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趣的研究

今天看《对“伪”心理学说不》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对于“哪些因素和人们对避孕工具的使用有关”这个问题,台湾曾经做过一个大型的调查研究。一个由社会学家和内科医生组成的团队,收集了大量的数据,研究哪种变量能够预测避孕方法。

数据收集上来后,研究人员发现,和使用避孕工具相关性最高的变量,竟然是一个家庭中的家用电器,比如烤箱,电风扇,吹风机什么的。

对于这个结果,你恐怕会一笑置之,毕竟谁也不会真的傻到提议说,为了避免青少年的早孕问题,政府就多给他们大量发电风扇吧。

因为电风扇问题和避孕问题,是相关的关系,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这个相关,有可能是因为两个都是某一个相同第三变量的结果,比如家中比较富裕的人买的起家用电器,同时也比较注意避孕措施。

从相关性,到因果性中间还有很多条路要走。

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我们要分清相关性和因果性的区别,才能不至于让我们产生认知偏差。

2、相关性和因果性的区别

比如吃辣和长痘痘这个事情。

很多人认为这两者是因果关系,所以很多人怕长痘痘,总是在极力压抑着自己的吃辣天赋属性。

但是,科学证明,吃辣和长痘痘只是强相关关系,其中涉及到的另一个第三变量其实是高糖和高热量摄入。

吃火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吃很多高热量和高糖(淀粉),这些血糖生成指数(GI)高的食物才是让你长痘痘的罪魁祸首。

但是辣的这个痛觉刺激,让我们与记忆力长痘痘的痛觉关联了起来,于是依照直觉,我们把辣和痘痘给因果对立了起来。

其实这里面涉及到的第三个变量——高GI食物,才是核心,一方面它和吃辣强相关,另一方面它和痘痘是因果关系。

这里面从吃东西,到长痘痘,整个逻辑链条如果用字母表示,可以用A-B,B-C,C-D,D-E,这里面A是高GI食物,痘痘因果关系的第一层级,B是血糖升高,C是胰岛素增加,D是雄性激素增加,E是长痘痘。

从A到E,中间每一个结果,都可以找出很多个因,如果这些因用A1,A2,A3,,,,,,,B1,B2,B3,,,,,来表示,那么每一个A1-E1,A2-E2,都是一种导致痘痘的因果链,每一条链上的每一个结果,都能找到很多相关性的其他症状或者行为。

而这些链条,我们的科技水平,是无法完全挖掘明白的,于是每一个行为背后的相关性行为,就容易被我们所误解,从而产生错误的决策。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相信科学,因为只有科学,才能用人造条件限制的方法,测试并挖掘出背后真实因果链条。

3、因果性的方向错觉

在社会教育领域,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观点:学生成绩低下,药物滥用,早孕吸毒等等行为都是由低自尊造成的。

这个因果关系很明显,是低自尊造成了这一系列的行为,而高自尊则会带来高学业成就,和未来高事业成就。

这种观点给了很多自尊提高计划带来了很大的动力,但是这只是一个假设而已。

这种假设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真实因果的方向有可能是反的。

其实是高学业成就,带来了高自尊。

这也是现在自信教育的理论来源之一。

同样的,孩子的不良习惯问题和学习成绩问题,家长总是认为是因为孩子逃课、留恋网吧导致了学习成绩下降,所以总是威逼、胁迫、甚至送到杨校长那里,就是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能提高。

但是真正的事实,正好相反,正是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无法在学业中获得反馈和自尊,所以孩子寻求在校外的其他地方寻求正向的评价,比如网络游戏。

4、认清世界的真相,从分辨因果和相关关系开始

相关性和因果性的误判,会让我们产生很多选择性的偏差。

比如三亚空气好,所以那些因为因为在雾霾满天的城市生了呼吸疾病了人,总是会选择去三亚调养。

于是就出现那么一个现象,在三亚的医院和疗养院,甚至于因为呼吸疾病死亡的比例,反而是全国最高了。

如果你单单看两个数据,你会怀疑人生的。

那是因为你的大脑中,默认的因果关系,就是空气差,导致呼吸疾病,没毛病。

但是,三亚的这两个数据,明显就是另一条因果关系的回路了。

同样的,上海最好的私立高中,如果去统计国内重点大学升学率,你会发现它竟然还不如排名4-6名的高中,那又是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你没发现,最好的私立高中,他们选择的出路,往往大部分都是出国留学了,所以真正留在的国内重点的反而是少数。

所以,因果性和相关性,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需要搞明白的两个概念。

当你面对这两个变量的时候,是否还存在一个第三变量?

是否他们的因果关系的真相,其实是相反的呢?

你可以从那些爸妈跟你说的,你觉得非常的对的生活小常识开始思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