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項目,潭頭村的生態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的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據悉,潭頭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項目地處於都縣梓山鎮境內,潭頭小流域面積30.11平方公里,流域內水土流失面積爲565.49公頃。該項目以有效推進潭頭村鄉村振興發展和實現潭頭小流域治理示範創建爲目標,進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構築“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生態保護”三道防線,有效實現“清水下河、淨水入河”。

“以前我們村河道防洪能力差,雜草叢生,後來建設了生態擋牆,修建了遊步道,改善了河道防洪能力和出行。現在水清岸綠景美,飯後我們經常沿着河堤散步。”小流域環境的改變得到了當地村民的一致好評。爲保障小流域建後實現長效管護,于都縣探索出臺了生態清潔小流域管護辦法,各小流域因地制宜制定“一域一策”進行管理。按照“屬地主責、行業指導、公衆參與”以及“誰受益、誰負擔、誰管護”的原則,以河湖長製爲統領,搭建縣、鄉、村“三級共管”平臺,創建河湖長、林長、田長、路長“四長共治”機制。

與此同時,小流域的有效治理不僅推動了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農業集約化經營,還可以推廣應用符合當地實際的水土流失防治技術或模式。如今,在於都,產業興旺、鄉村旅遊、生態宜居“三位一體”的複合型生態清潔小流域已基本形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