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记者会上。肖翊摄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3月9日10时举行记者会,邀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易刚、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其中对“比特币”问题也做出了回答。(以下内容摘自记者会文字实录,来自人民网)




那么到底什么是“比特币”,它在中国的现状如何呢?通过一篇文章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比特币


2009年,一位化名“中本聪”的网络用户在某个密码学论坛上发布了一篇关于电子货币设想的陈述,比特币由此步入人们视野并开启了虚拟货币高速扩张的时代。



在初期,比特币被看作部分人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对于中央银行集中发行货币模式缺乏信心的产物,拥有不同学术理念和背景的经济学家、数学家等对于比特币也寄予了美好的愿望,他们希望通过改革货币发行手段从而降低金融危机危害,甚至避免经济危机。但此后,随着价值的不断提升及媒体的长期报道,比特币得到更多人的关注。2010年5月22日,美国一位程序员用10000枚比特币换了2张比萨,是第一次有记录的使用比特币交换商品。



人们心存敬畏地惊叹于比特币沧海变桑田般的价格沉浮,心存幻想地痴迷于不断涌现的造富神话,而针对背后那些变化莫测的高级算法和缠绕盘桓的密码结构的研究和探索却逐渐放缓,比特币也就迅速地从最初远在九霄之外的“高科技”沦落为一个凡间的“投机品”。比特币价格持续走高,在2017年底的时候达到了19000多美元一枚的价格。


同时,被投机力量控制的比特币对于金融稳定的影响日益显现,无序生长多年并衍生出更多危害国家金融稳定产物的虚拟货币开始受到多国监管机构的管制甚至打击。


中国是全球比特币交易量最大和较早对比特币实施有效管理的国家之一。


201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比特币的属性进行了准确定位,对比特币的用途进行了明确限定,对比特币的风险进行了确切提示。



2017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全面取缔由虚拟货币衍生而来的代币融资活动(ICO),从制度上堵死了利用现代技术进行非法发行证券、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的渠道。同时对代币融资平台的经营范围进行界定并再次向交易者提示风险。



防控交易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是各国采取相应手段对比特币等虚拟货币进行管理的出发点。


从宏观层面看,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作为一种去中心化、无锚定价值的商品,在没有完善框架的约束下肆意膨胀,对于主权货币,特别是在某些特殊时期,例如高通胀、战乱、经济危机等,将产生严重冲击,导致货币当局使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效果被削弱。




在未建立完善框架和国家间相对统一的管理标准及定价机制之前,给比特币等虚拟货币降温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方式。但同时,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高级产物也具有一定的属性优势。例如,虚拟货币通常是建立在复杂而严谨的数学算法之上使其难以被造假。基于互联网的产物特征使它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24小时全天候交易。虚拟货币的价格通过市场自身根据交易状况和预期进行调节,形成的价格能够较为真实的反映其市场价值等等。



虚拟货币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就当前情况看其弊端大于益处,但这并不意味着与虚拟货币相关的技术也存在同样问题。特别是虚拟货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近年来一些简单的应用已在某种程度上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因此,进一步加快研究步伐,扩大区块链等新科技及相关功能在金融、医疗、能源、食品等方面的应用,必将对人类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且重大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