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19時許,蘇州市吳江區公安局平望派出所綜合指揮室響起了一陣陣急促的鈴聲,“警察同志,我現在在保竹路附近,這裏有個小孩子找不到家人了,你們快來看看。”

接警後,民警沈喜斌迅速趕往現場。報警人是17歲的小許,他在路邊閒逛時發現了走失的小朋友,小許無法得知小朋友的身份,情急之下,只能報警尋求警方的幫助。

瞭解情況後,民警細緻地詢問了小朋友的個人信息,小朋友說不清父母的電話和家庭住址,只模糊記得自己來時的方向,民警按照小朋友的提示一路尋找,但始終沒有找到小朋友的家。

此時,夜已深,當沈喜斌正準備將小朋友帶回所等候時,小朋友突然發現不遠處的廠門口停有父母的車輛。得到關鍵信息後,沈喜斌詳細詢問廠長有關孩子父親的信息,這時,孩子的父母親正着急地尋找孩子。

原來,孩子母親一開始故意“丟”孩子,只爲了嚇唬不聽話的兒子,想讓兒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她都在後面悄悄跟着孩子,只不過後來換父親“跟蹤”時將孩子跟丟了,急得四處尋找,幸虧熱心市民小許及時報警。

民警隨即對“虎爸虎媽”進行了批評教育,“丟”孩子容易,“撿”回來可就難了,平望地域水網密佈,萬一出現意外後悔都來不及,家長應該正確引導孩子,恐嚇只會造成孩子的反感。這種做法不僅浪費了警力,還可能出現嚴重的後果。經過民警的批評,夫妻兩人意識到自己行爲的危險,慶幸孩子平安的同時對警方的工作和批評教育表示深深的感謝。

警方提示:父母應理性教育孩子,恐嚇式的教育方法存在較大的負面影響,容易破壞孩子心理和情感健康,應利用正面、鼓勵和啓發式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在愛和理解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文/蘇景匯 馬強

編輯:張沛責編:周希審覈:肖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