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长治日报

推进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乡风

“喜事堂”里吹新风

本报记者 赵婧

“自从村里有了‘喜事堂’,村民们谁家有喜事,都来这里操办,不仅地方宽敞、干净,而且舞台、桌椅、锅灶、餐具等设施一应俱全。在这儿办喜事,省钱又热闹。”5月18日,记者来到屯留区丰宜镇西夏旺村,刚走进“喜事堂”,就见到迎面而来的张长先,他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来。

张长先曾经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两年前给儿子操办婚事时,他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邀请亲戚朋友在“喜事堂”举办了一场喜庆而又简朴的婚礼,身体力行破旧俗、践新风,为群众树立好榜样。整个婚礼,没有豪华车队,没有喧天锣鼓,没有铺张宴请,一对新人在邻里乡亲的见证下,回忆相识过往,展望幸福未来,为自己留下幸福难忘的时刻。别样而朴素的婚礼赢得村民的连声称赞。在这之后,“喜事堂”里的喜事一桩接着一桩。

过去的西夏旺村,跟很多传统村庄一样,婚嫁重彩礼,红白事重场面,攀比之风盛行。近年来,村里以“喜事堂”为重要抓手,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下大力气破陈规、除陋习,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

这座占地900平方米的“喜事堂”原先是高川村村委会办公场所。2020年西夏旺村、高川村、里河村三村合并为一个新的西夏旺村后,村两委集思广益,将它重新改造,起名“时代新风共享大院”,用来为村民结婚典礼使用。时间一长,村民们就称这里为“喜事堂”。

鲜艳的红色装饰物将宴会厅装扮得喜庆、温馨,仪式台、议事室、食品储藏室等依次而建,各类就餐用具有序摆放……“在‘喜事堂’办喜事,场地、桌椅、碗筷全部免费使用,办事当天统一一顿‘大锅饭’,不仅温馨体面,也大大减轻了我们的经济负担,而且现场还有村民自发组建的舞蹈队前来助兴,为大伙儿表演节目。”花钱少、省事,村里亲朋好友、老老少少齐聚一堂,人气、喜气、热闹气都有了,西夏旺村村民都打心底里喜欢这个“喜事堂”。

“以前村里有喜事时,村民‘宁穷一年,不穷一天’,东挪西借也要讲排场、摆阔气,谁家都不愿被比下去。一桌酒席几百元,一桩喜事办下来至少要花费两三万元。这种攀比不仅增加了村民负担,也丢掉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村党支部书记任晚明说,自从开始倡导移风易俗,只要村民家里有喜事,村红白理事会都会第一时间入户进行宣传,发放移风易俗宣传手册及倡议书,鼓励大家在“喜事堂”里办喜事。同时,协助村民制定办事标准,确定请客范围,组织帮忙人员,为村民操办喜事提供全流程“管家式”服务,平均每户能节约费用1.5万元左右。

现在,除了为群众办喜事,共享大院还经常用于村里组织排练节目、举办节庆文化活动等。“大院利用率很高,有喜事的时候办喜事,有文化活动开展活动,平时它还是村民的娱乐场所。我们正在逐步完善配套设施,准备新增音响灯光设备,优化大厅布置,将‘喜事堂’建好、用好,让村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任晚明说。

以“喜事堂”为媒,普及文明新风。现在的西夏旺村,乡风净、民风淳。村里红白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铺张浪费的少了,省吃俭用的多了;玩牌打麻将的少了,爱运动的多了……村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文明新风吹遍每个角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