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iPad Pro越輕薄用戶越“受傷”?

【CNMO科技】北京時間5月7日,蘋果在發佈會活動中帶來了新一代的iPad Air和iPad Pro。緊隨其後,首批新iPad將於本週抵達各大店鋪,與全球消費者見面。

不過,你可能還記得,蘋果特別強調了新款13英寸iPad Pro是迄今爲止最薄的型號,厚度僅0.2英寸(約5.1毫米),比前代的0.25英寸(約6.4毫米)還要輕薄。爲展示這一特點,蘋果發佈了一條頗具爭議的廣告,畫面中,一臺液壓機將各種創意工具,包括樂器、書籍、顏料罐乃至電腦,統統壓縮成了超薄的平板電腦形態。

這一切聽起來很吸引人,但我們不禁要問:用戶真的在乎iPad變得更薄嗎?

蘋果對輕薄的癡迷

蘋果對於超薄產品的追求可不是頭一回了。這家公司對此的執着由來已久,尤其是在前首席設計官喬尼·艾夫(Jony Ive)的領導下。儘管艾夫於2019年離職並創立了自己的設計公司LoveFrom,蘋果對至薄產品的追求似乎並未因此止步。

圍繞產品薄度,蘋果最大的風波之一莫過於與iPhone 6/6 Plus相關的爭議。彼時,這兩款手機是蘋果史上最薄的iPhone,卻因結構設計問題導致強度不足,以至於出現了從用戶口袋中意外彎曲的“彎曲門”事件,一時成爲笑談,也讓消費者對極致輕薄的設備多了一份警覺。

儘管新款iPad Pro直至本週晚些時候才正式面市,網上已經出現了些許幽默的調侃,比如一張模擬使用一週後輕微彎曲的新M4 iPad Pro側視圖,顯然是拿“彎曲門”開涮,這也反映出該問題依然是蘋果用戶心中的隱痛。

蘋果硬件工程高級副總裁約翰·特努斯(John Ternus)在近期關於新iPad Pro的訪談中,被問及新品的輕薄設計如何同時保證耐用性和抗彎曲性。他解釋道:“有趣的是,主板位於iPad Pro內兩塊電池的正中間,這樣的佈局對於散熱極爲有利,能確保熱量均勻散出。而且,主板上還配備了一個散熱片——一個金屬蓋,不僅有助於熱傳導,更重要的是,它如同一條貫穿設備中央的加強筋,大大增強了整體的剛性。”

簡單來說,這個設計就像給設備內部加裝了一根加固杆,理論上應該能夠防止彎曲情況發生。上一代iPad Pro並未出現彎曲問題,這次的改進應當更爲可靠。

不過,我還是想再次提出那個疑問:大家真的那麼渴望iPad變得更薄嗎?、

過薄有什麼後果?

iPad在電池續航方面似乎沒有帶來顯著的變化,這一點同樣適用於iPhone和Apple Watch。儘管蘋果官方未曾透露具體電池容量,但從前代iPad Pro的表現來看,它能在Wi-Fi環境下支持長達10小時的網頁瀏覽或視頻播放,而在蜂窩網絡下則爲9小時。新發布的iPad Pro在電池續航上維持了同樣的水平,依舊是10小時和9小時。

其實,很多用戶更希望蘋果能犧牲一點iPad的輕薄,以容納更大容量的電池。儘管安卓平板在市場熱度上可能不及iPad,但它們往往配備了相當大的電池容量,而且並不是特別厚重。

舉例來說,聯想Tab Extreme內置了12300毫安時的電池,三星Galaxy Tab S9 Ultra也配備了11200毫安時的電池。上一代12.9英寸iPad Pro的電池容量大概在10758毫安時左右,新發布的13英寸iPad Pro可能與之相近,甚至更小。

追求極致輕薄還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攝像頭凸起。雖然這在iPhone上更爲突出,但即便在iPad上,攝像頭模塊從機身背後突出來顯得不夠美觀,很多人還是懷念過去攝像頭與機身背面平齊的設計。如果拋開對極致薄度的追求,新款iPad Pro完全有可能實現這一點。

超薄真有那麼重要?

蘋果始終堅持不懈地追求製造史上最輕薄的產品,這一點在新款iPad Pro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不過,對很多果粉來說,它究竟有多薄可能並不重要。

用戶更渴望擁有一款能持續使用一整天以上的iPad,夢想着某天能不必憂慮電量,一整天都不用插電也能隨心所欲地使用它。

說到底,iPad Pro的薄厚其實並不那麼顯眼。畢竟,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還是會把它裝進鍵盤套或是保護殼裏。

蘋果應當更注重實用性而非單純的外觀,假如我們爲了美觀而犧牲電池性能的提升,那無疑是走錯了方向。

寫在最後

當技術的邊界被不斷推向極限,用戶的反饋卻清晰地指向了一個更加根本的問題:在輕薄與實用之間,何者更能觸動現代消費者的心?

蘋果通過巧妙的內部結構設計,試圖在輕薄與耐用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這是值得肯定的。但用戶對電池續航能力的現實需求同樣不容忽視。超薄設計固然是科技進步的一種體現,但真正的進步應始終圍繞用戶體驗展開。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來自於手機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