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睛:徐州文廟建築羣一直保存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是徐州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羣。截至1989年大規模維修時,徐州文廟僅存明清時期修建的大成門、大成殿兩座建築。其中,大成殿內的8根金柱和蓮花浮雕柱礎,爲明代原物,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在大成門內,還鑲嵌着徐州書法名家張伯英書寫的《遷建文廟碑記》和《重修文廟碑記》。

徐州文廟始建於北宋景祐四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如今位於徐州中心商圈,是徐州“彭城七里”歷史文脈的重要節點。

歷史越千年,文脈永相傳。走進建設中的徐州文廟街區,首先看到的是重建的徐州鼓樓,青磚青瓦,古色古香,氣勢恢宏。鼓樓城牆上,著名徐州書法家仇高馳先生按照歷史上的內容,題寫了一副楹聯,上聯爲“郡列九州雄領嚴疆帶礪”,下聯爲“樓高百尺輝聯曙海雲霞”,橫批“中樞巨鎮”四個大字。

徐州文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曾是祭拜孔子和古代科舉制度中學子們學習的地方,明清時期還曾是徐州官方的最高學府——府學宮,極具儒家文化特色和歷史文化底蘊,爲更好地傳承保護歷史文脈,開發文廟歷史文化資源,市政府啓動實施了文廟街區項目。

在徐州市中心地帶,通過建築及景觀的改造,突出獨特性與藝術性,通過延續徐州鼓樓區的歷史文脈,將現代商業建築理念與歷史建築完美融合,通過潮流、時尚品牌首站導入,同時配合餐飲+娛樂+夜經濟+新零售等業態資源的融合植入,結合休憩、社交、藝術美學的空間場景打造,提升項目在有限空間裏呈現的商品和體驗豐富度,呈現以時尚+潮流+文化+美食爲語言的社交空間。

走進建設中的文廟街區,首先看到的是重建的徐州鼓樓,青磚青瓦,古色古香,氣勢恢宏。

文廟街區是徐州南北文化軸的重要節點,爲傳承歷史文脈,產城集團堅持按照"守正創新"原則,高標準開展項目建設運營。

項目規劃有文廟區、廟街區、鼓樓區、文創區四大功能分區,在文廟區對原有大成門、大成殿進行保護性修繕,並新建欞星門、尊經閣、明倫堂等古建築羣,還原建築的歷史風貌,展現古典文化之美。

徐州文廟見諸文獻最早是宋代。北宋詩人陳師道曾爲州學教授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芝麻李起義佔據徐州,元丞相棺脫脫率軍以炮攻城,位於城南隅的文廟首當其衝,毀於戰火。明代建立之初,重建了徐州文廟,由於黃水之禍,曾四易地址。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徐州豪戶張膽捐資,再次遷建了徐州文廟。這次遷建的文廟,就是今日徐州文廟規模的主體。

在鼓樓區對徐州歷史上的鼓樓復原重建,規格形制上保持原樣、還其舊觀,鑲嵌匾額“中樞巨鎮、江北第一樓”字樣,凸顯了徐州重要的戰略地位,匾額“大觀在上”字樣,突出了徐州南秀北雄、山清水秀的特點。

據考察,清康熙十九年,徐州大戶張膽捐資,再次遷建了徐州文廟。這次遷建的文廟,就是今日徐州文廟規模的主體,位於現在彭城路北段的東側,完全按照明清兩代朝廷對地方孔廟要求的制度而建,共分三路五進庭院,貫穿在南北一條中軸線上,佔地近2萬平方米。

徐州文廟建築羣一直保存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是徐州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羣。截至1989年大規模維修時,徐州文廟僅存明清時期修建的大成門、大成殿兩座建築。其中,大成殿內的8根金柱和蓮花浮雕柱礎,爲明代原物,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在大成門內,還鑲嵌着徐州書法名家張伯英書寫的《遷建文廟碑記》和《重修文廟碑記》。

文廟的三張名片。文廟街區按照"守正創新"的總體思路,緊扣孔學文化、徐州漢服季、24h潮流活動經濟等主題,打造文化名片、事件名片、時尚名片。以文廟區作爲“守正”的文廟文化主軸,其中文化體驗區建成後將配套儒學活動、情境教學、文化沙龍等;

鼓樓復建。徐州的鼓樓記載着徐州的興盛繁華,也標記着徐州的戰略地位。徐州鼓樓從明朝始建,最早記錄是明洪武七年(1374),由知州高玉琳所建,距今640年。歷史上的鼓樓或毀於黃河的大水,或毀於亂世的戰火,屢經損毀與重建,最後一次消失在1952年。

在保護中傳承,在傳承中發展。文廟街區建新如故、修舊如舊,用文化之筆“點睛”城市文脈。歷史古建築,城市新地標。文廟街區將打造成爲徐州的城市新名片、潮流風向標、時尚打卡地、文化體驗地。

歷史上的鼓樓曾經的匾額上,南有“中樞巨鎮”,北有“大觀在上”,南門還有木匾題書“江北第一樓”。文廟街區項目將徐州鼓樓復原重建、還其舊觀,在保護中傳承,在傳承中發展,用文化之筆“點睛”城市文脈。復建的鼓樓城牆高9.15米、寬21.2米,大小、形制上保持原樣,在用料和工藝上也力求“原汁原味”。城磚砌築的手法、木工的斗拱加工等都是傳統工藝,屋面掛瓦也跟古代一樣,檐頭三塊瓦“壓五露五”,底瓦搭接“壓六露四”,脊根三塊瓦“壓七露三”。城牆臺基之上的鼓樓城樓,面寬16.8米,進深9.8米。以木構件爲例,木材全部採用優質紅松,受力榫卯構件都嚴格按《營造法式》施工,粟殼色的柱、梁、枋、椽chuán、檁lǐn、門窗,更顯古色古香古韻。

對外開放的文廟嶄新而又瀰漫着古色古香的氣質,創新融合了徐州傳統民居形制和現代商業建築特點,形成徐州特色的新中式建築風格。在爲更好地傳承保護歷史文脈,開發文廟歷史文化資源,徐州市啓動實施了“文廟·東方”項目,並列入市城建重點工程。該項目佔地42畝,總建築面積約4萬平方米,採用“一軸四區”佈局,打造歷史文化和時尚生活高度融合的文化時尚街區。

據悉,徐州文廟曾是祭拜孔子和古代科舉制度中學子們學習的地方,明清時期還曾是徐州官方的最高學府——府學宮,極具文化特色和歷史文化底蘊。

如今這裏已經是徐州“彭城七里”歷史文脈的重要節點。下一步將深度發掘文廟和徐州歷史文化,圍繞孔學文化、漢文化等主題,將其打造爲城市時尚與古典文化相結合的旅遊目的地。(文:劉涵 圖/王朝惠)

【責任編輯:尤自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