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没有人可以帮我,除非我自己先开口。


我们知道了霸凌者从何而来但不曾有人告诉我们在面对霸凌时,我们该怎么做?我们该如何帮助霸凌受害者?该怎么避免自己的孩子也成为受害者的一员?


为此,我们首先得了解校园霸凌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01-

校园霸凌的危害:从个人到社会安全


校园霸凌事件不仅仅影响着被霸凌者,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霸凌者、协助者和旁观者。


第一,霸凌者会因为其行为得逞而变本加厉,或者说在价值观上形成错误认知,认为自己没有错。数据表明,霸凌者在成人后与其他青少年相比,更具暴力倾向、缺乏同情心,且犯罪率要比其他人高于三成以上。


第二,协助者和旁观者通常畏惧霸凌者的权力与地位,纵容其行为,从而形成懦弱、依赖等性格特点,甚至有旁观者可能会因为自己没有揭发霸凌恶行而感到愧疚、产生抑郁。


第三,于被霸凌者而言,则可能会在面对他人时更为自卑,导致学业成绩下降、逃课甚至退学等后果。甚至还可能会在人际交往中产生退缩、逃避等的影响。根据日本在2014年针对霸凌和自杀事件研究显示,有11.1%的青年自杀前曾遭校园霸凌。


被霸凌者如果在心理上没有得到很好的调适,则容易在日后对威胁与权力有过激反抗,从而可能成为下一个霸凌者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赢得自己的地位认可。这种以暴制暴的反抗行为,只会带来更为严重的社会危害[1]。

-02-

校园霸凌发生以后我们可以做什么?


对于校园霸凌,学校都应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辅助机构,给予一定的帮助。对于霸凌者,深入了解造成其心理问题的原因,制定具体的心理塑造方案,让霸凌者充分意识到自己暴力行为所造成的严重恶果,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2]。另外,对被霸凌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消除其不适,使其尽快融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从家长方面来看,对于有霸凌行为的孩子,家长要有这样一种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说,有霸凌行为的孩子也是受害者,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复杂且多元的,例如生活环境、童年经历、家庭教养方式等等。事情发生以后,霸凌者家长可以向心理机构寻求帮助,引导孩子改善错误的行为,同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


另一方面,对于遭受霸凌的孩子,家长首先要跟孩子保持开放的沟通,给予孩子无条件倾听与关注[3],而非在孩子鼓起勇气倾诉所遇到的麻烦时,质问孩子做错了什么,又或者二话不说地到学校去讨个说法。前者让孩子陷入更加自卑与绝望的恶性循环中,后者又让孩子觉得在学校难以自处,也极有可能会引发更多的霸凌。


家长应该冷静并逐步地引导孩子积极的想法与有效的应对方式,同时进一步寻求与学校与老师沟通,商讨有效的处理方式,并让孩子接受专业的心里辅导,而非一味地保驾护航。当然,在情况十分严重之际或者告知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03-

两大原则


在处理霸凌事件时,有两大原则是应该注意的。


第一,绝不以暴制暴。以暴制暴的方式是最不好也是最无效的,部分家长常会有个误区,即每每孩子受到欺负时就让他们通过学习防身技能如拳击等等,来提高反击能力及身体素质。但事实证明,这种方式的效果不尽人意。因为,即使反击成功也不过是缓解一时,霸凌者通常会恼羞成怒而找来更多人帮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以暴制暴从根本上杜绝不了被霸凌的源头,反而会造成更多的伤害。武力和反击并不意味着强大,只是饮鸩止渴。而终结霸凌最好的方式其实是从自身和心理层面入手,建立自信,同时教会孩子坚定地申斥自己立场,这是一种友好但坚定的有效方法。


原则二,绝不以爱之名孤立孩子。采取转学或者家长接送的密集保护法应对霸凌事件,并没有解决到问题的根源。如若事件尚处于可控范围时,应让孩子自行面对,不应过度保护。因为借来的强大不是自己的强大,家长倘若总因为一件小事而给予保护,则孩子永远无法培养起应对难事的态度。


家长不可能永远陪伴孩子,因此孩子若没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被霸凌的阴影会伴随终生,甚至在长大后还会重复遭受不公平的对待。所以,不用爱的名义把孩子孤立起来,将她隔离在本应加入的群体之外,因为同伴的接纳和认可对孩子的自我价值和认知建立非常重要[4]


-04-

如何预防校园霸凌


家庭层面


家长应明确认识到自身行为对孩子的深沉影响,在家庭里拒绝一切以暴力为解决方式的行为模式,为孩子树立榜样。其次,采取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经常同孩子沟通交流,清晰明确地告诉孩子霸凌的概念,教会孩子恰当对待霸凌的方法,像是遇见霸凌行为时告诉值得信任的成人以寻求帮助,并坚定地制止对方而不是一昧地忍受,如果不奏效则可以尽快离开或呆在大人或其他孩子的身边,同时鼓励也孩子去帮助那些受霸凌者[5]。


家长还可以每天花一些时间与孩子聊天,与孩子交流更多关于欺凌的想法,没有正确的答案,但是可以鼓励孩子诚实回答,让孩子明白遇到问题可以和父母商量。家长还可以多注意孩子的情绪及被霸凌的迹象,如衣服撕裂、上学时的犹豫、食欲下降、或普遍的抑郁和焦虑等等,及时察觉孩子是否被霸凌[6]。


学校层面


学校应充分了解该校中存在的校园霸凌行为,学习如何正确处理校园霸凌事件,在此基础上制定干预计划,增强对霸凌行为多发场所的监管。而且对于校园霸凌应该要采取正确的态度,既不能将其扩大化,也要避免对其采取漠视的态度。

其次,完善校园霸凌中各主体的责任,尤其是校园霸凌的报告程序,鼓励受害者和旁观者积极地揭露霸凌行为。同时也要完善校园霸凌的心理介入机制,采用诸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咨询师座谈等方式帮助解决校园霸凌,真正让学校设置的心理咨询室发挥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困扰[7]。


学校还可以在课程和活动中纳入预防欺凌的主题,关于欺凌的教学活动的例子包括:如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各种类型的欺凌,如何预防,以及孩子应该如何应对,课堂上讨论报道欺凌的话题或同伴关系或制作有关尊重或欺凌的板报等等。



还有一点是,教师通常会存在一种迷思,即认为霸凌只是同学之间的一种玩笑行为,又或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等,导致了教师对于校园霸凌行为不太重视,且缺乏有效的应对手段。学校可以对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进行专题培训讲解,如何正确处理霸凌事件以及重视霸凌行为对卷入者的严重影响。研究显示,教师学习正确处理所遇到的校园霸凌事件,能有效防止校园霸凌现象的发生[8]。


同时,学校还应向家长介绍有关校园霸凌行为的状况,使家长了解霸凌行为可能对孩子造成的危害,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向家长提供建议以帮助其正确对待卷入霸凌行为的孩子们,从而对校园霸凌行为产生积极的调控作用[9]。然而,一旦霸凌事件已超出学校治理范畴,诉诸法律或许会是更好的解决方式。


最后,霸凌不是一个简单的霸凌者与被霸凌者之间的关系,而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的群体现象。在特定情境下,各种复杂的因素促进、维持或阻止了这种行为的发生。要彻底解决校园霸凌,需要社会不同层次的参与与支持,通过干预当事人的个体行为,形成一种良性的社会环境,使学生的认知与行为均受到良性的影响,才能使校园霸凌事件有效地减少[10]。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决定他人如何对待我们,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去改变处境,不让自己继续受到伤害。切记,当你对人性绝望时,请不要低下头,勇敢地去寻求帮助,世界依旧会有人对你报以美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