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有父母吐槽:孩子让我生气的不行,但为了他有个好性格,我忍,我克制,我憋着,憋到内伤,还要装作温柔的样子和孩子说话。

真的装的了吗……

毕竟生活不是《演员的诞生》,你确定你能装得孩子看不出吗?

我有次在学校门口,看到一个妈妈,她孩子估计做了什么让她很不满的事,她在和孩子讲道理,看得出她想努力维持“温柔”的话语,但那咬牙切齿的表情和口吻,让人觉得她一定忍得好辛苦。

其实,孩子不傻,而且有些孩子还特别敏感,家长的这些愤怒、焦虑、急躁等负面情绪,无论你觉得自己掩盖得多完美,他们都能看出来。

这不,在校门口被妈妈“温柔”讲道理的孩子,完全没有被温柔对待后该有的内省,反而眼神惊慌,战战兢兢的看着妈妈。

这个妈妈教育完孩子,回头和其他家长打招呼时说:我们家一直以来教育孩子就是很温和的,从来不打骂,打骂对孩子的性格不好。

这个妈妈的问题,是看不到自己真正的情绪,或者说,看不到自己表达情绪的错误方式。

与此相对的,有些父母,确实够温和,但他们就像周星驰《大话西游》里的唐僧,对孩子温和地喋喋不休讲道理。

再看孩子,已经明显受不了了,都要抓狂了,但父母仍木知木觉。

这样的父母也经常会哀叹,自己情绪掌控那么好,怎么孩子不像自己,性格那么爆。

这,是缺乏对孩子情绪的觉察。

所以,要塑造孩子的好性格、高情商,聪明父母这么做:

一,看到情绪,承认情绪

情绪低落、不开心的时候,如果孩子问:爸爸/妈妈,你是不是不开心呀?

你会怎么答?

是不是经常顺嘴就说出:没有,没有不开心,只要你乖乖的就好。

但其实负面情绪没有走,过会儿,孩子一有什么状况,大人就很容易被点燃。

这个点燃,其实没孩子多少事,大部分是大人之前就已经有的负面情绪。

所以,大人应该学会看到自己的情绪,承认它的存在,理清来路,不找托词。

接下去,就是要看到孩子的情绪。

孩子的情绪一般藏不住,也不会掩盖,会通过表情、语言、行动等表露出来。

家长要做的,就是花时间、花精力留意观察就行。

然后让孩子知道,自己目前处于什么情绪下。

这样孩子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马上明白自己当下的状态了。

二,以身作则,理性表达

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不是为了掩盖,而是为了更好的表达。

在情绪的表达上,有个原则:消极情绪理性表达,积极情绪夸张表达。

理性表达包括:直接说出自己的情绪,告诉孩子情绪的由来,需要化解情绪的大概时间等。

夸张表达,则注重表情、肢体语言、互动性等。

对负面情绪,表达时,态度平稳、用词浅显、内容具体。

比如:今天妈妈很难过,因为妈妈的好朋友病了。

此外,如果因为孩子的事情而生气时,请注意表达时别伤害孩子。

什么是伤害?

就事论事的批评不会伤害孩子,只有那些为了泄愤,羞辱、上纲上线、人生攻击孩子的行为,才是伤害!

当然,家长情绪稳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有帮助的,而情绪稳定不是指稳定在负面情绪里,而是指稳定在积极情绪里。

所以,积极情绪的表达,应该远胜过负面情绪的表达数量。

三,学会舒缓、化解情绪

了解当下自己的情绪,并将之表达出来,已经可以舒缓大部分负面情绪,那么对于仍不能释怀的那些负面情绪,我们可以怎么化解呢?

隔离法、升华法、放松法。

隔离法:家长和孩子可以约定一个不受打扰的安全区,任何一方,如果有强烈的负面情绪,都可以在告知对方后,去安全区冷静一下。

升华法,就是将消极情绪往高的地方拔,比如:被老师骂了,很难过,但这也代表老师重视我,我下次要更努力,证明自己的实力。

放松法:可以通过休息、娱乐,从简单工作或功课入手,逐渐获得成就感,从而让负面情绪慢慢缓过来。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如何对待自己的情绪,如何表述自己的情绪,如何消化自己的情绪,都将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也是孩子好性格的来源。

大家好,我是处处有心,二级心理咨询师,对青少年行为问题、亲子关系、家庭治疗,有长达10年的咨询经验。

我的微信公众号:处处有心

欢迎关注、评论、以及转发我的文章!转载请私信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