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鲁炜:中国互联网沙皇的宦海沉浮(图)

  

  鲁炜腐败内幕不断被曝光

  他的名字不仅在中国的媒体圈以及互联网上被人熟知,而且在国际舞台上也大名鼎鼎。因为他执行的严格的内容检查,人们更习惯称呼他“芦苇”,不仅谐音,事实上,他的一声跌宕和转折还的确得益于那种“蒲苇韧如丝”的头脑活泛。

  春节前夕,鲁炜被中共下了判决书,中国国内媒体多有解读。日前,大陆舆论场更揭秘鲁炜一生的三大转折,更是清晰地勾画了这个人的争议性格。

  文章说第一次转折是在他20岁的时候,那一年是1980年。敏锐感知到改革开放即将带来的改变,他通过一个亲戚的介绍扔下民办中学语文老师的“金饭碗”,跑到了广西桂林的一家工厂桂林市风动工具厂做了一名工人。由农民成为国企工人,身份得以转变。

  第二次是在1991年,由地方媒体《广西法制报》跨入国社新华社。文章揭露鲁炜在工厂因为笔杆子功夫厉害一路高升,又通过广西在广西电大桂林分校在职学习取得了文凭,随后调入《广西法制报》,将其经营得风生水起。

  文章称,在经营上,鲁炜是一把好手,这在当时媒体市场化的大势下,是极为稀缺的,这一点,官媒也不例外,都希望在市场化道路上走好。

  经过考察后,1991年4月,将桂林站的大权交给了鲁炜。事实证明,鲁炜确实是个人才。

  1992年11月24日早上7点多,南航一架客机在桂林阳朔失事,机上141人全部遇难。鲁炜没顾上吃早饭,急忙赶到了事发现场,成为第一个抵达现场的媒体。鲁炜在报道中,用了“飞机空中粉碎性裂解”这样的词语,来说明飞机失事,成为解释飞机失事的关键。

  第三次是在2011年,鲁炜结束服务20年的新华社进入官场,任北京市委宣传部长。而此后鲁炜更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互联网大总管,中宣部副部长,性格更加凸现,被人熟知。

  文章没有进行评价,只是借用了熟悉鲁炜的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李龙吟对鲁炜的话:大忽悠,满嘴跑火车。

  李龙吟的文字摘抄如下:

  当鲁炜开始在北京市各个单位视察时,被他视察的单位的人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个大忽悠!”“太能吹牛逼了!”

  他来到北京演艺集团说:“你们的办公条件不行。我要给你们盖个北京演艺大厦。马上开始筹备,三年内一定建成。”

  在场的所有人没有激动,只有发愣:这个人太不靠谱了。一个城市新建大厦不是一个宣传部长随口就可以承诺的。那牵扯到城市详规、土地使用性质、城市财政安排、还有交评、绿评。一个新华社来的副社长,他懂这些吗?怎么能张口就来。

  过了几天,鲁炜再次对北京演艺集团的人说:“我要给你们建的是心中的演艺大厦。“这个时候,北京演艺集团已经没有人再信任这个新来的宣传部长了。

  鲁炜视察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提出要马上花几十万在全国征集儿童剧本,在场的人发言说:“目前中国专门从事儿童剧创作的人不过五个,儿童剧创作不是花钱就能征集来的。”

  鲁炜当场大怒:“我看全国写儿童剧的五十个也不止。我就是要花大钱卖儿童剧,你们办不了我来办。”当然这事儿是不可能办成的。他也没办。

  就这么一个不靠谱的人,逼着有关部门排演了一台上千人的晚会,花了八千多万人民币(专题),演了三场。他乐得手舞足蹈,一定要把这台晚会搞到香港(专题)去演出。承担演出的单位多次努力也做不到,他不止一次发火:“这点儿事儿你们都干不成,干什么吃的?”

  在他忽悠下,北京市提出要在天桥地区三年内建成100个剧场。当时有人提出这是不可能的。他又发火大骂:“谁破坏老子的好事,我就让他没有好果子吃。”

  五年过去了,鲁炜都倒了,天桥只建成了一个剧场,还在艰难地经营。

  鲁炜出席在北京798园区要建一个模仿澳门“水舞间”演出剧场的项目活动,并表示大力支持。有人提醒他:“以北京的地下水现状,建这样一个剧场是不合适的。”他竟然大怒,斥责提醒的人:“你懂什么,你看我能不能建成。”

  就这么一个满嘴跑火车的人,竟然动不动就斥责别人:“嘴上没个把门的。”其实那时,鲁炜就已经成为北京市宣传系统的笑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