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张三是武林中最有名的剑客,无论去到哪里,总有崇拜者送上好酒好肉,就为了一睹他手中的剑。


但也总会有好事之徒,上前挑衅,不惜搭上自己的性命。


黄齐是张三的侍从,他的工作除了照顾张三的生活起居,还包括用他的生花妙笔,纪录下张三走访各处所遭遇的大小战役。


每每黄齐完成新的文章,文章马上在武林间传颂,成为市井说书人的题材。


几年过去,张三倦了,想要归隐,和普通百姓一样成家过太平日子。


黄齐听了心里一惊,要是张三归隐,自己未来的生活该往何处去,他没有想法。


说要归隐,到也没那么容易。张三在武林声望高,仇人也多,归隐恐怕也很难真正过上太平日子。


张三求教佛寺住持,住持写下六字箴言:「名之、誉之、毁之」。


张三心中荡然,开始过起风流日子,让黄齐把他的风流写成文章,很快的人们就把张三视为浪荡子,避而远之。


终于,张三过上了他想要的日子。


黄齐则是找到另外一位剑客,担任他的侍从,给他写故事。


很快,江湖又多了一笔剑客传说。


心理


人是社会动物,一方面追求个人的自我主权(personal agency,一方面又需要社会认同,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但有时我们在自我与社会的观点交错中,失去了自我表达的「权力」。


好比为什么公众号出了那么多骂街,却又有百万粉丝关注的作者。


某个程度上,人们都需要一个窗口,去把自己内心想说,却不敢说,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被压抑的、负面的、充满欲望的情绪,藉由某个被我们认同的声音,作为表达自我的工具。


可是把表达自我的权力交在他人手里,让他人的声音支配自己。


就像自己只是一个语音输入系统,别人说什么,他们只是负责把别人的声音转成文字。


这时我们需要重新夺回权力,因为权力就是「能力」。


当我们开始重新用自己的所见所闻,用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话表达我们的认知,以及生活的一切。


别人才可能真正的了解我们到底是谁,我们来自何方,我们想去哪里。


同样地,源于自我的书写,我们才可能从自己书写的文字中,看见真实的自己。


可是真实的自己,并不总是那么好看。但人心自带美颜滤镜,保护我们的自信不至于因为现实而崩溃。


有个心理学实验,研究者给参与实验的民众看许多照片,里面有普遍被认为好看的脸,也有普遍被认为不好看的长相。


然后请参与者自评,和其他人的脸对比,自己的长相排在这些照片中什么位置。


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的人尽管不会认为自己很好看,但都认为「至少比普通标准好看一点」。


简言之,如果60分是一般大众的标准,那么大多数人都会有「我至少比六十分高一点」的认知。


这个认知是主观的,是心灵的美颜滤镜。


这个滤镜也是必要的,如果每个人都完全依赖客观标准,那么我们的自我就很难不被超我所抑制。


这种倾向,是在我们无意识中进行,称为「内隐情绪调节」(implicit emotion  regulation)。


内隐,有「在内的」、「隐藏的」意思,正因为情绪调节的作用是意识所无法察觉的,所以也是「自动的」。


就像手机自带的程序,会在我们关闭屏幕的时候,自动清清内存,好让手机使用保持顺畅。


内隐情绪调节,就是通过无意识下的情绪调节活动,对消极的情绪进行加工,保持我们内心不至于失衡。


回头来说,这就是我们对于自我主权的掌控。


当我们说一个人要做自己的主人,便意味着不要轻易的被别人的情绪带走。


我们的情绪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为他人的悲喜,产生共情。


就像我们目睹被欺压的人们,我们给予帮助,我们流泪:看见自己的家人被欺侮,我们同仇敌忾。


但这不意味我们的情绪可以随意被他人绑架。


有时候,我们给予他人绑架我们情绪的机会,我们放弃了权力,等于丧失了能力。


我们让其他人帮我们表达了,并让别人决定我们该如何表达。


另一方面,有时我们对于权力的放弃,在于我们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情绪。


使我们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我们依旧被绑架了,让理智、深思熟虑等让内心保持平衡的力量,都交在情绪手里


无论哪一种绑架,都是一种消极的心态。


当我们在谈心灵的成熟,说一个人懂得人情世故,往往谈的就是一个人有足够的情绪调节能力,他能在负面的氛围中保持意识清醒,在情绪被挑动的时刻保持冷静。


即使是在最为感动的时刻,他仍旧是他自己,而不是其他人,或受其他人控制的工具。


他既是能与他人共情的社会动物,同时也是能轻易说出「我是谁」,知道「我在做什么」的个人。

 


方法


电影《国王的演讲》(The King's Speech)。


内向、不善交际,对群众演讲有恐惧的爱德华八世,为了在战争中给国民打气,向咨询师寻求面对大众就口吃的问题。


当我们对于表达自我,有一份恐惧,背后的原因不只是因为不自信,而是我们的内隐情绪调节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


这份支持来自:我们对于自我面貌的认知是否清晰,以及我们在关系中想呈现的外显情绪。


当我们对自我的面貌感到模糊,其实我们是清楚的,只是在别人的目光中,以及我们渴望给别人看的虚荣感中,让自己的给自己写篇自我陈述的演讲稿:

1.给访谈稿一个前言后语


譬如「各位听众朋友好」和「感谢各位的聆听」,当我们对聆听我们的对象有一个默认,我们更能清楚的想象他们的面貌,用我们熟悉他们的方式去书写,降低焦虑。

2.多用「我」来表达


「我有一个想法」、「今天我想说的是」……试着习惯我们可以,也能够被看见。

3.主题明确、条列重点


主题明确,并用逐条(第一、第二……)陈述重点的方式,能方便我们言说,譬如想要对员工进行一段五分钟的激励演说,那么是否可以更明确一点是激励员工度过近期公司财务困难的演说。


这个演说的目的在于希望员工全体降薪15%,这笔款项于三个月后得到融资补足……这样我们更容易整理清楚要说的话。

4.设定具体时间


写稿子不要无限制的写,好比TED演讲基本不超过18分钟。


我们可以给自己五分钟的篇幅,只要说清楚重点,当我们试着用太多的赘词,我们就更不好意思表达自我,即使表达了可能别人也搞不清哪些是客套,哪些是真话。

5.引经据典


当我们需要增进支持,通过引用经典的文具,可以让我们更有信心表达自我。

6.标示情绪变化的记号


当我们写好要言说的内容,我们可以自己演练几遍,然后将我们在演练中的情绪变化标记出来。


说到哪里我们容易紧张,谈到什么要求感觉自己容易咬字不清,用不同颜色或符号标记出来,可以提醒我们这些地方要特别注意。

这篇文章不一定要给别人看,可以只是写给自己看。


但重点是这篇文章清晰的陈述了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并且在这个真实想法的呈现过程中,我们辨识出自己的面目,以及我们对自己面目的仓促不安。


想要跟恋人表示自己渴望被关注、想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排除在升职名单外、想要做个自我介绍、想要澄清一个误会……


许多要说的话,都要从我们自己愿意开始表达自己开始。



结语


哲学家布鲁诺(Jerome Bruner)曾说:「伟大的作家所献出的礼物,是让读者成为更好的作者。」


出于内心的肺腑之言,使我们更容易与互相欣赏的人交会。

原作者名: 高浩容

转载来源: 故事心理(ID:studiomowen)

转载原标题: 在你内心深处,你给自己打几分?

授权说明: 合作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