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阵子简单心理统计,学心理学的人中,有60%的人是为了自助。

 

也就是,将近6成的人为了解决自身的问题而选择学习心理学。

 

为什么大家不去选择做心理咨询,而是自学?直接去做心理咨询,和自学心理学,哪个对自身问题的帮助更大?

 

我们大概来聊一聊。

-02-


首先,为什么大家不直接选择做心理咨询?有很多的可能性。

 

比如,太贵。

 

心理咨询的价格从百元到千元不等,通常为50分钟(也有些咨询师为60分钟,比如我),一周一次,这是笔不算小的费用。

 

以及,风险。

 

花去这笔费用后,能否遇见好的咨询师?他真的能帮到我吗?

我的资料会被泄露吗?

我在做心理咨询,会被人异样看待吗?

 

或者,自恋。

 

我凭自己本事得的病,凭什么让你治好?

 

再或者... ...

 

综上考虑,与其冒这些风险,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手中,不如自己掌控来得安心,顺便学门本事,高,大,且上。

 

所以说,因为有心理疾病,所以想通过自学心理学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也许本身就是病的一部分。

 

这么一想,内心略微有些凌乱呢。

 

-03-


有人曾经问我:为什么我身边学心理学的,都看上去比别人病得更厉害?

 

事实上,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学从业者,往往是心理疾病的高发群体,这与高发群体直接去学了心理学有莫大的关系。

 

我们也会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了一阵子心理学后,学员变得不可描述。如果硬要描述一下,大概是这样:

我已经好了;

你们都有病;

得治。

 

我曾经在朋友圈看到一位旁友吐槽,她作为客户,和一位学心理学的商家起了冲突。那位素未谋面的商家对她说:

 

我拒绝你的要求,并没有拒绝你这个人;

假如你有了情绪,我想你应该觉察一下自己;

这是否是你的投射呢?

 

从来懒得配图的我,此处比较想配个图。

-04-


这种现象的高发地其实不在旁友圈,而是心理咨询师的同学群,尤其是刚建的。

 

满屏皆是投射、防御、潜意识。

 

这个很恼火。

 

因为他说得都对,你的确在投射、防御,以及你潜意识里到底是啥你自己也说不清。

 

但是假如你否认,对方向你比了个意味深长的表情,并从鼻子里飘出一句:emmmmm... ...

 

这个就比较抓狂。

 

还有学了非暴力沟通的学员,回家拉着老公天天练习沟通。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用小纸条写好,背下来,严格按照这个程序执行。

 

想要改变的心很是热切,然而身边人扛不住。

 

这些新鲜的理论的确会在短时间内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大家会自然地想:我终于知道了我的病是从哪里来的。

并由这个想法产生一种幻觉:知道了是怎么来的,就一定有办法治好,已经在治好的路上。

 

于是原来的内心冲突被新鲜的东西填充,人际冲突也被新的防御机制覆盖。

 

比如以前被攻击后,你只会解释和生闷气,现在你会说:这是你的投射。

以前你和老公只会争吵,现在有了非暴力沟通;

以前你只知道自己不好,现在你知道是父母不好;

以前你不知道该如何改变,现在你看到了很多改变的方向,你希望身边人一起改变;

以前你手无寸铁,现在你装备精良。

 

如果是功能比较高的一些人,甚至真有可能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疗愈,走上了自我成长的道路。

 

但是,绝大部分人会发现:

 

以前你控制不住情绪... ...现在你还是控制不住情绪。

甚至,你知道了自己身上问题的来源,并试过你学过的所有方法后,你仍然原地踏步,这会让你陷入比从前更深的绝望。

我已经什么方法都试过了,还是不行;

 

我已经去学了心理学了,还是治不好自己;

 

这世界上真的没有东西能帮我。

 

这是怎么回事?

 

也许攻击满值,但你缺蓝。

 

-05-

我们的心理问题到底是怎么来的?

 

在过去几十年的成长过程中,你不断与人互动。人是在互动中活着的,没有互动,人就会孤独至死——是真的孤独至死。

 

刚出生的婴儿,如果没有成年人和他互动,拥抱,抚摸,说话,这个孩子极有可能会死去。

 

假如你现在在看这篇文章,那估计你刚出生的时候,得到了还不错的照料。这里的还不错也许能打到60分,因为假若不及格,也许此刻你是在精神病院的病床上躺着。

 

当你得到了还不错的照料,这保证你能存活,也拥有一定的心理资本。让你可以利用这个心理资本在世间安全地活一世。

 

但是互动终究不是完美的,你总有不被看到,和不被满足的时候。假若这个不被满足中再掺入一点剥削,那你这一生可能是这样:能让你在社会上安全地活着,拥有基本社会功能,但内心冲突不断。

 

也就是,你可能痛苦的时候比较多。

 

那么,是互动出了问题吗?也不仅仅是。

 

互动背后会带来体验,假若你在这个互动中的体验不够好,你就形成了一个最早期的印象。举个例子:

 

你在早期哭的时候,被你爸爸打了一巴掌。

然后这个早期的印象,就会相当深刻。假如你后来哭10次,你爸爸有8次都打了你。你就会更加深刻,然后你就习得了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际互动的模型:

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不能哭,否则会被打。

那你就不会哭了,下次你再想哭的时候,你就忍下去了。

 

于是后来,你去找心理咨询师,你就会说:我发现我过得比较痛苦,因为我好像比较麻木,没有什么情感。

 

当然,你不会这么直接跟心理咨询师说,你会以各种各样的症状出现,然后去寻求帮助。甚至你会以头疼腰疼肚子疼的症状,最早出现在综合医院的门诊。

 

那么,假若你在早期的互动中,总是感觉糟糕,慢慢你就会学到一些保护自己的办法。比如想哭的时候不哭,改为横眉冷对。

 

OK,这个办法在当时是极好的,它能让你避免挨打。

 

但是它也会让你在20年后,面对嚎啕大哭的伴侣横眉冷对,然后你的伴侣指责你麻木不仁,你们的婚姻即将走向尽头。

 

你有可能对你的咨询师说:我想咨询一下婚姻。

 

好,假若你并没有在咨询室,你决定通过自学心理学来自我成长。你站在某心理学授课现场,那个讲课的老师像我一样,告诉你一个例子,这个例子跟你很像,你想起了曾经挨打的自己,你也明白了那一巴掌是如何打得你妻离子散。

 

你内心无比之悲凉,但你还是哭不出来。

 

你看到了你的前世今身,可你仍然不敢流泪。

 

这期间,有多少人知道了,我怕领导是因为怕父亲;我打儿子是因为我妈妈从小打我;我社交恐惧是因为自我薄弱;

 

但,依然无法改变。

 

为什么?

 

因为不被允许。

-06-


你知道了前因后果,学会了那么多方法,但你依然在自己跟自己玩儿。

 

你不知道,造成你这个原因的,是曾经的互动和随之的体验。

 

你从来没有在哭的时候,被拥抱着擦去泪水;

你从来没有在面对严厉的父亲时,被允许说出自己的想法;

你从来没有在犯错后获得过宽恕;

 

让你如何能够,仅仅知道了自己为什么如此,就突然学会了想哭就哭,面对领导伶牙俐齿,再也不打儿子,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

 

你武器不断,攻击力满值,但你缺蓝。

 

-07-

心理咨询师就是蓝,一个身心健康自带奶妈属性的伴侣、朋友、老师,也有可能给你续蓝。

 

为什么?

 

心理咨询师的作用是什么?仅仅是你们想要的,告诉你们你们为什么会这样,然后再扔给你一堆建议?

 

既然如此,何不自学。

 

在我的读书会中,我曾经和我的同行们讨论一个问题:

 

假如我们的来访者来到我们面前,我们给他一张纸,上面写着她所有问题形成的原因,给他所有动力学的解释,然后给他一堆建议,让他回去。

 

这个人会好吗?

 

不一定会。

-08-

心理咨询师的功能,是在两个人贴身的互动中,给来访者营造一种全新的体验。

 

让你说出你没有流出的眼泪,先倒空。

 

然后在你流泪时,允许你流泪,填充。

 

在一次一次的见面中,不断问你感受,不断问你体验,不管你说出这些感受的时候,带着多深的羞耻、愤怒、痛苦,咨询师也坚定温和地和你讨论。

 

因为有多少心理问题,就是因为从不讨论感受,从不流淌感受造成的?

 

有多少心理问题,是两颗心的互相回避造成的?

 

有多少心理问题,是不被允许造成的?

-09-

一个因情感隔离而来的来访者,他有可能从不和咨询师讨论感受,他永远都在要建议。咨询师给建议吗?

不给。给什么?给关系,给互动,给持续的关注,给等待,等你的感受慢慢出现,慢慢能讨论,你曾经有感受的时候遭受了不合理对待,于是你封闭了你的感官。

 

现在,这是一段全新的体验,我要帮助你打开,这才是你真正最需要的。

 

心理咨询到底提供的是什么?我不断问这个问题。

 

我们经历了大量的学习,学习各种流派,各种技术,我们投入大量的感情和专业,最后,来访者付费,我们提供的到底是什么?

 

是这些技术吗?

 

现在我会觉得,我们提供的是一段关系。

 

一段全新的,带有治疗意义的关系。

 

而那些所有的咨询技巧,都只是为这段关系服务。

 

-10-

关系制造的问题,要回到关系中解决。

 

所以我们才需要心理咨询。

 

自学心理学,是自己和自己玩,心理咨询,才是和人玩。

原作者名: 栾晶

转载来源: 栾晶(ID:gh_752075cacea6)

转载原标题: 对方让你觉察一下自己,并leave you alone. ︳栾晶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