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上映一部大片《三块广告牌》,推荐大家去看。

这部电影获奖无数,包括奥斯卡的最佳女主、最佳男配,还有全球奖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女主、最佳男配;还有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剧本等等。

获奖多,自然水准不差。不过,推荐大家去看的理由主要是因为,这部电影表达了我们经常碰到的一个主题——愤怒的时候,你该怎么办?

谁没有生气的时候啊,愤怒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情绪。

喜怒哀惧,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四种情绪。

所谓的情绪管理,就是在管理这四种情绪,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一些情绪,比如嫉妒、委屈等等。

愤怒,是一种能量很大的情绪,它像一团火,会让人很有力量,而且很容易转化成行动力,所以愤怒失控尤其常见。


今天,我们结合电影来说说愤怒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愤怒会带来更大的愤怒

“愤怒会带来更大的愤怒”,这是电影里的一段台词,也是这个故事的真实写照。

小镇居民米尔德丽德的女儿被奸杀,快一年了,罪犯还没有绳之以法。她非常伤心,也非常愤怒,她用三块广告牌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并将愤怒对准了警察局警长威洛比。


警长威洛比是和善宽厚、尽职尽责的人,备受小镇居民爱戴,更揪心的是,他身患胰腺癌,时日不多。

把矛头指向这样的将死之人,引发了小镇居民的强烈不满。前夫、牧师、警员迪克森、还有牙医、儿子学校的同学轮番上场,对米尔德丽德施加愤怒的压力。

可这个倔强的母亲早已生不如死,她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怕。


不久,威洛比因为不愿忍受癌症的病痛饮弹自杀。


这更加剧了大家对米尔德丽德的愤怒。警员迪克森一怒之下把广告牌的租赁者痛打一顿,扔出窗外。而她的前夫一把火把三块广告牌烧毁了。

米尔德丽德唯一的希望被破坏了,她的愤怒也累计到了顶点,她扔了4个汽油瓶,把警察局烧了。

愤怒是会传染的,一个人的愤怒引发了所有人的愤怒,个体生活事件变成了一桩公共事件,愤怒带来了更大的愤怒。

米尔德丽德是真的想去烧毁警察局吗?

我想她不想。

但是,当强烈的愤怒和无望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她的情绪失控了,行为也失控了。


你愤怒的时候,会去做点什么?


会拼命购物吃东西吗?

会大吼大叫吗?

会指责抱怨吗?

会骂人打人吗?

会想要去报复吗?

一个来访者问我,老公出轨了,你说我要不要也出轨?

我问她,为什么想出轨呢?

她说,他那样对我,我也要那样对他。

可那样做真的会让你感觉好一些吗?

出轨,你是真心想去做,还是为了报复而被他的错误驱使呢?

如果感觉快乐,真心想做,我不好发表什么意见。

但是,如果你不是真心想去,而是因为别人错了,自己受伤了,愤怒了,想要出口气。

那么,我觉得,还是不要做。

为了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只会让你感觉更糟糕。


“可我生气啊?”

生气有很多方法可以化解,不一定要以暴制暴,更不能伤害自己。

迁怒只会让关系越来越糟

心情很不爽,憋着一肚子火,该怎么办呢?

米尔德丽德和警员迪克森都选择了同一种方式。

既然枪已经上膛,找不到罪魁祸首,那就对着别人发一枪吧。

米尔德丽德把她的丧女之痛发泄到了警长威洛比身上。

罪犯当然有错,可找不到罪犯啊,总得有人对这件事情负责,最应该负责的就是警长。谁让你破不了案,谁让你是警长,不管你宽厚仁慈,还是将死之人,愤怒发泄给你最合适。

迪克森的模式也是一样。

警长自杀了,虽然之前得了癌症无力回天,但广告牌确实给他生命最后的一段添了很多麻烦,给好人添堵,这不行,这股怒气得发泄出去。

发泄给谁呢?米尔德丽德吗,这个女人太难对付了,还是马路对面的广告商好摆平。

谁让你把广告牌租给她了,如果你不租,她就没法贴广告,警长也不会这么快死。一切都是你的错,你应该对这件事负责。

所以,迪克森二话没说,冲进门,把人痛打一顿,扔出了二楼。

影片最后,米尔德丽德和迪克森一同上路了,他们要去“私刑正义”,惩罚那个强奸他人的男人。

这两个人最后能走到一路,绝不是偶然。他们有很多共同点。

首先,他们两个都是外表粗暴,内心柔软的人。

然后,他们两个都习惯迁怒别人。

米尔德丽德婚姻不幸,丈夫出轨找了个19岁的美女。对丈夫的愤怒,让她对那个年轻的女孩也是满嘴刻薄。不仅如此,丈夫出轨还影响到她和孩子的关系,家里常常因此大吵大嚷。

女儿去世后,她无法接纳现实,也无法原谅自己,她满腔怒火对准了警长。

迪克森也一样,爸爸去世了,他得照顾妈妈。妈妈偏执、顽固,还无所不管,他常常被人取笑“听妈妈的话”。这种愤怒累加起来,让他很冲动暴厌。他把这种愤怒发泄给有色人种,发泄给那些犯了错的人。

他们都属于,自己不能调节和平息愤怒,也没法对伤害自己的人出拳,只能把拳头打在第三个人身上。

再讲个小故事:

小明的爸爸在公司,被主管狠狠地骂了一顿。小明的爸爸很生气,又不能骂回去,只好忍气吞声的回家。

一回到家,看到了小明的妈妈还没做晚餐,想到在公司被骂,现在又饿肚子,于是狠狠的骂了小明妈妈一顿。

小明妈妈觉得很莫名,看到小明回家不做作业,在那边看电视,于是又把小明狠狠地骂了一顿。

小明满腹委屈,没地方发泄,看到家养的小狗在睡觉,就狠狠地踢了一脚。


这就是著名的“踢狗效应”。


主管迁怒爸爸,爸爸迁怒妈妈,妈妈迁怒孩子,孩子有样学样,迁怒小狗。

一个人的愤怒,成了这个关系网里所有人的愤怒。自己的问题没有解决,又牵连出一系列的关系问题。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里随处可见,特别是在亲密关系里。


在亲密关系里,我们更容易丧失边界感。

谁最容易成为被迁怒的对象呢?

往往是弱小的那个人。在家庭里,最弱小的就是孩子。

所以,一个家庭里,如果孩子经常无故生病,或者有很多情绪行为问题,常常是因为,孩子承受了很多他不应该承受的东西。

这时候,家长应该警醒了,你是否迁怒了孩子?

唯有爱,可以化解愤怒

电影里,怒火烧得最旺的时候,恰恰也是转机的时候。

米尔德丽德收到了警长威洛比生前写给她的信。

他告诉这位痛苦的母亲,他因到死也没能抓住凶手而感到深深的痛苦并道歉,他在乎别人的痛苦,如同他自己的痛苦那样。

他还帮她付了一个月的广告牌租赁费,用实际行动支持他。

迪克森在大火肆意的警察局看到了威洛比留给他的信。

在信里,他说:

“我觉得你拥有成为一名真正的好警察的潜质,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打从内心来讲,你是个正直的人。

不过,你也确实太易怒了。

我知道这都归因于你父亲的去世,你不得不全身心去照顾你的妈妈。

可是,你把这么多愤怒深深埋入心底,我觉得你无法成为那个我所知道的,也是你想成为的好警察。

因为,只有通过爱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通过内心的平静才能拥有思想。”

威洛比留给他们的,不仅是信,更是理解、包容和爱。

怒可以传递,理解、包容和爱也是可以传递的。


米尔德丽德放下了要砸在前夫头上的酒瓶,并嘱咐他,善待这个运气好的傻姑娘。

迪克森虽然已经被辞退,可还是不遗余力地帮助警局寻找凶犯。

凶犯最后也没有找到,但是,在理解、包容和爱里面,米尔德丽德和迪克森都已经从愤怒中解脱。

愤怒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行禅师说,人在愤怒的时候,犹如心里面的房子着了火。

当房子着火的时候,你是要灭火呢?还是要谴责那个纵火的人?

当然得先灭火,先自救了。

可生活里,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是先灭火,而是一转身就谴责那个纵火的人?

“你凭什么出轨?!”

“你为什么这么对待我?!”

“这一切都是你的错!”

我们常常以为谴责别人,把责任推出去,自己就会好受了。

而实际上,这只是避免了我们去体验难过、焦虑和无助的负面情绪,对事实毫无用处。

而且,当我们急着对别人开炮的时候,也是我们给关系埋上地雷的时候。

我们连自己的房子都不照顾,任它烧毁,谴责别人还有什么用呢?

记住,愤怒的时候,就是你的房子被烧着的时候。

你要做得,首先就是给自己灭火。


要像对待一个生病的孩子一样,好好地对待自己。

胃痛了,你会吃药,忌口,会一点点养胃。头痛了,你会休息,会放松。

那么情绪乱了,愤怒着火的时候呢?

你也要像照顾头照顾胃一样,好好地照顾你的心理。

给自己灭火,就是爱惜自己。

当我们真正有了爱自己的能力,才可能有能力去爱别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