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零售概念的火热,移动支付的竞争也在日趋激烈。

目前,国内有两大主流的移动支付端,支付宝和微信,目前,支付宝覆盖33个国家和地区;微信支付也已登陆超过13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中国的移动支付也正在快速“攻城略地”。

近期,一位日本手信店主的“求助帖”在日本著名论坛2ch受到关注。帖子中,这位店主询问如何开通支付宝,称最近中国的国庆长假给店里带来很多客人,这些客人常常询问能否使用支付宝。可见,中国的移动支付是有多么的火热。

然而,有一点必须承认,中国的移动支付体系和国外的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社交、电商支撑下的移动支付

我国的移动支付基本上是从智能手机普及以后开始。

​从2011年的10月,支付宝推出针对手机扫拍二维码的支付方案,到2014年的“双12”,二维码支付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线下推广,二维码的预热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时至今天,为什么中国的移动支付发展如此蓬勃,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问题。来自知乎网友的解答其实还是非常深刻的。首先,我国的人口基数比较大,互联网的发展,给移动支付创造了黄金时期。旧的支付企业不寻求改革,为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的火热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其次,我国的移动支付发展,离不开社交、电商的火热。顺应电商发展的火热,阿里巴巴推出了支付宝,占领移动支付市场;而社交方面,转账、红包的火热,也为微信的移动支付提供了便利的发展环境。

从根本上来说,中国的移动支付从内到外诠释着“便捷”两个字。免手续费、免银行卡、免POS机等等,这些对于处在“学习型社会”的中国,有着非常大的诱惑力。

·中国的二维码,国外的NFC

现如今,中国的移动支付迅速攻占全球,不禁让人思考,难道国外没有与之抗衡的移动支付手段?

并不是这样,国内大家熟悉的移动支付手段是扫码支付,而在国外大部分采用的是NFC支付。根据网友介绍,NFC和二维码的后台技术是一样的,只不过前台输入技术有点不一样。

之所以二维码能比NFC更受到追捧,是因为我国的设备限制。不管是个人终端、还是POS机终端,数量上相比国外,硬件基础都有很大的差距。

除了支付手段上的不同以外,支付环境也有极大的不同。在我国,主要流行的是存款支付,支付流程大致是这样的:存钱至银行卡获软件—软件扫码—输入密码—支付成功;而在国外,致富方式主要以信贷支付为主,相对来说这样的风险更高,对消费者的要求也更高一些。

·强势的背后,其实更应看出危机

从目前,中国的移动支付在全世界“攻城略地”的态势来看,值得庆祝。对此,有人说中国引领了移动支付市场,这一点我觉得没毛病,否则也不会给日本移动支付市场带来如此多的危机感。

据《金融时报》称,日本的大银行一直在游说日本政府和监管机构,他们辩称支付宝可能会将日本消费者的数据发送到中国,已经构成了威胁!

另据日媒报道,为了“狙击”支付宝,包括日本瑞穗金融集团、邮储银行及横滨银行、静冈银行、福冈银行等地方银行在内约70家日本银行正计划联合推出名为“J币”的虚拟货币。民众可以事先将存在银行里的日元兑换为“J币”,使用手机就可以在店铺支付或在个人之间转账等。目前这一项目已获得日本央行和相关金融监管机构的支持。

虽然移动支付,我们占尽了风头,但从存款支付和信贷支付两种方式的区别上,也更应该深思。个人认为,当中国的信贷支付与现如今移动支付有机结合以后,我国的移动支付才能真正算得上称霸

C+路由器(Cplusnet Router)是一款海外华人专属路由器,可以解锁所有电视盒子,突破地区限制,无限制流畅观看国内电影电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