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財聯社記者 吳雨其

財聯社5月21日訊(記者 吳雨其)沉寂已久的港股市場近期迎來久違的回春。5月20日,港股主要指數再延續反彈行情,恒生指數收盤報19636.22點,漲幅0.42%,創年內新高。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漲0.44%,收報6964.99點,恒生科技指數漲0.55%,收4135.38點。

拉長時間線看,年初以來港股市場表現亮眼,有觀點稱或已進入技術性牛市。據Wind數據顯示,從4月22日至5月6日,恒指斬獲十連漲,創下2018年以來最長連漲記錄,兩日的短暫回調後,恒指再次強勢上漲,截至5月20日,恒指年內漲幅達到15.19%。

港股市場火爆,一些港股基金也“殺瘋了”。業績方面,不少港股主題基金大幅度收回失地,一些佈局於港股市場的明星基金經理收益更是出色。規模方面,追蹤港股的ETF規模較此前突增。不過,近期變動來看,也有部分投資者“撤資”以落袋爲安。

業績:不少港股主題基金收復失地

回顧本輪港股行情,始於春節前,快速上漲於4月。受此影響,不少港股主題基金年內表現強勢。整體來看,按Wind數據標的劃分,全市場共有88只投資於中國香港的公募基金產品(QDII)(A/C份額合併計算,下同),今年以來超八成產品淨值增長爲正。

從漲幅榜來看,華安恒生互聯網業聯接漲幅最高,超過26%,由柏楊管理的大成港股精選位居第二,漲幅爲26.66%。ETF方面,國泰中證香港內地國有企業ETF、華泰柏瑞中證港股通高股息投資ETF、華夏中證香港內地國有企業ETF、嘉實恒生中國企業ETF、易方達恒生H股ETF、華夏恒生中國企業ETF淨值漲幅均超20%。

從QDII整體漲幅榜上看,不少港股主題基金處於領先位置。截至目前,前述提及的華安恒生互聯網科技業聯接居QDII年內業績第一,大成港股精選、以及大成中國優勢則緊隨其後。QDII漲幅榜上,超半數均爲港股主題基金。

而近期火熱的概念還有港股紅利基金,相關ETF表現亮眼,港股通紅利ETF年內漲幅達到23.73%,恒生紅利ETF、港股紅利ETF、港股通央企紅利ETF漲幅均超20%。

港股通基金方面,全市場共有124只相關基金,今年以來佔八成以上爲正收益,其中博時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最高,爲28.64%,華泰柏瑞港股通量化爲24.08%,居第二;華泰柏瑞中證港股通高股息投資ETF、泰康港股通中證香港銀行、華夏中證港股通內地金融ETF、鵬華港股通中證香港銀行、華夏中證港股通內地金融聯接等產品淨值漲幅均超22%。

主動權益基金方面,港股通基金漲幅榜上還現知名基金經理的身影,如丘棟榮的中庚港股通價值18個月封閉股票,年內漲幅超過5%。

除此之外,不少知名基金經理因旗下產品“含港量”較多而收穫不錯的收益。如張坤管理的易方達亞洲精選QDII,今年以來淨值漲幅爲19.89%,該產品港股倉位爲60%;韓創管理的大成產業趨勢漲幅爲25.91%,港股倉位爲33%;趙楓的睿遠均衡價值三年漲幅爲14.22%;胡昕煒管理的匯添富消費升級漲幅13.32%;周蔚文一直以來頗心儀港股,旗下的中歐匠心兩年,一季度末港股倉位爲32%,年內漲幅也達到了12.10%。

規模:相關港股ETF規模快速增長

港股上漲離不開資金面的加持,數據顯示,自4月中下旬開始,全球資金加大流入港股力度。一方面,近期美股、日股持續震盪,全球資產再平衡需求下,海外投資者回補估值低、性價比高的港股資產;另一方面,由於港股在4月份業績期出現看得見的業績拐點,在以互聯網、可選消費和醫療等爲主的行業驅動下,港股盈利增長一致性預期開始反轉上修,受到了投資者的關注。

不少資金也通過ETF流入投資港股,部分ETF速度增長迅猛,以基金份額變化率指標看,華夏中證港股通內地金融ETF月初至今最高,份額增加了169.29%,今年以來份額增加超過400%,年初時該資產淨值規模僅爲0.27億元。

華夏恒生中國內地企業高股息率ETF基金份額月初至今則增加了126.49%。華夏恒生中國內地企業高股息率ETF、易方達恒生港股通新經濟ETF、工銀中證港股通高股息精選ETF、國泰中證香港內地國有企業ETF、廣發中證港股通非銀行金融主題ETF等港股ETF月內份額增加較快,均達到50%以上。

從數量上看,月內基金份額變化最多的是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增加8.60億份,工銀中證港股通高股息精選ETF則增加了4.32億份,工銀國證港股通科技ETF、嘉實恒生醫療保健ETF、華夏恒生中國內地企業高股息率ETF等本月規模均增加超2億份。

另一面,也有部分投資者在港股人聲鼎沸之時選擇落袋爲安,從上週一週以來的資金流入情況可窺知一二,多隻恒生互聯網主題被資金拋售,其中華夏基金恒生科技指數 ETF、華泰柏瑞基金恒生科技 ETF、華夏基金恒生互聯網 ETF上週資金分別流出 12.18 億元元、6.45 億元、5.21 億元。

未來:港股行情能否持續?

不少業內人士指出,香港股市正處於歷史估值窪地。數據也能應證這點,2024年2月9日,恒生AH股溢價指數一度達到157.9,創近十年新高。隨着近期港股走勢強勢,恒生AH股溢價指數也仍在140附近,港股具有相對意義上的估值性價比。

在連漲多日後,港股的強勢行情還能否繼續?不少機構仍持樂觀態度。

華創證券研報認爲,截至2023年末,中資股佔港股總市值的比例高達74%,爲香港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考慮近期政策面利好因素密集落地,疊加此前調降印花稅相關舉措,及2024至2025財政年度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對於提升港股市場效率與流動性的安排,認爲“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大方向不改。香港正迎來政策紅利期,長期看港股吸引力有望持續提升。

關於港股紅利板塊,華創證券也表示,港股市場紅利資產表現亮眼,尤其在證監會與港方深化滬深港通機制合作的政策背景下,南向交易預期增強,紅利板塊短期內交易活躍度可能提升,長期看港股流動性將獲得正面影響。

平安證券指出,4月以來市場主線已從原來的“基本面”切換至“流動性”,而港股受益於本輪全球資金再平衡,港股資金面持續改善,疊加政策出臺的助力,配置窗口已至,關注紅利+出海+互聯網三條主線:一是南向資金偏好的港股紅利板塊,如石油石化、有色金屬煤炭等;二是優勢行業的出海板塊,如海外收入佔較高的工程機械、新能源、紡服、家居;三是互聯網板塊,新“國九條”下,穩定增長、高分紅、低估值的資產將進一步獲得投資者青睞。

中歐基金基金經理羅佳明表示,港股恒生指數估值依然處於歷史低位區域。最近觀察到部分海外資金出現一定的“高切低”配置傾向,從部分漲幅較大的市場切換到港股市場來。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爲,年內港股反彈已進入後半場,投資者應警惕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