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格王国遗址是一座高原古城,位于中国西藏阿里札达札布让区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被众土林远远近近地环抱其中,因其是用取自周围土林的粘性土壤建筑而成,所以古老城堡的断壁残垣与脚下的土林浑然一体,使人难以分辨究竟何为城堡?何为土林?

古格遗址总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物沿着逶迤的山势,层层而上,直底山顶,布局严格,气势雄伟。整个城堡,从地面到顶端高300多米,有房屋、洞穴和佛塔以及碉堡、工事、地道组成,古格王朝极有气派的洞穴,现已千疮百孔,到处是残墙断壁和遗迹,较完整保留下来的建筑所剩无几,饱经了历史磨难的古格,虽已失去了昔日的繁荣和丰姿,但气势不减,雄峰犹存。

古城为曾经拥有百万之众的金戈铁马的吐蕃王室后裔所建,偏居此地700余年,传承20余代国王,距今有1,300年的历史,于十七世纪灭亡,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图为古格王国遗址上无数洞穴,这些洞穴多为居室,密密麻麻遍布山坡。

在这片备受摧残的土地上,唯有寺庙保存完好。山腰中部的几座寺庙分别为渡母殿、红殿、白殿和轮回殿,这些寺庙都带有浓郁的西藏建筑风格。

古格的房屋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山坡上是达官贵族的居所,山下奴隶居住,有的洞窟则是僧侣的修行地。

有这样陡峭的山壁作为屏障,要爬上山顶比登天还难。那么古格人自己又是如何上山的呢?原来聪明的古格人在山体内修筑了许多暗道,暗道中某些类似窗户的洞,既为了采光又可以用来防御。这些暗道迂回曲折,拾阶而上可直达山顶王宫。

王宫总是高高在上,这一方面是为了防御,另一方面也象征着国王至高无上的权力。然而,战火摧毁了城堡,黄沙淹没了豪杰。望眼前满目凄凉,千古沧桑,一个兴起于十世纪,演出了七百年灿烂历史政剧,经历过十六位世袭国王,拥有过十万人之众的庞然大国竟然在1635年拉达克人入侵的战争中瞬间灰飞烟灭。它为什么会消失得这样突然?当年的十万之众为什么会无影无踪?这确实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千古之谜 .

遗址从山麓到山顶高300多米,到处都是和泥土颜色一样的建筑群和洞窟,几间寺庙除外, 全部房舍已塌顶,只剩下一道道土墙。遗址的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碉楼。整个遗址建在一小土山上,建筑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

对于这座古城,真正的科学考察是从1985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组织的考察队开始的。以他们实地测量,遗址总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调查登记房屋遗迹445间,窑洞879孔,碉堡58座,暗道4条,各类佛塔28座,洞葬1处:发现武器库1座,石锅库1座,大小粮仓11座,供佛洞窟4座,壁葬1处,木棺土葬1处。

红庙和白庙是6座寺庙中规模最大的,面积各300多平方米,还遗存有700余平方米的壁画。壁画题材有各类佛、菩萨、度母、护法神、高僧像以及吐蕃赞普世系图、古格王及臣后礼佛图、释迦牟尼传记图等。壁画上的人物极具动感,数千人物绝少雷同。

庙内天花板上的图案多达500多种,大部分为装饰图案,少量为飞天、瑞兽题材。

古格壁画风格独特、气势宏大,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层面。所绘人物用笔简练,性格突出,其丰满动感的女体人物尤具代表性。由于古格年处地理位置及受多种外来文化影响,在艺术表现风格上带有明显的克什米尔及犍陀罗艺术痕迹。

红殿内的残存雕像。

从山顶向下望,可以看到在山下那布沟的缓坡上,有一种在西藏其它地方难得一见的佛塔墙。

这是佛塔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它由108座小塔紧密相逢而成一排墙体,保存得基本完好。在扎达其它地方,也还比较完整地保存着这类古格时期的佛塔墙。

古格王朝遗址被扎达土林包围着,札达的土林,是名副其实不折不扣的土林。除了黄土,就是黄沙。没有绿色,就意味着没有生灵;没有生灵,就只有死一般的寂静。

扎达土林地貌在地质学上叫河湖相,成因于百万年的地质变迁。地质学家考证,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线递减,冲磨出“建筑物”的层高,历经风雨侵蚀,在壁立陡峭的山岩上雕琢出今日的模样

外界通往札达土林的新修公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