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隨着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它們不僅能取代人類的部分工作,甚至還會導致人類變得更笨。專家指出,隨着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它們不僅能取代人類的部分工作,甚至還會導致人類變得更笨。

   北京時間6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依據摩爾定律,計算機系統微芯片的處理能力將以指數級增長,現今“鍵盤戰士”發現人們的智力並不像微芯片一樣,呈現同步快速發展。當計算機取代計算器,我們的工具變得更加強大,從社會羣體到軟件,我們的物理形態可能跟上發展嗎?

  千禧年初,我們見證了電子表格和電腦紙牌遊戲影響下一代人的成長經歷,千禧一代能夠很嫺熟地操作筆記本電腦,而不是使用筆和紙張進行書寫,但是他們可能註定成爲第一代和最後一代的“電腦文化人”。

  隨着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過時的技術正在逐漸被淘汰,觸摸屏技術有望替代鍵盤,基於軟件的快速發展,我們日常線上活動和信息交流更加流暢。其中1%的人看到了背後隱藏二進制代碼所帶來的機會,他們致力於開發人們可以使用的軟件,然而其餘的人都在做什麼呢?看着屏幕上彩色圖案的虛擬社交媒體賬號,與朋友分享生活、寫日記,在Instagram上分享照片和視頻,以及更新Facebook狀態。然而,就像一些書籍、電影以及社會各種社評一樣,不斷地提醒我們,計算機並不是人類,它們沒有頭腦也沒有感情,但是它們正在變得更加聰明,很快就會具有讀懂人類感情的能力。

  此前我們討論、置疑和反對人工智能,但最終我們計劃利用人工智能爲我們做點事情。這聽起來有點兒像科幻電影中的故事情節,不知不覺我們的日常生活已擁抱接受了人工智能。我們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使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更簡單,更有效,更高產。從Echo到Siri, 從Facebook tags 到Google cookies,從網上購物到自動駕駛汽車,我們已做好準備,並且樂意讓人工智能幫助我們完成一些單調重複性的工作。

  到底我們在解放雙手之後需要在大腦中保留什麼呢?目前,飛機可以自動駕駛飛行,成本能夠達到最優化,汽車可以被計算機系統指揮,醫生將被“百科全書”替代。我們可以花費越來越少的時間,去做越來越多的事情,但是如果人類思考的時間更少,將會發生什麼呢?

  突然,當軟件代替人類技能,出現的錯誤更多時,我們必須小心翼翼地度過這種2.0生活方式。一種“技能退化”的威脅是持續存在的,奧爾巴尼大學蒂莫西·霍夫(Timothy Hoff)教授對78位初級護理醫師的研究報告顯示,軟件系統減弱了醫生的診斷和治療能力。美國國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在一次致命車輛碰撞事件之後,發佈調查報告稱,即使特斯拉汽車具有先進的自動駕駛功能,汽車製造商必須提出駕駛監測方案,提醒駕駛者注意行駛周邊環境,保證行駛安全。

  當然,這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軟件僅是增強了我們的能力,對嗎?這似乎並不一定是事實,人們常說,在生活中對各種電器的普遍依賴會降低我們的生活能力。

圖中是一位展示者手中拿着Musio機器人,這是一款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智能機器人。圖中是一位展示者手中拿着Musio機器人,這是一款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智能機器人。

  2014年,費爾菲爾德大學一項研究表明,拍照似乎取代了人們的記憶機制,否則將在在與者大腦中保留一些圖像信息,如果參與者把拍照的每個事物作爲一個整體,他們記得事物會更少,如果他們在博物館參觀,僅是觀察展覽物品,而不是去拍照,那麼他們記得展覽物品會很少,很難記住展覽物品的詳細信息。

  荷蘭烏得勒支大學一項研究使用兩組軟件進行了任務測試,一組軟件較簡單,另一組軟件智能化程度更高。研究結果顯示,那些被迫較少依賴軟件的人與那些擅長應用輔助軟件的“聰明同事”相比,前者能更好地從事相關任務,並且業務知識掌握較好,在工作流程中不受突然干擾的影響。那些操作更獨立的參與者被總結爲:“行動更有計劃性,行動更積極主動,並能做出推斷結論。”在測試中這些操作獨立的參與者倍受關注,他們能夠做出直接、經濟可行的解決方案,提出更好的決策。

  雖然人工智能的“承諾”很多,但是我們不得不認真考慮其經濟成本。現今的人工智能技術標誌着一個充滿注意力和驚恐的世界,我們的社會最初是爲了服務人們的製造技術,但是隨着科技逐漸發展,人類變得越來越卑順屈從。基於大數據的分析結果,未來科學技術發展速度將更快,我們將變得更加懶惰,更加依賴於人工智能,我們的專注力和學習能力逐漸下降,但在人工智能的輔助下,處理一些任務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葉傾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