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白领每天上班大部分时间都是坐着,为什么还是这么累呢?美国社会学家霍赫希尔德(Hochschild)给出了他的答案:因为除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外,还有一项同样艰辛的付出被忽视了,这就是——“情绪劳动”。而且,不管任何工作,只要涉及到人际互动,员工都可能需要进行情绪劳动。

如:创意人员面对不懂装懂、不尊重专业的客户,要付出诲人不倦的情绪劳动;下属面对因为心情不好而粗暴无礼的上司,要付出委曲求全的情绪劳动;甚至面对拿腔拿调、不愿配合工作的同事,你也要付出虚与委蛇的情绪劳动……。

社会学家把情绪分解成两个维度:

* 你的真实心情如何,这叫情绪感受

* 你表现出来的情绪是怎样的,这叫情绪表达

他们认为:“情绪表达”和“情绪感受”的差别越大,你付出的“情绪劳动”的工作量也越大。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职场要求的“情绪表达”都是积极的正能量,包括乐观、激情、满意、奋发等等。所以,当我们当天的“情绪感受”很糟糕时,我们通常有两种办法解决:

1、“改变情绪表达”——假装开心,隐藏坏情绪。很明显,此时的情绪表达和情绪感受的差别大,情绪劳动成本高;

2、“改变情绪感受”——自我说服,意识到坏情绪并不是自己唯一的选择,引发自己正面的情绪感受。此时与职场要求的情绪表达一致,情绪劳动成本也随之降低。

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种做法:

很多人把“情绪管理”等同于第一种“改变情绪表达”,因为它有一个明确的行动。但情绪劳动理论告诉我们:“改变情绪表达”的成本一旦付出,人们就会期待相应的回报。但是,“情绪劳动”不一定会有回报;一旦回报不如意,你的心态反而会更糟。

积极心理学认为,情绪表面上是不可控的,但实际上它是我们的主观选择,是我们把现有结果的合理化了。比如说:失恋很痛苦的时候,你会回忆什么呢?是那些美好的日子,还是吵架吵得一塌糊涂的场景?

答案肯定是前者,因为“那些美好的日子”是对你现在痛苦情绪的合理化解释。也就是说,失恋的痛苦一开始是自然的,但到后来,却成为你的主动选择。这就是“自我合理化”,从而达到“改变情绪感受”的目的。

所以,职场上大部分的情绪都是“自我合理化”的结果——所谓“调整情绪感受”,就是指选择那些“对事实更积极的看法”。

因为情绪的特殊性,看不见也摸不着,有一些没有回报的低效“情绪劳动”并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而是不断重复、不断消耗自己有限的幸福感,日积月累、长此以往,最终压垮了我们的人生。

可见,“改变情绪表达”是治标,“控制情绪感受”才是治本。但是,可怕的是——你每天都在控制情绪。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一开始热情高涨,后来就变得冷淡了?因为那些高于回报的付出,必然不能长期坚持。也许并不是他们的热情被消磨了,而是刚开始假装喜欢,后来“情绪劳动”的成本太高,实在装不下去了。

所以,控制不住情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居然每天都在控制情绪。这么昂贵的成本,你能支付到什么时候呢?

下面,给大家推荐一套正念呼吸法来缓解疲惫:

1、练习基本姿势:

- 坐在椅子上(挺直脊背、不靠椅背);

- 不吸肚子,手放在大腿上,不交叉双脚;

- 闭眼(要是睁眼的话,目光望向两米以外)。

2、有意识的关注身体的感觉:

- 触感(脚底踩在地板上的触感、屁股坐在椅子上的触感、手放在大腿上的触感等);

- 身体被地球牵引的重力感。

3、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 有意识的关注与呼吸有关的感觉(空气吸入鼻腔时是什么感觉?吸气、呼气时胸腔和腹腔发生了什么变化?呼吸间的停顿是怎样的?每一次呼吸的深度一样吗?……);

- 无需深呼吸和控制呼吸(没必要去控制呼吸或改变呼吸习惯,就像平常一样自然的呼吸即可);

- 给呼吸编号效果更佳(给每一次呼吸编号:如1、2、3……10,到10之后再从1重新编号)。

4、走神时:

- 意识到自己走神后要迅速调整状态,轻柔地、缓缓的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在呼吸上;

- 走神是在所难免的事情,无需责备自己。

* 小贴士:

- 无需花费较多时间,一天做5~10分钟即可,最重要的是要每天坚持;

- 一定要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方练习(因为大脑喜欢“规律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