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102歲北京老市長的“餘熱”

  北京市選舉產生的出席中國共產黨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名單已經公佈,63名代表中,最年長的要數北京市老市長焦若愚。

  在5年前召開的十八大上,97歲的焦若愚就是最年長的代表。當年22歲的焦劉洋是年齡最小的代表,她特意趕到北京代表團駐地,看望剛過97歲生日的北京市原市長焦若愚。

  “小焦你好,我也姓焦。”看到焦劉洋,焦若愚這樣跟她打招呼。

  如今,焦若愚已經102歲,黨齡81年。

焦劉洋和焦若愚焦劉洋和焦若愚

  戰爭年代

  30歲時帶一名士兵接管瀋陽

  焦若愚是河南葉縣人,生於1915年12月,早年曾在位於北京的華北大學政治經濟系讀書,後投筆從戎,長期在山海關一帶打游擊。

  1945年,日本投降後,30歲的焦若愚承擔起了接管瀋陽的重任。

  據焦若愚自述,日本投降後,八路軍總部向各解放區發佈命令,要求迅速行動,去接受日僞軍投降。同時,命令原在冀熱遼堅持抗戰的李運昌部立即挺進東北,配合蘇軍作戰,收繳敵僞武器,接管東北的城市,維持社會治安。

  當年9月18日,焦若愚到了瀋陽,管理瀋陽市的接收工作。

  當時,瀋陽的局面很複雜。焦若愚說,僞滿軍搖身一變,成了國民黨的“地下先遣軍”,反動武裝蠢蠢欲動,漢奸、土匪十分猖獗。工會成立後,組織了工人糾察隊,保護工廠和工廠裏的機器、材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有5000工人糾察隊出來維持治安,初步控制了瀋陽市的局面。

  經過與蘇聯的軍管會再次協商,10月10日上午,召開了一個由地方社會名流參加的市政府會議,由蘇聯的軍管會主任在會上宣佈:市長由白希清擔任,焦若愚任副市長。白希清是當地的一位著名民主人士。“這樣,瀋陽這個淪陷達十四年之久的工業城市,終於回到了人民自己的懷抱”。

  1946年3月,國民黨軍隊進駐瀋陽,解放軍轉戰三年後,在1948年11月2日再次解放瀋陽,成立了瀋陽特別市政府,焦若愚出任瀋陽市副市長兼祕書長,後又擔任瀋陽市市長。

  主政瀋陽

  曾陪同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視察

  新中國成立後,焦若愚曾擔任瀋陽市長、市委第一書記,直至1965年8月。

  新中國成立之初,瀋陽是全國重要工業基地。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中,蘇聯幫助中國興建的156項工程大部分都是在東北,僅遼寧省就佔24項,其中瀋陽市有6項,而且是這156項裏最尖子的兩個航空工程項目——111和112(即瀋陽松陵機械廠)都在瀋陽。在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瀋陽工業基地對國家建設也有重大貢獻。

  到1956年,國家宣佈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一年實現。那年,中國第一個生產載重汽車的工廠——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生產出第一輛汽車;中國第一個飛機制造廠——瀋陽飛機制造廠試製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中國第一個製造機牀的工廠——瀋陽第一機牀廠建成投產。這三項重大成果都是在東北,其中又有兩項是在瀋陽。”

  焦若愚在瀋陽任職期間,中央領導曾多次蒞臨考察。1958年2月13日,毛澤東在時任遼寧省委書記黃歐東和瀋陽市委書記焦若愚陪同下,到國營112廠視察。1962年,周恩來來到瀋陽112廠,視察瞭解軍工企業的情況,瀋陽市委書記焦若愚陪同。

  世博園是瀋陽的一處重要景點,其前身瀋陽植物園就是焦若愚籌劃建設的。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爲大力倡導綠化、美化城市環境。1958年,時任瀋陽市委第一書記的焦若愚,指示瀋陽市城建局及中科院瀋陽林土所共同研究籌建瀋陽植物園事宜,瀋陽植物園籌建處隨即成立,經綜合考慮植物園對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及交通等條件的要求,最後把園址圈定在高坎公社西半部的三家子、頭道溝、上馬、中馬、下馬一帶的低丘陵地區。

  焦若愚說,他對瀋陽市充滿感情:“我從1945年到了瀋陽,直到1965年出任了駐朝鮮大使,我在瀋陽呆了整整20年啊!”

  空降北京

  親手抓水資源和財政問題

  1965年8月,焦若愚離開瀋陽,轉戰外交領域,先後擔任中國駐朝鮮、祕魯、伊朗等國大使。

  1979年9月,他出任原第八機械工業部部長。1981年1月,他“空降”北京,出任北京市委第二書記、市長。

  上世紀80年代初,華北地區連續幾年乾旱少雨,北京城市供水水源出現嚴重危機。焦若愚當市長之初,北京有關水的規劃、管理等涉及很多部門,號稱“九龍治水”。

  1981年8月28日,“北京市水資源委員會”成立,市長焦若愚擔任主任委員,對北京市的水資源進行全面監督管理。

  水需要統管,財政資金也一樣。1982年起,焦若愚親自管理財政工作。此前,北京市各部門花錢只要得到分管的市委書記或副市長的批准,就可以到市財政局要錢,使財政工作十分被動。此後,凡是各部門提出的牽涉到花錢的事情,都要先同市財政局商量,取得同意後,由焦若愚“一支筆”批,市裏其他黨政領導不再批這方面的條子。不過,焦若愚特別強調,沒有市財政局的意見,他也無權批條子。這在當時被認爲改變了財政工作十分被動的局面。

  焦若愚還着手於在北京植樹造林。在他的帶領下,黃土見天的北京前三門大街,第二年春天就綠意盎然。

  1986年,焦若愚提議在北京西郊的百望山建一個綠色文化碑林。十年後,首都綠色文化碑林管理委員會成立,焦若愚任管委會主任。多年來,他還堅持每年參加管委會彙報。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前,他讓人做些木質微縮碑林,準備送給前來參會的中共十八大代表,讓他們帶回全國各地,牢記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性。

  發揮餘熱

  “希望黨堅決與腐敗等問題作鬥爭”

  1983年,焦若愚卸任北京市市長,後出任中共北京市顧問委員會主任。

  焦若愚還是第二屆中顧委委員。

  中顧委委員是一個很特別的身份。委員的“門檻”非常高:黨齡須40年以上,對黨有過較大貢獻,有較豐富的領導工作經驗,在黨內外有較高聲望。

  1982年,中顧委在鄧小平的倡議下成立,鄧小平任主任。十年後,即1992年,黨的十四大同意不再設立中顧委,這一機構從此成爲歷史。在這十年曆程中,中顧委共產生了兩屆委員。第一屆1982年至1987年共有委員172人,第二屆1987年至1992年,共有委員200人。

  中顧委委員可以列席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中顧委副主任可以列席政治局全體會議,甚至中顧委常委在某些情況下也有列席政治局全體會議的資格。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6月,目前健在的中顧委委員僅有12位,其中年齡最大的已有103歲,最小的也有96歲,其中焦若愚的年齡排第二位。

  2012年黨的十八大期間,作爲最年長的黨員代表,焦若愚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希望黨在未來執政過程中,堅決與腐敗等問題作鬥爭,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決發展中的難題,帶領國家和人民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今年6月19日,焦若愚還出席了北京市十二次黨代會的開幕式。

  102歲的焦老還在繼續發揮着他的餘熱。

責任編輯:初曉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