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看《聽風者》的時候我就對裏面的摩爾斯密碼着迷的不行,梁朝偉敲電碼的時候不要太迷人好嗎?!

so...我就去研究了摩爾斯密碼,發現其實這個東西真的一點也不難。

國際通用的摩爾斯密碼錶

每個字母都有一的對應的代碼——由點(. )和劃(-)兩種符號組成。

比如說 I LOVE YOU就是.. .-.. --- ...- . -.-- --- ..-

字母和字母之間空1格,單詞之間空2格

(.)在發送的時候就是嘀的聲音

(-)在發送的時候就是嗒的聲音

嘀是一個時間長度;嗒是三個時間長度

發送的時候,點和劃之間停一個時間點長度

字符和字符之間停留3個時間點長度

單詞和單詞之間停留7個時間點長度

掌握這些之後,你基本上就學會啦。

看諜戰片的時候可以試試哪些演員是真的在打密碼,哪些是隨便亂按。熟練背下來之後,裝逼更得心應手。但這個只能打英文,沒有漢字版的,漢語的要把每個漢字轉化成四角號碼,再用數字編碼,信息量太大有一個方便記的圖:

接下來你可以找一些你喜歡的電影臺詞來練練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無線電中有一些專業的術語

爲了讓傳播更簡便,比如:

sos是呼救

ABT是關於

ADS是地址

CQ是聯絡任一站臺

QRA? 你臺的名稱是什麼?

QRJ 信號小

QRQ 請發快點

QRV 準備好了

QTH? 你的位置在哪裏?

QTA 取消

想起了《風聲》結尾——顧曉夢在旗袍上縫的,用摩爾斯密碼留下的遺書:

我不怕死

我怕的是我愛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

我身在煉獄留下這份記錄,

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諒我此刻的決定,

但我堅信,

你們終會明白我的心情。

我親愛的人,

我對你們如此無情 ,

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際 ,

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挽救於萬一。

我的肉體即將隕滅,靈魂卻將與你們同在 。

敵人不會了解,老鬼、老槍不是個人,

而是 一種精神、一種信仰 。

摩爾斯電碼起源

Morse code是一種時通時斷的信號代碼,通過不同的排列順序來表達不同的英文字母、數字和標點符號。它發明於1837年,它是由美國人塞繆爾·摩爾斯(艾爾菲德·維爾協助其發明的)。

摩爾斯碼在早期無線電上舉足輕重,是每個無線電通訊者所須必知的。由於通訊號技術之進步,各國已於1999年停止使用摩爾斯碼,但由於它所佔的頻寬最少,又具一種技術及藝術的特性,在實際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

摩爾斯電碼的發報,是通過發報器的兩片金屬片接觸而發出聲音。短促的點信號'' .'',讀'' 滴 ''(Di);保持一定時間的長信號''—'',讀''答 ''(Da)。這兩個符號,構成了所有的摩爾斯電碼。

因爲聲音符號,不像我們平常寫文章一樣,有各種標點符號來進行分段或者區分。所以,摩爾斯電碼也設置了專門代表符號的電碼。

但是,這些還是不夠的,太多密集的電碼摻雜在一起,單詞和字母之間的間隔無法體現,所以,一般來說,發報員可以通過發報時間間隔,來更方便地進行詞組之間的斷句。如下(其中t代表一個單位時間):

滴1t

答3t

滴答間的停頓1t

字母間3t

單詞間5t

這樣的話,就方便接線員的接收。

基本的原理,上面已經都介紹完畢。具體的資料網上都很多了,這裏就不再贅述。這裏來重點看看,摩爾斯密碼在情報實踐中的運用。

我們經常看電影,有很多特工利用手指敲擊摩爾斯電碼傳遞情報的鏡頭。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中國特工要運用到具體的情報活動中,非常之難,除非大家都懂外語。

利用電報機以外的工具,只要能區別兩種符號,就可以發出摩爾斯電碼。例如用手指敲擊,用指甲尖敲擊,聲音更爲清脆代表“滴”,用指尖的肉敲擊,聲音更爲沉悶,代表“答”。

這樣,就構成了摩爾斯電碼的基本要素;例如用電燈或者手電筒,短亮,代表“滴”,長亮,則代表“答”;例如用眨眼,正常的眨眼(閉上後馬上張開),代表“滴”,稍微長時間閉眼再張開,則代表“答”。

總之,一切能區分成兩個符號的聲音,動作,都可以用作摩爾斯電碼。

有時候,我們看電影,比如《麻雀》中,竟然有用跺腳來傳遞信息。有人可能會問,這個只能發出一個聲音,怎麼區分?實際上,可以用跺一下,代表“滴”,快速跺腳兩下,則代表“答”(當然反之亦可以,只要雙方都懂意思即可)。

雖然,理論上可以這麼操作,但是實際上呢?那是及其困難的,並且只有英文才能這麼操作。爲什麼呢?摩爾斯電碼,可以表達字母和數字,但是不能表達漢字。

傳遞英文的情報,可以一個個敲擊出字母來,但是漢字是不行的(總不能每一個漢字設計一套字符?那絕對是不現實的)用摩爾斯密碼發漢字信息,必須要轉化成數字,再通過密碼本,將這些數字轉化成漢字。

所以說,我們的諜戰片的這些特工,他們的敲擊,實際上敲打一串一串的數字。這下大家就一目瞭然了,發送者和接收者,只有在完全背誦了同一套數字密碼本的前提下,才能用摩爾斯密碼傳遞信息。

一般來說,某個情報組織,如果要用漢字來傳遞信息,需要有一套數字密碼本,用特定的四位數字代替一個漢字。四位數字最多可以表示10000個漢字,這對於常用的漢字已經足夠了,一般常用漢字也就1000多到3600個。

類似的技巧,在之前的文章裏提到過(數字廣播密碼)。但是與之不同的是,這種密碼本,非常公開,哪個漢字對應哪四個數字,組織內成員如果需要使用的話,都必須清楚。

電影裏,地下黨、軍統、中統等組織,都有各自的這種密碼本,而且很少更換,因爲一旦更換,數字代表的漢字就會變化,這樣這套密碼就沒辦法對每個人適用了。

因爲這套數字密碼非常公開(有一個人被抓就會供出來了),只有在隱蔽條件下才有使用價值,一旦被截獲或者發現,就直接可以破譯了。

大家應該非常清楚了,電影裏那些特工用摩爾斯電碼傳遞漢字信息,其前提是:他們都背出了同一套數字密碼本(至少幾千個常用漢字)。

當然,有人還說,可以用漢語拼音表達出想說的話的意思就可以,理論上這也是可行的。最後教頭想說的是,數字和漢字的結合,是我們中國人密碼系統的基礎所在。

求救信號SOS

1909年8月,美國輪船“阿拉普豪伊”號由於尾軸破裂,無法航行,就向鄰近海岸和過往船隻拍發了“SOS”信號。這是第一次使用這個信號。

1912年,著名的泰坦尼克號遊輪首航遇險時,發送的是CQD(英國馬可尼無線電公司決定用CQD作爲船舶遇難信號),但因D(—··)易於其他字母混淆,周圍船隻並未意識到是求救信號,沒有快速救援,在快沉沒時才使用的新求救信號SOS(···———···)發報。泰坦尼克號沉沒後,SOS才被廣泛接受和使用。

事實上,雖然SOS信號在1906年即已制訂,但英國的無線電操作員很少使用SOS信號,他們更喜歡老式的CQD遇難信號。

泰坦尼克號的無線電首席官員約翰·喬治·菲利普一直在發送CQD遇難信號,直到下級無線電操作員哈羅德·布萊德建議他:“發送SOS吧,這是新的調用信號,這也可能是你最後的機會來發送它了!”然後菲利普在傳統的CQD求救信號中夾雜SOS信號。求救信號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被加州人號收到,因爲她並沒有24小時都監聽無線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