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A股五大上市險企最新業績表現悉數亮相。5月19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前4個月,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5家A股上市險企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25萬億元,延續了一季度的增長態勢,同比增長1.5%。聚焦於“風生水起”的壽險板塊來看,多家險企前4個月保費增長呈復甦態勢,包括中國人壽、人保壽險在內的壽險公司4月單月保費同比漲幅超10%。

A股五大上市險企壽險板塊持續復甦,取決於哪些因素?監管近期放開銀保渠道“一對三”限制,又將如何作用於頭部險企?

多險企壽險保費單月漲超10%

保費收入1.25萬億元,同比增長1.5%,A股五大上市險企最新業績表現浮出水面,延續了一季度的增長勢頭。

具體來看,4家險企前4個月均實現保費收入的同比正增長。中國人壽增速位列A股5家上市險企首位,該公司累計保費收入同比增長3.9%;中國平安累計保費收入同比提升2.4%,增速位列第二。中國太保、中國人保分別實現保費收入1817億元及3001億元,增速分別爲1%及1.3%。

4月,是“開門紅”收官之月,與此同時,銀保渠道、經代渠道的“報行合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業務增長節奏。多重因素交織,壽險業務自然是備受關注的焦點。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各家上市險企的壽險板塊回暖跡象凸顯。其中,平安人壽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2121.55億元,同比增長1.9%,增幅較前3個月的0.9%進一步擴大。中國人壽今年前4個月累計原保險保費增幅3.9%,較前3個月的3.2%也進一步擴大。

從4月單月來看,人保壽險以23.59%的保費增速位列五大上市險企首位。中國人壽、太保壽險保費收入也取得兩位數的增長,其中,中國人壽4月保費收入336億元,同比增長11.63%;太保壽險保費收入128.38億元,同比增長12.29%。平安人壽同樣實現正增長,該公司4月保費同比增長6.69%至388.55億元。

A股上市險企4月壽險板塊的增速表現整體呈現回暖態勢,這一變化的背後有多重因素推動。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4月保費增長的原因包括,2023年新單積累的續期推動;4月部分銀行暫停大額存單等業務,存款搬家導致流向保險及存款類產品;季節性因素及部分銀行的新考覈任務。

對於今年4月多家A股上市險企保費漲幅明顯,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碩士生企業導師支培元補充表示,其中的因素也取決於,保險公司在產品創新和服務優化方面的持續努力,爲壽險業務的增長提供了動力。一些保險公司推出了更加貼合客戶需求的健康保險、養老保險產品,以及提供更加便捷的線上服務渠道,這些舉措都有助於吸引和留住客戶。

銀保渠道將迎保費“加成”

存款利率下行、理財剛兌打破、居民儲蓄需求旺盛的大背景下,人身險公司銀保渠道的重要性不斷提高,這一現象在上市險企層面尤爲明顯。

“價值銀保”正成爲不少險企的一大戰略或發力方向。新華保險在2024年一季報中提到對銀保渠道的佈局時表示,公司銀保渠道堅持高質量發展理念,優化業務結構;強化渠道合作,積極尋找機會。中國太保表示,公司銀保渠道堅持高質量發展路線不動搖,深耕戰略合作渠道,鞏固合作陣地。

需要關注的是,從監管緊急發文要求銀保渠道嚴格執行“報行合一”,規範手續費上限,到近期取消了銀行網點與保險公司合作的數量限制,銀保渠道近年來頻頻迎來政策吹風。

回顧今年一季度,銀保渠道新單保費增速疲軟。不過,基於銀保渠道可以利用銀行的廣泛網絡和客戶基礎,業內預計,隨着近期銀保渠道相關政策的放開,有助於渠道的市場化經營,銀保“蛋糕”有望做大。與此同時,在手續費規範化後,取消銀保渠道合作限制,有利於該渠道向“誰的產品更好賣”轉型。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政策的實施將有助於銀保渠道的長期健康發展,也將推動保險行業的創新和進步。支培元表示,銀保渠道新政策的實施,即取消銀行網點與保險公司合作的數量限制,預計將對A股五大上市險企以及整個行業產生深遠影響。首先,這一政策的放開將有助於銀保渠道的市場化經營,使得銀行能夠根據自身的業務特點和客戶需求,靈活選擇與保險公司的合作伙伴。這將促進銀行網點與保險公司之間的良性競爭,推動服務質量的提升。其次,政策的放開也將爲保險公司提供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尤其是對於那些在產品創新和服務優化方面具有競爭優勢的保險公司,將有更多的機會通過銀保渠道拓展業務。

屈放表示,在保費收入方面,總體額度會有所增加,同時由於競爭越發激烈也會促使保險公司開發出新的產品。

而從保費貢獻層面,金融監管總局取消銀保合作“一對三”限制,將對包括A股五大上市險企在內的頭部保險公司的保費增長產生明顯的助力。華福證券分析指出,此次通知放開“一對三”限制將邊際利好中小險企簽約,預計前期較大負增態勢將得到緩解。但受到通知中的總對總簽約以及線下服務規定影響,頭部險企有望憑藉更多的網點數以及合作優勢,進一步擴大簽約規模。同時頭部險企得益於合作渠道衆多、培訓服務支持更加優秀,疊加期限結構改善顯著帶來的價值率普遍高升,在新規下有望進一步擴大簽約範圍,預計長期期交規模增速向好。

北京商報記者 胡永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