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懂懂筆記

就在過去的這幾天,梁建章和張旭豪前後腳發出的“評論”,都被外界認爲是對美團王興的隔空喊話。

只不過,攜程CEO梁建章作爲互聯網圈前輩,是以署名文章的形式連消帶打;而餓了麼CEO張旭豪的話語則直接被描述爲“怒懟”和“嗆聲”。王興的多元化,真的是一個錯誤的戰略嗎?梁建章提倡的專注就是真理嗎?其實都不是。這一次的爭論,根本無關乎真理,只因爲利益。王興是在給自己的戰略找一個理論依據,而梁建章、張旭豪是在反駁競爭對手的同時,反襯出自身戰略的正確性。

可能都不是,實際上最深層的核心只是互聯網江湖的利益與立場之爭。正如硅谷知名投資人吳軍日前在“硅谷來信”中所闡述的,“從利益衝突的角度,我們很容易判斷一些話背後的真實性。”

在坐等王興抽空喊話回去的時候,我們先了解一下這三家背後利益和立場的核心,結果很簡單,就是互聯網三巨頭BAT。

繞不開的互聯網三巨頭

美團CEO王興

美團CEO近期接受媒體訪談,洋洋灑灑近萬言中有兩個核心話題:一是對於業務多元化的思考;二是對於投資人的看法和理解。

出於心直口快,王興對上述兩個觀點的陳述,都十分銳利。談到曾經的投資方,王興表示:從戰鬥力來說,阿里非常強,但如果他們各方面做得更有底線一點,我會更尊敬他們。

在王興看來,儘管目前阿里仍少量握有美團點評的股份,也只是爲了將來能繼續給美團製造點麻煩。“阿里爲了給我們製造麻煩,不惜代價扶持餓了麼,他們一年花了十億美元。但歸根到底最後還是看誰能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否則即使你燒十億美元,市場份額依然在下降。”

可以說,這樣一篇訪談出來後,王興已經公開與阿里撕破了臉,並且徹底把自己捆在了騰訊戰車上。這些話一吐胸中長期以來的不快,而且點名了這個不快的“衍生品”——餓了麼,也對外透露了一下競爭對手市場份額下降的小信息。

實際上,在說出這番話的時候,美團的利益和立場取決於自己最重要的股東——騰訊。而阿里是一直反對美團點評合併時再引入騰訊的投資,換句話說就是進了騰訊的門就不要進我的門。

餓了麼CEO張旭豪

顯而易見,被點名的餓了麼自然是“孰不可忍”。爲了自己的市場聲譽,也爲了最大的投資方阿里必須發聲,兩天張旭豪接受媒體採訪時公開表示,“那樣談論自己的股東,格局不太高”,同時他還揶揄王興的文采,“不要覺得引經據典格局就高,我們不是書呆子和大學教授,我們是創業者和開拓者,不需要把一件事情用古代的方法說一遍。回答問題不是類比,創業不是copy。”

實際上,兩個人的話都有道理,也無從去評論誰對誰錯。只是我們要清楚,此時的餓了麼,背後是2016年4月投了12.5億美元,2017年4月再次增持4億(美元)的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股權超過23%)。站在阿里的立場,這些話確實“沒毛病”。

那麼,攜程梁建章那篇署名文章背後的利益和立場呢?顯然,王興談及和已經開始的多元化是讓梁建章不悅的。因爲,越來越多元化發展的美團點評,已經開始在動攜程的奶酪了。

攜程CEO梁建章

梁建章在文中不點名地批評了美團的多元化思路,指出“中國的企業更應考慮專業化而不是多元化發展,因爲中國的市場比美國還大,產業細分程度會超過美國。”他認爲中國經濟還處於快速發展期,很多行業還處於創新期,這有利於專業公司。而在資本層面,梁建章索性點出關鍵,“中國的專業公司也不缺少資本支持,多元化公司的資金優勢並不明顯。”

可以說,騰訊資金和資源加持下的美團,最近除了做外賣,在賣電影票、網約車以及跟團遊方面也開始發力。包括上週美團旗下的美團旅行正式推出“美團專線”,向旅行者提供優質線路和跟團遊產品;同時今年4月,美團旗下的“榛果民宿”已經開始涉足民宿短租市場,那麼下一步,美團如果開始做酒店和機票預訂呢?

梁建章希望提醒王興,在上述每一個細分市場都會有專業的公司“駐紮”,並且會得到相當多的資本支持,靠騰訊給的資金要燒多久?千萬別亂伸腿啊。

試想一下,要不是美團業務線過於多元,甚至已經觸及攜程及其投資的“旅遊訂票”等業務線,梁總何苦放下專心研究的人口學理論,跑來寫文章指點王興的“戰略失誤”?!

那麼,梁建章和王興誰對誰錯呢?道理同上。

攜程背後最大的股東是百度。截至2017年2月底,百度持股比例爲20.1%,話語權毋庸置疑。而在百度和攜程“裙帶下”的業務線,包含了途牛、藝龍、去哪兒、天巡網和螞蟻短租等,美團的“旅行和榛果”,已經讓百度和攜程警覺。

所以,美團王興的一次訪談,招來攜程與餓了麼的回懟,也正是三家站在BAT各自立場與利益上,向對方以及輿論秀出的姿態。

豈止中國的互聯網江湖

屁股決定腦袋,不同的立場產生的利益衝突,是互聯網圈子每天都可能遇到的事情。從利益衝突的角度,我們很容易判斷一些話的準確性和真實性。

面對所謂的互懟和市場的衝突,“硅谷來信”作者吳軍指出,全球互聯網市場,無外乎如此,美國的科技產業中,利益與立場的故事同樣有更多生動的例子。

包括前不久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退出“巴黎協定”,第一個跳出來和特朗普翻臉的是特斯拉的老闆埃隆·馬斯克。那番怒懟的話字字誅心,“你如此不關心人類的未來,你封我的科技顧問我也不要了。”第二天,馬斯克還提交了辭呈。

但是吳軍指出,事情哪有這麼簡單直接。他從《華盛頓自由燈塔報》中引述了一段文字:這位與華盛頓官場勾連甚深的商人不惜與美國總統翻臉,背後到底有什麼深層原因?在過去的十年中,馬斯克受益於政府的減稅政策,其中光是綠色能源退稅就有49億美元。

這其中,一組數字非常耐人尋味:特斯拉到目前爲止銷售了不到20萬輛電動汽車,獲得近50億美元的補貼,其中大約20億以現金的形式補貼給了車主,剩下的給了公司自己和充電做補貼(平均每輛車補貼兩萬多美元)。

如果特朗普改變美國的能源政策,取消了每輛車的現金補貼,以及很多低價甚至免費的充電優惠,很多人就不會買特斯拉了。吳軍強調,可以想象特斯拉將來的生意會受到政策巨大的影響,但是馬斯克不可能直接呼籲補貼,於是他第一個站出來聲明反對特朗普退出《巴黎協定》,這樣顯得冠冕堂皇。

所以,硅谷精英,科技產業領軍人物,以綠色地球爲己任的馬斯克同學,大聲呼籲反對退出“協定”,骨子裏的道理是因爲與特斯拉有利益衝突呀。

在吳軍看來,當今互聯網產業也有爭議和衝突。他以BAT中的阿里舉例,“馬雲的名氣大,過去他說電商好,因此大家就跟着說電商好。誰知他一轉臉又說將來線下生意(新零售)更重要,大家就糊塗了。”

吳軍指出,從當年阿里的業務基礎來看,馬雲講電商效率高,他的話基本上是客觀(正確)的,講到其它的,可能就要用利益衝突來分析了。

同理,回到如今外賣市場的大戰,物流快遞市場的數據之爭,包括美團、攜程和餓了麼的互懟,都別太當真。那些對投資人的“怨氣”和感激,對多元化的堅持和否定,對競爭對手的批評和諒解,都只是特定時間和環境下,不同利益與立場的表述而已。

看戲的人,都被繞進去了:好像專注有道理,多元化也有道理。醒醒吧,梁建章、張旭豪、王興的怒懟,無關乎真理,只因爲利益。互聯網江湖的鬥爭,沒有永遠的真理,只有永遠的利益。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