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百度雲尹世明:雲服務是“Apollo計劃”的原力

百度副總裁、百度雲總經理尹世明


鈦媒體注:百度在無人駕駛領域的一舉一動都倍受行業關注。鈦媒體對話百度副總裁、百度雲總經理尹世明,聊了聊百度雲的業務架構以及,這也是百度雲負責人首次通過媒體向外界闡釋「Apollo 計劃」和百度雲業務的關係和內在邏輯。

過去一年,無人駕駛開源計劃“Apollo(阿波羅)”作爲百度推動AI先行戰略的旗幟項目,獲得了大量曝光。

從百度董事長兼 CEO 李彥宏將一輛無人車開上五環,百度無人車“國家隊”橫掃今年1月份的美國CES等,都充分梳理了百度的無人車技術形象;而在產業層面,Apollo平臺則連續開放了道路感知、規劃、高精度地圖和仿真、數據平臺等關鍵算法和技術,被譽爲“自動駕駛界的安卓”。

Apollo計劃風頭無兩,背後卻有一套紮實的基礎設施作爲支撐。這其中最爲關鍵的就是百度雲,其不僅爲Apollo開放平臺的各個環節提供了技術滲透,甚至,在百度AI先行的戰略下,Apollo持續輸出AI能力聚攏企業市場後,百度雲纔是實現商業利益落地的幕後主角。

“Apollo的內涵和算法屬於Apollo團隊,Apollo平臺的基礎設施和企業市場賦能則是百度雲。”百度副總裁、百度雲總經理尹世明在接受鈦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隨着Apollo平臺不斷落地,百度雲面向汽車智能化的服務能力則會愈加強壯。”

專訪百度雲尹世明:雲服務是“Apollo計劃”的原力

百度副總裁、百度雲總經理尹世明

百度、阿里巴巴及騰訊的雲服務競爭格局中,百度雲選擇了這樣一條路徑——在智能汽車領域的持續深耕。這無疑將成爲百度藉助ABC戰略實現市場破局的一記重要籌碼。

“我們是Apollo的原力”

百度官方曾公佈過 Apollo 開源計劃的路線圖,其中顯示,Apollo開放平臺包含四個層次:


雲服務層、軟件平臺層、參考硬件層、參考汽車層。

雲服務平臺雖然是Apollo計劃的一部分,但是就該開放計劃的邏輯架構而言,Apollo平臺整體卻是基於百度雲。

據尹世明介紹,在Apollo平臺的各個環節,百度雲都會進行滲透,提供基礎能力支撐。首先,百度雲將爲Apollo計劃提供仿真引擎、數據平臺、雲安全、空中下載等雲服務,而且目前已經面向開發者開放了仿真引擎等公有云服務;

其次,在軟件平臺層面,百度雲也將爲無人車的仿真訓練,計算提供一個高強度支撐,以幫助無人車儘快獲取大量路測數據,加速落地。

尹世明向鈦媒體表示,商用的無人駕駛和實驗室的無人駕駛是兩個概念;而商用無人駕駛的差異在於,“後端的支撐平臺要足夠的強壯,技術能力要足夠強壯。”

以高精地圖採集爲例,每天採集作業車輛對路況信息採集之後,需要回傳到後臺系統,然後進行模型迭代,這要求百度雲進行大量離線的運算。

“這個運算就在陽泉的離線數據中心。”尹世明說,“無論是通過異構計算,還是同構計算都要進行模型迭代,這個需要龐大的算力每天不斷地運算,不斷地進行迭代來讓模型越來越好。”

而在參考硬件平臺方面,百度雲將爲汽車終端提供本地計算的算力支撐。

“現在都說雲端交互,但是即使到5G時代,我相信在端這個層面也是需要算力的。”尹世明說,“你不可能完全通過雲來發出指控命令,這是不現實的,也是沒有必要和不安全的。因此,對於汽車終端來說,百度雲將爲其FPGA算法提供更高的算力,並幫助其優化模型。這是非常基礎但非常核心的一些東西。”

此外,在存儲和數據安全方面,百度雲也爲Apollo平臺提供基礎支持。以一臺無人車每秒鐘產生1GB的數據計算,如果這個車每年行程600個小時,基本就是兩個PB的數據,而如何將這些數據進行存儲,並如何保證安全的存儲,這些都考驗百度雲很基礎也很實在的能力。

“在無人駕駛領域,Apollo平臺是提供大量算法的大腦,而百度雲就像心臟爲Apollo的計算、思考提供動力。”尹世明說,“隨着Apollo計劃不斷深入,不斷地走向實用化,百度雲對它的支撐也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強壯。”

AI是“抓手”,百度雲是出口

2016年7月,在百度雲計算戰略發佈會上,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發佈了百度雲“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三位一體的發展戰略;同年11月,2016百度雲智峯會(ABC Summit)召開,百度總裁張亞勤首次將“雲智數”三位一體戰略總結爲ABC(A就是AI,B就是Big Data,C就是Cloud Computing)。

在次年的第二屆百度雲智峯會上,張亞勤表示,以ABC融合爲標誌的 Cloud 2.0 時代到來。也是借這一契機,百度雲發佈一系列產品以及“ABC Inspire”技術標識。

ABC Inspire 首先賦能和支持了百度內部的產品和平臺,包括DuerOS、Apollo平臺等,都是基於百度雲。同時百度雲憑藉ABC技術優勢以及成熟的解決方案,正在營銷、金融、媒體、工業、交通、物流等各個行業推動創新與變革。

百度總裁張亞勤曾對此表示,ABC是百度雲的核心競爭力,百度AI戰略將通過百度雲落地各行各業。

“佈局好AI生態最重要。無論怎樣,都要先把無人駕駛平臺鋪出去,圍繞着AI商業化借力打力。” 張亞勤曾表示。

這個邏輯並不複雜,對於AI來說,商業落地途徑匱乏是整體行業中面臨的共性問題,但是AI卻是絕佳的用戶和市場抓手。而對於百度雲來說,亞馬遜、阿里等雲服務商已經先將IaaS,PaaS市場格局拼殺待定,後入場的百度雲想要快速實現商業化,無疑難以破局。而將百度雲與百度的AI能力結合,則是百度雲ABC戰略的精髓所在。

因此,Apollo平臺與百度雲的角色分工正適用這一戰略。“Apollo平臺的內涵、算法是Apollo團隊做出來的,但是平臺的出口是由我們(百度雲)來提供。” 尹世明向鈦媒體記者表示。

高產值的汽車領域,無疑聚集了無人駕駛、智能汽車空間等大量AI落地場景。百度除了面向無人駕駛推出了Apollo計劃,也面向車內空間體驗推出了語音交互系統DuerOS,兩大方案都是凝聚汽車市場的有力抓手。據官方數據,目前接入Apollo平臺的合作伙伴數量已經超過100家,而這一數據還在增長。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雲服務中強調AI能力也並非百度一家獨創。去年6月的一次大會上,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甚至曾做出過如下預測:至2020年,跟人工智能相關的計算力需求,將會增長12倍。 因此,毫無疑問,企業對人工智能算力的需求將愈加迫切。

據公開報道,Google正在基於自己的技術優勢迭代TPU,微軟也推出了基於FPGA的深度學習加速系統Project Brainwave,國內雲服務商也在快速升級自己的異構計算產品。而主打ABC的百度也同樣在優化自身的計算產品。

在尹世明看來,百度雲先天基於ABC佈局的戰略,以及通過對Apollo計劃的持續賦能,所建立起來的AI服務能力是其優勢所在。

“對Apollo的支撐,讓百度雲對自動駕駛以及相應雲端處理的能力已經比較完整。”百度雲總經理尹世明說,“而在雲端中間交互方面,百度雲已經具備完整的技術體系、運營體系來支撐它,任何一個車廠在這方面都可以借鑑。”

數據處理是無人駕駛行業最常應用的場景,“從數據採集、數據生產、運行、數據標註,整個數據的人工智能處理流程,車企都可以從百度雲身上得到借鑑。”尹世明介紹,百度雲每天處理的圖片量級可以達數萬幀,而這一能力已經面向汽車行業開放。

“ABC+IoT”下的百度雲

尹世明將雲的應用分爲純粹磁化計算機上的雲計算和架構級別的雲計算兩個階段。

“Cloud 1.0 時代從從1992年開始,其輝煌持續到2012年。這個階段主要提供計算、存儲這樣的技術計算能力,其使軟件、硬件、服務、流程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尹世明說,在這個階段,可以看到軟件越來越專業化,數據庫系統有前端軟件,面向業務流程還有ERP、IC、CAN,還有溝通軟件、DCS等。

而 Cloud 2.0 階段,它的特徵是面向企業級的客戶服務器架構,主要提供客戶關係、銷售、商業數據挖掘這樣的商業計算能力。

“今天的企業特徵是突破邊界,在邊界之外運作的數據、流程,或者邏輯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企業產生影響。”尹世明說,這是百度雲“ABC+IoT”的理念來源。

“以前車賣出去和車企的關係不大了,其實車企很想了解車賣出去後的情況,但是瞭解不到。但是在無人駕駛和智能物聯時代,企業與用戶、設備的這種交互會非常頻繁,企業真正可以在邊界之外進行更多的運轉。”尹世明說,雲計算首先使得企業對大數據數據的處理和挖掘成爲一種可能性,其次,這個數據可以再被人工智能進行利用。

“人工智能就是意識,是做事的方法,因此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這幾點已經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虛擬世界,而IOT再讓這個虛擬世界和實體世界實現連接。”尹世明說,“這樣的話就形成一個互聯或者自聯的世界,它帶來的可能性是一個指數級的增長,或者說爆發。”

無論是從曝光度,還是阿里、騰訊、華爲等雲服務領域主要玩家的佈局節奏來看,百度雲都相對低調。但是憑藉取長補短的佈局策略,百度雲在國內市場的局面正在打開,其已經獲得了寶鋼和鞍鋼的大額訂單,同時開始面向正出於跨界融合轉型大關的汽車行業發起衝鋒。

“ABC戰略中,百度在雲計算上的投入,人工智能方面的積累,以及無人駕駛方面的積累,百度在業界是被公認的。”尹世明說,“更關鍵的是,我們做雲的思路不一樣,我們的初衷是圍繞“把AI技術給商業化”這個核心來做佈局,構建我們的業務體系。”

這一理念顯然正在被雲服務行業所認可。“在技術領域,特別是雲服務領域,競爭的最大看點已經不是誰有更好的技術,而是在於誰能夠將機器學習的商業化轉化爲一種服務。” 《財富》雜誌在文章中曾引述過技術學習社區Free Code Camp一位深度學習開發者發言,而這句話似乎對百度雲當前佈局策略也是一個有力印證。(本文首發鈦媒體,採訪、作者/李勤)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