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生活一次次把我们推到自己的面前


午后,窗外阴云密布,狂风肆虐,如玉米粒大小的冰雹铺天盖地的落下,院外樱桃树上的花被打落下来,几分钟后,冰雹停止,太阳重现天空,这场风雨从开始到结束不过10多分钟的时间。


摊开在桌子上的案例记录本,映入眼睑的是一个女孩的名字,今天做完最后一次跟她的咨询,完成案例记录,合上她的档案,有关她的信息,将被封存。我们之间的这段交集,在我们双方的生活中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以后我们在现实生活里也不会有什么往来。可是我们都知道,这中间发生的事,已经改变了我们彼此。就像那棵经历了午后风雨的樱桃树,外形虽然没什么改变,可是它经历风雨的能力不再一样。


这个女孩第一次出现在我的咨询室的时候,大学毕业已经两年了,这两年间,她曾经找过一份工作。没过多长时间,公司效益不好,她被裁员了,从那以后,她就在家里闲着,爸爸妈妈经营着一家小店,她有时会去店里帮一下忙。


这样的生活,每天都是前一天的重复,平淡无奇,一眼便可以看到头,在家呆的时间越长,她就越着急,可无论心里再怎么着急,她就是无法跨出家门,重新去找工作,她说自己就像生活在被孙悟空用金箍棒画出来的圈子里,好像一离开就会发生什么危险。


她来咨询,是想知道自己怎么了,另外,她也不知道该怎么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更准确一点说,是她无力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己在心理方面需要帮助,要么深陷在消极的情绪的里无法摆脱,要么在人际关系中不断重复一个模式出不来,要么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也找不到生活的目标;还有一些无法走出过去的伤害。每一个跨进咨询室的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原因。


有人说,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心理发展的时代。


人们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内心的匮乏感开始涌现,人们将向外的眼光收回,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


人们开始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留意内心的感受,关注与他人的关系,这种意识推动了人们对心理探索的欲望。


- 02 - 

寻找自我,是不容回避的人生任务


中国的文化,宣扬的是仁义礼智信,强调的是人在各种关系里的正确表现,这种思想构成中国几千年来社会运转的规则与秩序,经过不断的强化与印刻,成为了深植于人们思想里的评判标准和价值取向。


这种文化以群体的利益至上,弱化自我,压抑自我,甚至做到无我才是个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在这种文化里生活的人对自我的需求与渴望的表达受到压抑;尽管内心有需求却加以掩盖。


我认识一个女孩,靠助学贷款上完大学后靠自己的努力好容易在城市里有了立足之地,家庭里对她的期望就是不断的帮助家里,想到家里的人都在依靠她,她打两份工,好容易有一点积蓄,只要家里一有事,她的银行存款立刻就归零。她活得很累,可是将这一切归于自己的命运。对于她来说命运就是无法抗争的,必须接受的一件事。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我的概念,就无法建立自我与外界的边界,不清晰自己应该为自己的什么负责,别人应该为自己的什么负责,对这个女孩来说,她如果认为自己需要为整个家庭负责,他就超出了自己应该负责的范围,而家庭中的其他人,也会把自己应该对自己所负的责任转嫁到她的头上,这种惩罚努力,奖励懒惰的观念只会让这个家庭陷入更加混乱的循环。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自己生活地域的文化和习俗的影响,如果无法跳出这种文化的限制,以更高更广的视角看自己的生活的话,就会被这些观念束缚而不自知。


早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人们不满足于神话故事的描述,开始探索世界的起源,肉体与心灵之间的关系,人们逐渐意识到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并将这句话刻在最著名的德尔斐神庙上:人呐,认识你自己。


这句散发着历史气息的镌刻文,经过2000多年时间,不断的将人们带到一个不容回避的生存任务面前,认识自我。


- 03 - 

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认识自己,因为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无论是情感的纠结、关系的困扰,还是事业的挫折,绝大多数都和对自己的认识不够有关。


有一次,我在做一个婚姻的培训,有一位妻子问了我一个问题,她说:“我和我丈夫之间完全没有沟通,请问我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无法用几句话就能回答的问题。首先,她所理解的沟通是什么?她所指的无法沟通,可能是她和丈夫之间没有话说,也有可能是是两人一说就吵?但是无论他们用的是哪一种方式,他们其实都有在沟通,只不过这种沟通让她很难受。


我请她跟我描述一下他们夫妻两人平时的互动,她说自己无论说的什么话对方都听不进去,比如说她希望老公可以帮忙做一些家务,家里的事应该夫妻两个人一起承担,可丈夫不愿意。


而她的老公觉得不是自己不愿意,而是每次他做什么事妻子都不满意,比如他洗衣服,妻子觉得他放的洗衣粉太多,他拖地妻子说不干净,好像他做什么都不对,后来他就干脆就不做了。


妻子争辩说她只是好心提醒,如果丈夫不按她说的做,就意味着她还要再重新洗一遍衣服,再拖一次地,就等于还是什么都是她在做。


他们这样的争吵已经有几年了,吵得多了,两人的感情也淡了。妻子认为自己是对的,不明白为什么丈夫不愿意接受。

既然一个问题上升到对错,也就是说,错的那个要无条件改正的话,有谁会主动站到错的那个位置上去呢?这就是丈夫的反应。


这位妻子内心渴望得到来自丈夫的关心和帮助,可是她并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这位丈夫觉得自己没有得到来自妻子的尊重,他不希望自己不断地被要求和被批判。可是他不知道如何清楚的表达自己的需要。如果我们意识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自然就讲不出来啊。


看起来他们是在为家务事争吵,真正的原因是两人之间内心的需要都没有被表达和被看见。


两个来自不同家庭的人生活在一起,一定会有很多的差异,这些差异小到日常生活习惯,大到金钱的使用和世界观的不同等等。如果夫妻意识不到自己都有些什么样的行为习惯和处世方法,狭隘的认为自己的就是对的,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的话,就会导致关系出现问题。


- 04 - 

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理解别人


尼采说过: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己。


人对自己的认识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经过刻意的训练。这种刻意的训练需要将注意力放在对自我的关注上。这与中国文化历来所倡导的是有冲突的。中国的文化注重群体而忽略个体,太专注于自我的意识可能会背上自私的嫌疑。


我们都在说具有同理和共情的能力是高情商的表现。同理和共情指的是你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理解别人,感受到别人的感受,可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感受都无法觉察,有何从谈起对别人的感受的理解。


生活中确实有不少人是无法做到同理别人的,他们与自己的感受隔离,用理性的判断指引自己的生活。当你跟他们谈到自己的感受的时候时,他们永远在告诉你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这让你感到自己的情感没有空间可以安放。你的情感被看成是多余的,甚至是软弱的表现。


这不是简单的说你只有经历过失恋,感受到失恋带来的痛苦,你才可能了解别人失恋的感受是什么。而是说你只有进入自己的真实的内心感受,给自己一个空间去理解自己的感受,去接纳自己的感受,你才会有这个空间去理解和接纳别人的感受。


人们常说要爱人如己,推己及人。爱人如己是像爱自己一样的爱别人,推己及人,说的是要用自己的感受去理解别人的感受,用自己的想法去了解别人的想法。如果一个人做不到爱自己,就不可能爱别人,做不到推己,就不能及人。


- 05 -

拆除心中的墙,看见真实的自己


还有,你一定会发现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人,他们身上有一些部分刺激着你,令你感到不舒服,想要远离他们。你会觉得是对方的某些行为和表现使得你不舒服,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对方的行为表现激起了你内在基于过去的经历带来的感受。这些感受由于没有被处理,因此一直在你的里面,一旦被激活,你的这种感受就被唤醒。


如果你对自己的认识不够,你就会把激起自己内在不舒服的感受向外归因。如果不了解内心的状态,你的反应的按钮就暴露在外面,一被人碰到,你就跳起来。尤其是你不喜欢的人,他们的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容易触碰到另你不舒服的按钮。


每一个让你不喜欢的人身上一定有着一把开启你自我认识的钥匙,拿到这把钥匙,你就打开一扇通向自己的门,就更接近自己一步。


不喜欢自己身上的一些特质,无法接受自己身上不好的部分,这些态度让你自己离自己远远的,你甚至会在心里筑起一道墙,将所有这些对自己的负面感受隔离开来。


这道墙,隔开了你的负面感受,也隔开了你与自己的距离。


拆掉它,你就会更加清晰地看见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