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一劳动节”即将到来,在节日前夕,马钢第一炼铁厂九号高炉于今天上午10点从巨大的熔炉中产出最后一炉铁水,10点30分,九号高炉正式封炉,完成了她一个甲子的历史使命!

马钢公司领导和工人代表宣读文件

昨夜最后一炉铁水缓缓流动着

炉前工在铁水前作业,迸出耀眼的钢花

炉膛中燃烧着熊熊烈火,那曾是新中国钢铁行业的希望之火

最后一炉铁水从巨大的熔炉中缓缓淌出

马钢一铁总厂是马鞍山市历史最悠久的工厂之一,是马钢发展的基石。马钢从这里诞生,城市从这里崛起。60年前,全国各地一批又一批建设者带着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来到这里,他们风餐露宿,人拉肩扛,在日伪遗留下的废墟上,炼出了华东地区第一炉铁水,一举终结了华东地区有矿无铁的历史。

从今天起,这座毛主席曾经两次视察过的九号高炉将正式封炉!锅炉日夜生产着的景象再也看不到了,还有小火车拉着装满钢水的容器缓缓走过的场景。

马钢职工在纪念墙前摄影留念

我不懂炼钢,但我想60多年了,炼钢工艺早已升级换代,这种古法炼钢肯定已经被时代所淘汰,这里更多的是种象征意义,就像赵州桥,上千年了,还能通行;都江堰,二千多年了,还能发挥作用。这里也必将成为历史文物,成为马鞍山人永远不会磨灭的奋斗印记!

九号高炉时代记忆

毛泽东主席生前对发展我国的钢铁工业倾注了满腔热血,他从战略的高度和战术的深度,多次上矿山、登炉台, 调查研究。

对地处安徽省长江南岸的马鞍山钢铁公司,毛主席先后两次乘火车、坐轮船进行了考察。

一次是1958年9月20日,这天下午3时许,毛主席乘坐的火车来到马鞍山。他没有休息,下车后直奔马钢第一炼铁厂正在兴建的5座中型高炉工地,健步登上了刚刚建成投产的9号高炉炉台。他认真地看,详细地问,还从工人师傅的手上接过探火镜,冒着高温对着高炉风口,聚精会神地察看炉内冶炼情况。

“这炉子一天能出多少铁?”

“将来一天能出三百多吨!”

“这样的炉子有几个?”

“全部建成后有五座。”

“那么一年就可以生产60万吨了。”

……

毛主席扳着手指仔细地问,当时在场的马鞍山市委书记魏安民认真地回答。

毛主席走下9号炉台,大声地对在身边的安徽省第一书记曾希圣和魏安民说:“马鞍山条件很好,可以发展成为中型钢铁联合企业。因为发展中型的钢铁联合企业比较快。”

第二次视察是在1959年10月29日。

这次是从长江坐轮船来的。毛主席着重看了炼钢、炼焦、原料场地和辅助车间,看得认真,问得仔细,给人的启示,是他老人家既从战略的全局考虑我国钢铁发展的问题,又从战术的各个环节科学的研究问题。毛主席在三厂区看了土法炼焦之后,深有感慨地说,这也是个办法,是个过渡的方法,但不是长期的办法,现在还是要抓紧建设大焦炉。

两年之后,毛主席在《关于(政治经济学)一书的讲话》中又提及马钢,说它附近有煤有铁,条件很好,以后还会更大发展,这就是得到级差地租的利益。

在通往马钢一铁厂的大道上,往日的土路、工棚已不复存在。大道两边,高楼林立,工厂连片,这条路也因毛主席乘敞篷车检阅过钢铁大军,早已被命名为幸福路了。

一位曾经在九号高炉旁参加生产建设的“老马钢”感慨:离开马钢已经十多年了,但九号高炉钢水出炉的景象总时常在眼前浮现,这里记录了一段青春记录了一段历史。

马钢九号高炉的时代印记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当时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情况下我们马鞍山英雄儿女自立、自强、顽强奋斗的时代精神,值得我们致敬、学习!

参考文献:《马钢一铁厂志》、《五十年回眸:毛泽东视察马钢45年周年纪念》 、原马钢二铁厂车间主任、马钢铁合金厂厂长王兰溪同志工作笔记

谨以此文

献给为我们这座城市成长建设

奉献青春热血的

两代英雄儿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