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赟 济南报道

风险综合评级是衡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重要指标。

近期,险企陆续披露2024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随之公布的还有2023年四季度风险综合评级(IRR)分类监管评估结果。

数据显示,保险业偿付能力情况总体稳定,部分险企偿付能力较上一季度有所提升。

今年一季度,除了未披露风险综合评级的险企外,有13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4家为人身险公司,其中3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分别为华汇人寿、平安养老、合众人寿;2家险企综合评级为D类,分别为北大方正人寿和三峡人寿。8家财产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分别为前海财险、都邦财险、珠峰财险、安华农险、富德财险、华安保险、渤海财险以及安心财险。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原副主任李文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险企一旦被评为C或D,业务开展等方面可能受到限制,监管部门会根据相关规定,对其采取针对性监管措施,如限制分红、补充资本、限制业务开展等。”

从上述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的主因来看,多家保险公司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这类难以量化的风险得分不高。其中,操作风险得分不高的公司在内部治理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还有保险公司因为经营状况不佳导致偿付能力未达标。

平安养老连续两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华汇人寿已经连续8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该公司在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因公司治理相关问题整改工作尚未完成,监管部门认为公司操作风险较大,风险综合评级结果由B类降为C类。

华汇人寿方面在报告中称,2024年第1季度,公司仅存一款可售团体定期寿险但无法形成团体保障计划,且公司暂未成功备案新产品、开展新业务,市场竞争力严重不足。

合众人寿则已经连续12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该公司在报告中表示,主要原因为操作风险较大所致。此外,截至一季度末,合众人寿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91.58%、168.26%,根据其预测,下一季度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将降至88.44%、162.62%,或面临一定的资本补充压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