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向西,英雄北望,在河西走廊西段绿洲的北方,有一片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由黑色的风棱石组成的茫茫戈壁。

它东起额济纳河,西依东天山余脉,北抵中蒙界山,南临河西走廊西段,东西长近800公里,南北宽300多公里,是亚洲大陆腹地最为干旱的地区,地表覆盖着一层砾石,经历天长日久风磨日蚀,表层形成了乌黑发亮的深褐色铁锰氧化物荒漠岩漆,看上去大地一片黑色,被称为“黑戈壁”。

狂风和烈日在这里驰骋竞逐,土地干旱难生草木,被看做无法定居的无人区,是一片孤寂神秘的旷野,它本没有传说。

但当人类为了生存而开疆拓土时,横亘在祁连山、天山雪融绿洲和蒙古草原间这片黑戈壁就是绕不过去的关键区域了,人们顽强地穿行在荒芜的低山和残丘之中,开辟出多条古道,当传统的丝路古道被阻断时,这里就成为沟通东西方的丝路北道。

百年前明水古城、杨增新要塞、碉堡山、谢别斯廷泉水和一条条充满疑谜的古道探索,中断历史记忆的光点与要素的重新被挖掘,重组中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变数与隐秘,演绎着一段段有关黑戈壁的传说。

自从知道了黑戈壁,我就把探寻黑戈壁的传说,亲自触摸亚洲大陆腹地的这片所谓无人区当做了一个人生小目标,期待着早日实现。

2018年五一,我从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出发,向西北方向的目的地肃北马鬃山镇出发。

沿G30西行近400公里到达桥湾收费站,下高速公路右拐向北就是马鬃山方向,左拐过高架桥是桥湾古城,多次匆忙路过竟无缘一睹梦城桥湾,这次我决定一游。

过G30高速公路的高架桥就到桥湾古城景区了,这是一座残破的清代古城,感觉就建在走廊绿洲边缘,和黑戈壁相接,而这一段G30和国道312就像沿着绿洲和黑戈壁接缝延伸。

这里东连嘉峪关、南望祁连山、北通蒙古、西接新疆、是丝路上一的一大枢纽。桥湾城座落在疏勒河畔。

疏勒河上原桥曰“天生桥”车水马龙,行人不断,这里随河水自然弯曲而叫桥湾。桥湾石城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为一军事据点。现城址东西长320米,南北宽122米,残高5-8米,四角有角墩,城内有房屋建筑等遗迹。

景区内设有博物馆,内陈列有各种戈壁野生动物标本,干尸和80多件文物精品,其中有稀世珍宝象牙佛的复制品,有神奇传说的人皮鼓,人头碗,木乃伊等文物。

著名的人皮鼓很小,其实也是用人头骨做的。

在桥湾短暂停留之后,一路向北直奔马鬃山镇方向而去,这是一条新修的国道,以前是S216,现在道旁里程碑写的是G215。

车辆不多,路况很好,很快就进入了戈壁地带,果然表面都是一层青黑的砾石。

行进在黑戈壁上,最强烈的感受就是烈日的暴晒和朔风的推撞,或许就是地表覆盖着一层砾石,很大的风刮过才没有沙尘飞扬,如果没有更好的覆盖物,这青黑的砾石层或许就是保护自然环境最好的选择吧。

车辆行进在这平直的大道上,犹如飘在波浪平缓的黑色海洋中,远处天边青黑色的马鬃山不很高大,就像大群的骏马在风中驰骋,马鬃烈烈飘扬。这段路大约160公里,翻过音凹峡,经过一片平坦的戈壁滩,再翻一道山岭,远处低洼的地方,隐约有建筑物了,肃北马鬃山镇就在那里。

即将进入马鬃山镇时,路左边一座小山包顶出现了残破碉堡废墟,山腰还有蜿蜒的壕沟,那个有复杂政治背景山大王的老巢就突然出现在我们眼前。

碉堡山是周边的制高点,位置险要,扼守着几条古老驼道交叉点,站在山顶的碉堡中可以俯瞰整个区域。

看着火烧后的残垣断壁,无法想象曾是一座坚固的城堡,基本都是土坯垒筑的掩体,怎么能不可攻破?

在清末民初那个混乱动荡年代,甘肃方面忙于争权夺利的军阀混战,或许也是没有认识到这个从国外窜入的山大王占据这片三省两国交界无人区的严重后果,即无心也无力围剿吧。

而这个曾挑起血腥民族仇杀的山大王,在这一带强占水源,强设税卡,杀人越货,无疑是来往商旅的梦魇,行径残暴如此的悍匪,不应该算超能的侠盗,经不起推敲的传说就是谣言。

马鬃山镇是黑戈壁地区的的核心腹地,326户牧民,常住人口1420人,打破了黑戈壁无人区的传说,随着G7京新高速全线贯通,以G30与G7连接线G215的建成,马鬃山镇成为三省两国交界的交通枢纽,这里不再是三不管的无人区,黑戈壁已经成为亚洲大陆腹地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日益提升。

马鬃山镇的标志,镇中心十字路口的三只北山羊,这里有个北山羊保护区。

马鬃山镇是一座安静的小镇,还有很多上世纪特色的建筑。

著名的边防大厦,现在是宾馆,住宿条件还可以,有热水,但是这里昼夜温差很大,晚上气温比较低,洗澡可是需要勇气的,一个标间大概200元。

去明水古城和杨增新要塞最便捷的路就是G7京新高速,京新高速是连接北京和乌鲁木齐的高速公路,全长2540公里,2012年9月开始动工。

2017年7月全线贯通,于2017年7月15日中午12点正式开通,京新高速是继青藏铁路后又一具有典型艰苦地域特点的代表性工程,公路贯通后,北京至新疆两地实现全线高速,里程缩短1300多公里。

这是一条百年梦想的道路

从内蒙的额济纳旗到新疆骆驼圈子的600多公里沙漠戈壁路段,有世界上最长的沙漠路段,天高地阔,如玉带般的路,在漫漫黄沙与荒芜戈壁中蜿蜒伸向天边。

从马鬃山到明水有边防检查,身份证与人脸识别验证。

高速路程7多公里,G7路面质量很好,但是一定要注意横风,可以明显感觉到风推车身。

到明水下高速和岔明线(x244)相接,没有看到收费站设施,不知道平时是怎么收费的。

很远处就可以看到明水边防派出所的小楼,明水古城就在公路边,因为道路很窄,我们没有停车,决定先找到杨增新要塞,等返程时在找机会停车游览。

过了边防派出所的检查哨位,一条砂石路向西延伸,不远有个三岔路口,往南的是明苦线,向北的就是去杨增新要塞,右前方的山包上可以看到一些零星工事,绕过小山包,隔着G7高速公路看到有成片的碉堡耸立几座山顶之上,比之碉堡山规模更加宏大。

杨增新将军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必须记住的争议性人物,执政新疆之初,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动荡时期。新疆外有英俄虎视眈眈,侵扰边境;内有帮会频繁活动,革命党人四处活动欲推翻旧体制。他以老练的铁腕,忠勇的胆魄,在中华民族最羸弱、动荡、危险的岁月里,稳定了新疆的局势近二十年,扼制了这块占中国六分之一陆地国土的分离趋势。

杨将军堪称治乱能臣,弱国强将,力挽黄沙三万里的真英雄!

显然,明水杨增新要塞正是针对马鬃山碉堡山修建的,坚决地截断了碉堡山的具有复杂国际背景的山大王窜入新疆的通道。

关于这段斗争非常激烈,衍生出了很多精彩的故事,各种传说依旧流传在周边地区。

要塞的三块主体建筑群坐落在两片裸露的花岗岩山体上,其他辅助工事遍布周围大约有十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山包岩体上,扼守着一条东南西北走向的山间谷地,这是一条通往新疆的古老驼道,山谷最窄处叫做明水口子,这里也是甘新交界了,G7高速公路大体沿着这条古道的北侧通往新疆,将要塞一分为二。

高大的白色花岗岩体上的碉堡岗楼层次错落,要塞整体峙立山巅,气势恢宏雄伟。

这一面墙上依稀还有知廉耻三个字的印记。

站在岗楼里可以看到G7高速向西延伸。

寨门旁的这块巨石像不像一头蹲琚欲扑的下山猛虎?

这下面一组建筑大概是清真寺。

离开明水军事要塞去明水古城,我们没有原路返回,希望找到一条直接到古城下的道路,事实证明有些过于冒险了,我们沿着一条车辙印,顺G7南侧路基盘旋在山丘秃岭,翻过四五个陡坡,终于来到明水古城北边一片碱蒿平滩,明水古城的五个烽燧立在风中。

明水古城是汉代设置的堡垒要塞,地处咽喉要道,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行至河西时不幸被当时控制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军臣部下阻截扣留,并由河西北上经明水押送到东天山北麓口门子伊吾王盘踞地(见2005年1月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西去的使节》一书),交匈奴王庭看押的。这说明,在西汉年间的相当一个时期,从东天山到肃北和河西一带,都在匈奴势力控制之下。丝绸之路即使出阳关走玉门关也常常被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打通河西走廊,阻止匈奴不断进犯,甚至深入中原抢劫和掠夺,汉武帝吸取了先祖一再忍让的教训,决心出兵讨伐匈奴,曾先后派汉将李广、卫青、霍去病、李陵等进行远征,不但把驻牧在居延与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浑邪王、休屠王逐一打垮,并把锋芒直指西域腹地,攻破了楼兰,进占了车师,还在轮台、渠犁驻兵屯田,同时在居延、明水建立了防御要塞,修筑了烽火台。到公元前60年,汉王朝又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使西域从此归属大汉王朝的统一版图。但退居漠北的匈奴势力并不甘心失败,仍以东天山为天然屏障,常常伺机反扑,并出兵企图重新控制西域各地。

这时的明水,已成为汉王朝抵御匈奴进犯的前沿阵地,不但经常留有兵士防守,而且在周边加强了各种防御建设。在明水修筑了烽燧,从居延到玉门关分三段修筑了汉长城,形成了“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工事,使明水同居延要塞遥相呼应,一旦发现匈奴进犯,便立即点起烽火报警,以狼烟为信号,快速传递,做好迎敌准备,使匈奴南下严重受阻,一度起到了维护河西安宁,保证丝路畅通的巨大作用。

到东汉时期,汉王朝为了彻底击败北匈奴的侵犯,又先后遣车骑将军窦宪、奉车都尉斗固、驸马耿秉、假司马班超、敦煌太守裴岑、汉将任尚等,或经伊吾翻越东天山,或经居延过明水,主动出击,直下蒲类,大破匈奴呼衍王,迫使匈奴西逃,最后退出西域历史舞台。

黑戈壁的古老驼道和河西走廊的丝路古道都是依水而行,不同的是,河西走廊沿着祁连山雪山融水形成的绿洲而建,黑戈壁则是依靠间隔泉水水源点而行,马鬃山镇因公婆泉而立,从明水地名上看,或许因泉涧形成地表水源叫明水,黑戈壁虽然因干旱而生存环境艰险,但是因为这些泉水涧流的出现,千百年来无数行旅才得以通过,形成稳定的古老通道,水源才是黑戈壁上生存之本,水是黑戈壁传说的源头。

离开明水古城,我们顺着车辙印继续向明水边防派出所的方向走,在经过一道宽约10米的干涸河道时,我们的车陷入沙地,我们找了一大片牛毛毡垫在轮下很快脱困,看来这里很容易发生陷车,这块牛毛毡应该是本地人刻意放在岸边的,以备不时之需。这条干涸的河道有水时流量应该不小,在明水古城的南边作为护城河,穿行过整个谷地。

离开明水古城,重新进入G7高速公路,踏上了返程之路,从明水古城高速入口里程清零,历时8小时,640余公里到达张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