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解放日報

據新華社北京5月19日電 福建省晉江市13歲肢殘少年王同學的家最近完成了無障礙改造。長期靠輪椅活動,王同學原本連開個燈都得爸媽幫忙,如今電燈、窗簾等通過語音或者手機就能遙控,家裏還專門安裝了智能監控設備,爸媽可以放心出門。

小小“黑科技”,讓家裏變了樣,也讓生活有了幸福的模樣。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主題爲“科技助殘,共享美好生活”。王同學如今的生活日常是我國8500萬殘疾人同沐暖陽的縮影。

康復是生命的重建,是殘疾人最迫切的需求。近年來,我國持續開展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行動,2021年至2024年4月底,全國共有2769.76萬人次殘疾人得到基本康復服務,531.98萬人次殘疾人得到輔具適配服務,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穩定在85%以上。其中,146.31萬人次殘疾兒童得到康復救助,基本實現殘疾兒童“應救盡救”目標。

科技改變着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逐步去除着曾經橫亙在殘疾人面前的各種障礙,努力踐行着“一個都不能掉隊”的目標。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改善殘疾人生活狀況、實現自我價值的關鍵。

近年來,中國殘聯等部門積極開展促進殘疾人就業相關行動。截至2023年底,全國城鄉持證殘疾人就業人數爲906.1萬人,僅2023年一年就新增54.4萬人就業。特別是伴隨着科技創新催生的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諸多新職業隨之誕生,殘疾人的就業範圍進一步擴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