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8 年 5 月 12 日)是汶川大地震 10 周年。" 海外探客 " 祈愿逝者安息,生者努力。而在马来西亚,也刚刚经历一场 " 地震 "。马哈蒂尔上演 " 夕阳红逆袭 ",以 92 岁高龄成为马来西亚首脑。在记者会上,他表示要审查 " 中资 ",并检讨所有的相关项目。早在竞选期间,马哈蒂尔就对纳吉布展开猛烈攻击,声称由于纳吉布引进大量外国投资,损害了本地人的工作岗位,而且没有从中获得任何好处。他还强调 " 马来西亚不欢迎这样的投资。"

日本方面对此产生了 " 幸灾乐祸 " 的心态。日媒报道称,马来西亚的 " 变天 " 对日本有利,因为中日激烈争夺的 " 新马高铁 " 项目可能受到影响。之前纳吉布方面一直倾向中企,可由于败选,形势或发生逆转。原本处于下风的日企或迎来良机。美媒也认为随着马哈蒂尔可能对中资采取强硬立场,日方在这场 " 高铁之战 " 里获胜的可能很大。

更让日本人兴奋的是,马哈蒂尔最近直接向共同社表示 " 新干线具有优越性,若价格更有竞争力,将有很大概率中标。" 这种声音令日本人欣喜若狂,似乎感觉胜券在握。何况,马哈蒂尔在抵制英国的同时寻找亚洲发展的独特模式,尤其是推崇日本模式,被认为是 " 亲日派 "。

不过。探客认为,虽然马哈蒂尔对纳吉布的方针不满,但要想完全推翻之前的路线也不太实际。

1、从 9 年前开始,东亚大国就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约占马来西亚对外贸易的 17%。尤其在 2016 年 10 月,中马签订 355 亿美元的商业协议,马方还采购了 4 艘巡航护卫舰。到了 2017 年,双方又签订一项总值超过 340 亿美元的投资项目。将近 700 亿美元的投资与合作提振了马来西亚的经济,让马来西亚 GDP 在 2017 年增长了将近 6%,令全球刮目相看。如果没有这些投资与合作项目的带动,马来西亚很难应对通胀、林吉特贬值、资本外流等因素造成的困难。马哈蒂尔是一个政坛老手,不可能不顾大局。

2、马哈蒂尔是 " 亲日派 " 没错,但同时也有 " 亲华派 " 的色彩。从 1985 年到 1999 年曾经 7 次访华,与公认的 " 亲华派 " 纳吉布有一拼。更重要的是,正式在马哈蒂尔在位期间,马来西亚作为东盟的重要成员于 1992 年和 2002 年签订了 2 份关于海洋问题的重要协议。在菲律宾和越南挑起海洋争议时,马来西亚一直采取相对中立的姿态,避免发生争端。当然,油气没少开采,好处也没少占。马哈蒂尔在 2016 年更是主张通过谈判找到和平解决的方法,是争取缓和局势的一方。

3、马哈蒂尔明确支持 " 带路倡议 ",他所声称的 " 重新审查外资 " 并非只针对中资,包括美国、欧洲、日本等方面的投资都在审查之列。马哈蒂尔坚持维护的是马来西亚的利益,这并不意外。而强硬的言论最主要目标是反对纳吉布,而非反对纳吉布所施行的正确措施。中马关系很难颠覆。

4、耗资 120 亿美元的 " 新马高铁 " 是由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2 个国家共同决定的项目,马哈蒂尔并不拥有完整的、最终的决定权。马哈蒂尔也说得明白,希望日方重新考虑价格因素,这表明他也不满日方的报价。

5、中日关系回暖让事情有了转机。必须注意到,最近大国首脑访问日本,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冒雨迎接,后背都被雨水打湿,看起来是没有打伞。安倍不仅全程陪同、破格请出天皇来会晤,还把大国首脑一直送到登机舷梯口。中日双方此次达成 7 个协议,最重要的成果是终结长达多年的对立态势,最有意义的合作就是建立 " 官民合作委员会 " 这一创新机制,共同协调和开拓第三方市场。

如果一切顺利,在马来西亚的高铁竞争中,化干戈为玉帛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比拼谁更廉价的 " 价格战 " 对双方都不利。当然,探客认为,两国在 " 新马高铁 " 展开合作的基础是以大陆高铁为主要标准,兼顾日企的需求,争取实现收益的最大化,避免渔翁得利的不利后果。相信因为承包印度高铁而举步维艰的日本应该有这个悟性。

总之,对于马来西亚突如其来的变化不必惊慌,更不必因此而让步过多。以拿下工程为核心寻求更多的回旋余地,任何国家都不能吃独食。" 带路倡议 " 的顺利推进需要惠及多方,要吸收和学习日本的长处。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都要不得。尽管对日本有很多看法,但实话实说,在 " 带路倡议 " 中给日本安排一个合理的位置和角色,吸收这个先进的发达国家入伙,这个倡议就离成功更近一步。在 " 美国优先 " 肆虐的当下,挖掉一个西方盟友,相当于斩掉特朗普的一臂。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立国之本,也不排斥寻找更多的捷径和可能。(完)

注:本文系 " 海外探客 " 原创稿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