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數字技術重現“東方睡美人”真容

——湖南博物院發佈“辛追夫人”3D數字人形象

◎本報記者 俞慧友

1972年,長沙發掘馬王堆漢墓,一號墓墓主“辛追夫人”遺體是世界上已發現的保存時間最長的溼屍,備受關注。但她的“高清”真容一直未被世人所見。

5月17日,湖南博物院首次公開發布了“辛追夫人”的年齡約35歲全身坐姿版、50歲左右頭部形象等兩張3D數字人形象。數字人“辛追夫人”栩栩如生,皮膚肌理清晰可見,毛髮材質高度逼真。

真實呈現“辛追夫人”容貌造型

被譽爲“東方睡美人”的“辛追夫人”遺體出土時外形完整,全身潤澤,皮下軟組織柔軟有彈性,部分關節可活動。此外,她眼睫毛尚存,手指、腳趾紋也清晰可辨。但遺憾的是,出土時她的面容已腫脹變形和腐敗,生前面貌也就不得而知。

2023年10月,湖南博物院啓動“辛追夫人”3D數字人項目,擬最大限度還原其容貌。項目大體分爲顱面復原和數字重建兩大部分工作。項目參與者、中國顱面復原專家袁中標介紹,團隊首先通過用眼經驗性查勘、X光片觀察等方式,觀察測量“辛追夫人”遺體各部分結構形態,對檢材(辛追夫人)與樣本(經驗案例和實驗研究成果數據庫)進行比對觀察。

隨後,團隊結合相似樣本經驗判斷腐敗軟組織和脫臼下巴對“辛追夫人”面容的影響程度,分析提取可靠部位結構點,構建“辛追夫人”的顱骨結構形態類型。最後,根據該種骨結構類型的顱面關係規律,推斷“辛追夫人”軟組織面貌形態。

在表現“辛追夫人”的容貌造型上,團隊通過手工泥塑結合自主研發的三維復原技術創建模型,考證“辛追夫人”的髮型、妝容、頭飾和服飾等。

“從以上步驟環節可見,‘辛追夫人’3D數字人的研發創作過程,採用了前沿的法醫人類學、醫學影像技術、三維計算機技術等。同時還應用了雕塑技能,以及我們自主研發的‘基於CT數據的中國人三維顱面復原系統’科研成果。”袁中標說。

真實呈現,是這次數字人創作的前提。“我們嚴格按照‘辛追夫人’遺體的顱面結構類型去推斷,實事求是還原,不臆造‘美女’人設。”袁中標介紹,團隊還重點參照了出土內棺上彩繪帛畫中老太太“龍鍾背駝”的形象,這也符合“辛追夫人”遺體病理解剖中發現的腰椎病症狀。

AI構建不同年齡層的“辛追夫人”

在數字重建方面,長沙數字鯨魚科技有限公司運用先進的超寫實數字人技術,完成了此次公開的數字人“照片”重現。高精度人體建模技術高度還原了人體微小的生物特徵,使人臉毛孔清晰可見。

據悉,最先復原的“辛追夫人”外形,大約定格在其逝去時的年齡。隨後,基於老年復原版數字人基礎,項目利用AI繪畫、大模型等相關先進技術,進一步構建了不同年齡層的“辛追夫人”虛擬數字人形象。

談及與此前復原技術不同之處,長沙數字鯨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日暉表示,此次重建從前面數次重建中吸取了很多參考數據,也有諸多首次嘗試。如近年來數字技術高度發展,特別是超寫實類數字孿生技術的不斷完善,可以在技術上完全實現照片級的數字人重建,這在此前復原工作中從未應用過。此外,基於袁中標團隊多年科研課題建立的顱面數據庫,匹配頭骨模型顱面關係特徵,也在過去的重建中從未嘗試過。

“辛追夫人”的復原還在繼續。下一階段,項目擬推出“辛追夫人”AI智能體。屆時,完成版的“辛追夫人”3D數字人將成爲全球首個基於2000餘年前保存完好的真實溼屍爲原型打造的虛擬數字人,“她”有望“開口”進行文物講解和實時對話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