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公布的六种俄罗斯“超级武器”引发了舆论的热议。虽然俄官方宣称这六种“超级武器”性能先进,可以遏制对手,但也因发布信息过少且多采用动画介绍形式而引发了广泛的质疑。在六种“超级武器”中,“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被公布的技术细节最多,对俄罗斯的对手的遏制拒止能力较强,从其研制进程看在近期列装的可能性也较大。因此,笔者以目前俄官方公布的消息和各方的猜测为基础,为读者简要分析“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性能特征。

  据俄罗斯国防部官网发布的消息称,“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正式编号为Kh-47M2,射程可超过2000公里,飞行速度可达10马赫,“匕首”可携带常规弹头和核弹头,具有核常兼备打击能力。该型导弹可由空基平台发射,能摧毁地面及水面多种固定或移动目标(包括航空母舰和驱逐舰等大型水面舰艇)。从外形上看,“匕首”的弹体形状简洁。弹体前半部分导弹是一个圆锥形整流罩,后半部分为圆柱形,尾翼呈X形。如果将上述外形因素,与“匕首”的飞行速度、飞行轨迹特征和动力模式相结合,可看出该导弹与俄军现役的“伊斯坎德尔-M”地对地弹道导弹较相似,因此有外媒猜测“匕首”可能是“伊斯坎德尔-M”某种空射改进型。而从动画视频中“匕首”在发射后数秒内加速到超音速的特征看,其采用美式高超音速武器技术路径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可能性也较小。

  图为挂载于米格-31战斗机的“匕首”导弹

  除性能指标显著外,对于俄军的对手——美军和其他北约国家军队来说,“匕首”产生的最大威胁在于其可能的打击模式/作战使用流程。据俄罗斯官方公布的动画显示,在空基平台发射“匕首”及发动机点火后,导弹速度迅速提升,同时进入与常规弹道导弹类似的飞行轨迹,并以10马赫的速度飞行。在接近打击目标时,导弹则实施机动以“攻顶”方式摧毁目标。如果上述飞行轨迹和速度能够达成,“匕首”就很难被美国海军目前装备的舰载反导系统发现和摧毁,进而对美海军水面舰艇造成巨大威胁。同时,这种性能也迫使美海军在舰载反弹道导弹系统的研发采购上投入更多资源,陷美国于被动的军备竞赛之中。此外,俄罗斯将“匕首”的发射平台定为较为老旧的米格-31战斗机,其用意也在于利用该型战机航速高、航程远的特征以及装载反卫星武器的经验。米格-31战斗机可能会大大提升“匕首”的机动性。

  虽然“匕首”的纸面性能颇为神秘而强悍,但基于俄方公布的少许资料和俄罗斯研发高超音速武器的经历,也有不少分析人士对“匕首”提出了质疑。美国《大众机械》杂志即报道称,俄罗斯目前尚不具有研制真正意义上的高超音速导弹的能力。俄罗斯近年研发的“锆石”导弹及俄印联合研发的“布拉莫斯”导弹的时速均未超过7马赫,射程也仅有数百公里。因此,没有理由认为俄罗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向高超音速武器的技术跨越。同时,俄官方视频资料中展示的飞行轨迹,也并不符合空射型弹道导弹和助推滑翔弹的飞行轨迹特征。综合上述情况下,目前还很难对“匕首”的属性作出判断。

  图为米格-31战斗机发射“匕首”的瞬间

  目前外界对于“匕首”的另一个质疑,则在于其机动能力。“匕首”导弹赖以威慑美军的“杀手锏”,即在于其超高的飞行速度与难以捉摸的飞行轨迹,使得美军的各型反导系统难于发挥效能。而飞行轨迹的“多变”,则仰赖于导弹的机动性能。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官方微信公号“海鹰资讯”分析称,尽管俄国防部和空天军导弹一直坚称,“匕首”在各飞行阶段都有较高的机动性。但俄官方公布的视频资料显示,导弹在飞行中段的轨迹类似常规弹道导弹,在飞行末端才开始大幅机动。俄官方在机动性能上的含糊其辞和自相矛盾,使得外界怀疑“匕首”的关键性能有所夸大。

  图为俄官方动画发布的“匕首”的飞行轨迹

  此外,虽然俄官方宣称“匕首”已经装备部队,但从其研发进度来看,完全形成战斗力仍需要数年时间。俄国防部称,首批“匕首”高超声速导弹已于2017年12月进入试验战备值班状态;且自2018年初,米格-31战机已搭载“匕首”导弹完成了逾250次飞行,并成功完成了试射。上述信息说明“匕首”的列装正在稳步进行。不过,对于这种采用全新技术和战法,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障碍和使用规范空白的武器来说,其技术性能的成熟和与作战部队的磨合都需要数年的时间。根据俄国防部和空天军发布的规划,俄军将于2020年前后装备一批高超音速武器。如果“匕首”的研制进程顺利,则有望于三年后跻身首批现役高超音速武器的行列。(文/马骐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