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上海证券报在《国家能源集团成立 “巨无霸”开启煤电一体化》指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成立大会于11月28日在京召开。

据悉,由国电集团与神华集团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能源集团,资产规模超过1.8万亿元,拥有33万名员工、8家科研院所、6家科技企业,具备煤炭、常规能源发电、新能源、交通运输、煤化工、产业科技、节能环保、产业金融等八大业务板块。

新公司拥有四个世界之最,分别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公司、世界最大的火电公司、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公司和世界最大的煤制油、煤化工公司。

经济参考报在《发改委:强化中央预算内投资监管》一文中指出,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实施综合监管暂行办法》。发改委表示,此办法将强化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实施的监管,提高中央预算内投资使用效益。各部门之间监管职责分工将更加明确,将推进建立纵横联动的投资计划监管体系,形成协同监管机制。

《办法》提出,依托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将所有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纳入监管范围,实现常态化监管。同时,监管成果将作为安排投资计划的重要依据,建立投资监管与投资安排紧密衔接的激励约束机制。

《办法》显示,投资计划直接下达到项目的,应明确每一个项目的日常监管直接责任单位和监管责任人。监管责任人应随时掌握项目建设情况,原则上应做到开工到现场、建设到现场、竣工到现场。

中国证券报:

进一步简化社会资本进入军工领域程序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总工程师龙红山近日在2017天府金融论坛“军民融合与金融创新”主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在促进资本“民参军”方面,将推行体系效能型投资建设模式,政府投资进一步聚焦军工核心能力,退出可由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领域,为社会资本进入留出足够空间。

同时,研究制定国防科技工业社会投资指导目录,进一步简化社会资本进入军工投资建设领域的程序。

AH溢价指数大涨 48只A股跑赢H股

今年以来,恒生指数上涨34.9%,上证综指上涨7.41%。从涨幅上看,恒指大幅跑赢沪指,但从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来看,恒生指数的涨幅并未体现在溢价指数上。

相反,溢价指数从3月以来的低点113.19点一路上升至目前的逾130点。98只“A+H”股中,半数A股跑赢H股。

住房租赁金融创新提速换挡

在一系列政策暖风中,我国住房租赁市场迈入发展新阶段。住房租赁供给侧改革,离不开政策层面的顶层设计,更离不开金融服务和产品的配套支持,未来需在信贷资金倾斜、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上更进一步。

相关研究显示,我国住房租赁市场规模约为1.1万亿元,同期房屋交易市场规模约为15万亿元,租赁市场规模仅为交易市场的7%,与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平均超过40%的比例相比,差距很大。——编者注

数据戳破限售股解禁“砸盘幻觉”

近期,有部分研报和媒体报道将市场短期走势归咎于上市公司限售股份的“解禁潮”,制造“砸盘幻觉”,向市场输出恐慌情绪。

对此,专业机构人士表示,要理性认识这些问题,必须用事实和数据说话。通过对实证数据和相关规则分析可以发现,从证监会5月27日发布减持新规以来,“解禁”对二级市场走势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专家建议降低融资成本 严控低效投资

我国经济已进入新阶段,正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激发内生动能。多位专家在“《财经》年会2018:预测与战略”上表示,经济结构调整已成主要工作方向,但仍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否则可能会丧失前期已取得的优势。

政府需通过改革为要素在统一市场内的自由流动、高效配置提供更好制度保障。在结构性调整过程中,应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严控低效投资。

证券日报

国家能源集团昨成立 含煤电金融等8大板块

昨日,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组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国家能源集团正式成立,同时明确了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综合能源集团目标。

国家能源集团董事长乔保平在重组大会上表示,重组成立国家能源集团,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践行“四个能源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举措。国家能源集团将加快推进资产、业务、机构、人员、管理、文化和党建全方位融合,保障重组工作圆满完成,切实发挥协同效应,确保重组红利充分释放,实现1+1>2的重组效果。

水资源税改扩至十省份 择机在全国推开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水利部昨日发布《扩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决定自2017年12月1日起在北京、天津等9个省份扩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

“在河北省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选择条件成熟、有代表性的地区扩大试点,在全面总结试点经验后择机在全国推开。”财政部税政司有关负责人说,为调动试点省份参与改革试点的积极性,比照河北省试点政策,在试点期间将水资源税收入全部留归地方。

跨省水电站水资源税在相关省份之间的分配比例,比照现行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分配办法确定。——编者注

10月末险资持有股票和基金近2万亿元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保监会27日公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末,保险资金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为19780.42亿元,占比13.46%,较9月末的12.86%抬升0.6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徐承远表示,险资10月份权益类投资占比小幅上升,主要由于:第一,险资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一直较为稳定;第二,险资权益类投资相对稳健,在宏观经济形势和股市行情转暖的情况下,险资对权益类投资配置会有所增加;第三,险资权益类投资主要投向业绩相对较好的蓝筹股,以上证50为代表的蓝筹股上涨行情带动了险资权益类资产价值增加,投资占比有所上升。

北上资金近一月净流入106.14亿元 “聪明资金”三方面布局

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的开通,境外投资者参与A股市场的程度不断提高。截至11月28日收盘,北向资金沪股通和深股通由前一日的净流出转为净流入,净流入金额分别为21.01亿元和13.70亿元,当日余额分别为108.99亿元和116.30亿元。北向资金当日合计净流入34.71亿元,近一月累计净流入106.14亿元。

从沪股通十大成交股来看,成交金额最多的贵州茅台为8.24亿元,其次分别为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中信证券宝钢股份中国国旅兴业银行中国联通恒瑞医药宇通客车。——编者注

今日热点:资本市场诚信建设需再“升级”

资本市场诚信建设任重道远。最新统计显示,截止到11月27日,今年以来证监会通过每周五宣布的作出行政处罚的案件约140起。屡禁不止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说明了市场诚信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仍有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破坏市场秩序。

笔者认为,在把好市场准入关的同时,还需通过事中、事后阶段创新诚信监管方式、机制和手段,丰富监管“工具箱”,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抓手。——编者注

证券时报

单日33亿!北上资金大举抢筹A股

昨日,在连续下挫之后,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均收涨,其中创业板指劲升1.87%。素有“聪明资金”之称的北上资金精准买入,抢筹活跃。当天北上资金合计净买入约33亿元,单日净买入额创11月以来新高,亦为今年第六大单日净买入额。中国平安、贵州茅台等蓝筹股获资金加码。

统计显示,11月28日,沪股通、深股通分别净买入20.14亿元、12.82亿元,扭转了前一个交易日双双净卖出局面,北上资金合计净买入额创下本月以来最高金额。——编者注

限售股解禁并非洪水猛兽 投资者无需过度恐慌

在A股市场上,“解禁”这个词总是扮演反面角色,与“解禁”关联最密切的莫过于“减持”,只要把“解禁”和“减持”联系在一起,往往能使股价应声下跌,投资者战战兢兢。

殊不知,限售股解禁数量及市值只是依据规则和承诺测算而出,限售股份到期解禁不等于也不可能马上全额减持,实际减持规模远远小于解禁规模,投资者不必过度恐慌。——编者注

诚信约束机制需跟上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步伐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期,证监会领导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资本市场有效发挥功能、服务实体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赖于良好的市场生态,在努力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体系的同时,诚信约束机制还需跟上步伐。

近年来,我国多层次股权融资体系不断完善,证监会的资本市场诚信建设工作也已经取得领先优势。——编者注

新一轮增持吹响集结号 兜底增持卷土重来

近期A股市场波动加剧,有多家上市公司集中披露了实控人或高管增持公告。其中古鳌科技更是提出了“兜底增持”计划来提振投资者信心。

据不完全统计,上周至今,发布增持计划的A股上市公司已接近40家。就增持主体来看,主要来自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一致行动人、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就增持原因来看,大部分公告中提到实控人或高管的增持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编者注

公募基金总规模达11.34万亿元 再创新高

昨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官方微信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达到11.34万亿元,再创新高。相较9月份,10月份货币基金规模再增3700亿元,而混合型基金则成为规模缩水大户,缩水达1326亿元。

货币基金仍旧是助推公募基金规模增长的利器,较高的收益率水平吸引资金持续流入,推动货币基金总规模节节攀升。——编者注

上海证券报

国家能源集团成立 “巨无霸”开启煤电一体化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成立大会于11月28日在京召开。据悉,由国电集团与神华集团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能源集团,资产规模超过1.8万亿元,拥有33万名员工、8家科研院所、6家科技企业,具备煤炭、常规能源发电、新能源、交通运输、煤化工、产业科技、节能环保、产业金融等八大业务板块。

新公司拥有四个世界之最,分别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公司、世界最大的火电公司、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公司和世界最大的煤制油、煤化工公司。——编者注

北上资金单日净流入近33亿

本周二,沪指盘中下探至3300.78点后小幅回升,而外资也出现了明显流入迹象,当日沪股通和深股通渠道合计净买入额近33亿元,为年内北上资金净买入第六大金额。业内人士认为,外资选择在此时入场,主要因为A股连续调整带动个股估值回落,对海外资金的吸引力有所回升。此外,美联储加息预期或使部分避险资金把目光投向A股市场。

公准股份全体董监高 被立案调查

11月28日,黑龙江证监局发布对新三板公司公准股份四名董监高(包括前任)的立案调查通知书送达公告。至此,公准股份2017年半年报内列示的10位董监高已全部被立案调查,已于2016年6月去职的公司前财务总监孙文华也一并被查。

保监会拟严把险企高管入口 五年两次受罚将出局

继早前严限保险机构高管频繁跳槽、严禁带“病”上岗之后,保监部门将进一步通过完善法规制度,来严把高管人员这一“入口”。一场对高管人员的穿透性监管将拉开帷幕。

在深入调查研究、征求有关意见的基础上,保监会最近对《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并于日前开始在行业内部征求意见。

保监会再发三张监管函 将处置昆仑健康险违规股权

保险业“严”监管重锤接连落地。昨日,保监会针对公司治理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连发三张监管函,涉及泰山财险、永安财险和昆仑健康险三家险企。

针对昆仑健康险股权违规问题,保监会明确表示,将依法对该公司违规股权进行处置。——编者注

理性看待限售股解禁减持影响

近期,市场出现阶段性调整,部分前期上涨幅度较大的白马股股价回撤。有市场研究人士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每逢市场调整之际,总会有人拿“限售股解禁”来说事,此类言论很容易影响市场情绪和投资者心理预期,进而导致恐慌以及跟风抛售。

但事实上,综合实证数据及相关规则来看,自证监会今年5月27日发布减持新规以来,解禁对二级市场的影响有限。——编者注

金融时报:

中国—中东欧银联体成立

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中东欧金融机构共同发起的中国—中东欧银联体正式成立,旨在推动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框架下的多边金融合作。

据了解,中国—中东欧银联体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牵头发起设立,是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框架下的多边金融合作平台,其成员行由中国和中东欧各国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或国有商业银行组成,目前共有14家成员行。——编者注

联合惩戒对外经济合作领域严重失信主体

记者今天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近日,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等2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对对外经济合作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旨在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合作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对外经济合作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备忘录明确,联合惩戒对象为被对外经济合作主管部门和地方列为对外经济合作领域严重失信行为的责任主体和相关责任人。

人工智能成理财行业新引擎

互联网科技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传统金融的生态,并以此为基础产生了一系列互联网金融形态,金融和科技的互相作用正在加深。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改善了行业的发展态势,金融科技领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需求也日渐迫切,人工智能将成为驱动金融行业未来新增长的关键。

业内人士话港险: 并非所有内地消费者都适合

近年来,保险成了内地消费者去香港“扫货”的新宠。但对于大多数内地居民来说,香港保险真如口耳相传中那么美好吗?

内地消费者购买香港保险的动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保障需要型,随着内地居民保险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需要购买保险。由于香港保险存在一些优势,一部分内地居民选择专门跑到香港进行投保。另一种是对冲资产型。

随着内地居民全球投资配置资产的意识加强,从地理位置到市场环境来看,使用美元进行资产配置的香港保险成为一部分具有这方面意识的内地居民的首选。——编者注

经济参考报

国家能源集团创四个“全球之最”

11月28日,由中国国电集团和神华集团重组成立的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组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

新组建的国家能源集团拥有四个“全球之最”——最大的煤炭生产公司、最大的火力发电公司、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公司和最大的煤制油煤化工公司。

发改委:强化中央预算内投资监管

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实施综合监管暂行办法》。发改委表示,此办法将强化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实施的监管,提高中央预算内投资使用效益。各部门之间监管职责分工将更加明确,将推进建立纵横联动的投资计划监管体系,形成协同监管机制。

《办法》提出,依托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将所有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纳入监管范围,实现常态化监管。

治理“快递污染”需多方合力

今年“双11”当日,国内主要电商平台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8.5亿件,同比增长29.4%。在快递业快速增长的同时,“快递污染”也随之产生,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警惕。为此,国家邮政局、环境保护部等10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但在行业“野蛮生长”的大背景下,这一纸政令很难在短时间内根治所有问题。

治理“快递污染”,加快“绿色快递”成长,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努力,政策、行业规范和社会约束等多管齐下,实现共同治理。——编者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