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备案结果,2024年拟招生专业点共66870个,与2023年度相比,新增专业点6068个,撤销专业点5052个,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优化。(《人民日报》)

“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聚焦现实所需,牵住职业教育发展“牛鼻子”。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最为紧密,专业设置的变化也直接体现了产业的最新需求。随着各种新情况的出现,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是“应有之义”。通过产教融合,山东省对接新旧动能转换等十个重点方向展开人才培养;通过新建、改造、撤并三措并举,推动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更加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湖南省近三年新增专业点983个,撤销728个……这一项项,都是我国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之举。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已超2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26%以上,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各类技能人才始终活跃在生产一线和创新前沿。

坚持创新引领,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新动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我国急需一大批“新型劳动者”,而这离不开创新思维。探索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实践,丰富教学手段;利用虚拟仿真系统,模拟网络工程师的工作,根据不同需求设计布置专业网络;课程、教材、内容都源于企业真实生产场景、真实生产任务,将生产标准规范向实际教学转换,为技能人才成长打下坚实基础……这一幕幕无一不是协同创新 “产”“教”齐头并进的有益探索。通过教学内容、师资、制度完善、职教改革等举措,让职业教育内生动力更足。

突出实用实效,下好职业教育发展“长远棋”。近些年,高职专业设置更加强调新兴学科、复合学科建设,部分新增专业具有当下热度高、行业优势突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等特点。今年新增高职专业中,“新能源”“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成为高频词。比如,针对建筑工程、钢铁冶金等以往的优势专业面临市场变化的挑战,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及时进行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方向的改造,跟上产业发展的新形势;针对各级养老机构、老年病医院、老年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实际需求,浙江药科职业大学智慧健康养老管理专业持续发力,培养能够从事营养服务、疾病预防的相关职业的高技术技能人才等等。专业“上新”,助力人才培养“出新”,将促进专业良性发展,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陈康)责任编辑:杨彦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