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記者 陳均

  體奧動力可能暫緩支付中超版權費用,要求和中國足協重新談判,減低版權價格。 

  這則消息最早自於自媒體的爆料,信源是一家中超俱樂部,但隨後在30日上午,中超公司在長春召開的股東大會證實了消息,會上通報了版權商體奧動力遞交“交涉函”一事。 

  交涉函中,體奧動力明確表示,暫緩支付本該在7月1日之前支付的第二筆版權費,共6億元。 

  根據原合同,2017賽季中超版權費爲10億元,而第一筆4億元體奧動力在賽季初已經支付。

2015年10月28日,2016-2020年中超電視轉播簽約儀式舉行。2015年10月28日,2016-2020年中超電視轉播簽約儀式舉行。

  中超的觀賞性已無法保證 

  關於此番發難的原因,體奧動力在交涉函中表示,U23新政和內外援調節費細則等政策相繼出臺,對中超聯賽的水平有較大影響,並且直接波及了中超的商業價值,因此體奧動力需要和中超公司重新磋商,本該到賬的版權費暫緩支付。 

  早些時候,中國足協出臺《2017夏季註冊轉會期收取引援調節費用相關規定》和《U23球員參加2018年中超、中甲聯賽相關規定》。 

  根據新規,處於虧損狀態的俱樂部需要交納等額的引援調節費用,具體細則,俱樂部引入外援資金不得超過4500萬人民幣/人次,引入國內球員不得超過2000萬人民幣/人次,引援支出超過以上標準,將等比例全額收取引援調節費用,該項費用全部納入中國足球發展基金。 

  此外,2018賽季中超中甲俱樂部每場U23球員首發人數不得少於首發外援人數,在一場比賽裏,每隊U23球員實際累計上場人次不得少於外援實際累計上場人次,而外援累計上場每場不得超過3人次。 

  新規的目的在於遏制中超泡沫、敦促俱樂部培養年輕球員,但與此同時,中超對於外援的引進和使用空間將大大下降,可以預見,一些俱樂部將不堪重負放棄高價外援。 

  結果顯而易見,中超的觀賞性將大大降低,收視率也可能受到影響,中超版權的買家以及相關品牌贊助都會考慮,是否還值得爲中超花下血本。 

  有鑑於此,版權方體奧動力決定逼宮中國足協和中超公司,這纔有了當下“交涉函”的誕生。 

  這些年得罪的贊助商們 

  目前,雙方的溝通進行到什麼層面尚未被披露,但值得一提的是,因爲“變故”版權方和贊助商向足協討說法並非第一次。 

  2001年,閻世鐸突然提出暫停升降級,引發贊助商強烈不滿;2002年,聯賽前六輪沒有電視直播,贊助商按照合同扣除代理商IMG相關費用,IMG也按照合同扣除中國足協的相關費用,隨後百事可樂甚至提前終止了與中國足協的合作。 

  2004年,因爲“G7革命(大連實德、北京國安、上海中遠等7傢俱樂部)罷賽等多起嚴重事件,聯賽冠名商西門子扣除了1/3冠名費,並且提前終止合同,導致2005年聯賽裸奔; 

  2006年到2010年,倍耐力、金威啤酒等贊助商也都曾與中超公司打上官司…… 

  看上去,有關中超的買賣從來就不省心,當初IMG向足協討說法時,光違反合約細節就多達100多處,如此看來,當下體奧動力的做法也不難理解。 

  誰將繼續投資中超版權? 

  當然,除了足協朝令夕改讓版權商和贊助商蒙受損失之外,自從80億天價合同塵埃落定,版權方體奧動力就揹負了巨大壓力,爲鉅額投入尋找接盤者一直是懸在頭頂的利劍。 

  樂視體育曾在2016年拿下中超兩年獨家轉播權,隨後被市場證明難以爲繼,儘管中超吸引力和收視率在攀升,但央視和地方臺依然轉播中超的事實讓獨播變得名不副實,加之盈利模式並不清晰,商業利益無從保證。 

  2017年初,資金緊張的樂視體育放棄執行中超2017年13.5億的獨家新媒體版權,體奧動力迅速爲中超尋找到新買家,試圖在足球版權領域一統江湖的蘇寧浮出水面。 

  不過蘇寧旗下PPTV與體奧動力合同期只有一年,如何走出版權困局,畢竟蘇寧當下也沒給出新的舉措,這意味着體奧動力只是獲得了片刻喘息,爲下一年中超版權尋找買家的工作還得繼續。 

  但如今足協的新規顯然給了體奧動力討價還價的資本,不趁着這個時候“殺價”更待何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