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美团通报开除了一批虚假报销的员工,并要求全员自查自纠。然而不只一位员工提到,在此事发生前,很多人其实把报销当成了一种福利,并且没想到过这有关诚信的问题。

文 | 曾烨轩

5月初,因为公司突然开展的一场有关虚假报销自查自纠行动,不少美团点评员工的小长假可没过好。

据网友爆料,美团先是于4月底内部通报了一批虚报费用被查者,然后要求员工进行自查,如有违规情况,在4月29日到5月4日间主动申报。此消息一出,曾经有过“黑历史”的员工难免内心忐忑,毕竟那些上通报名单的,有人因虚报加班打车费遭警告,有人甚至因虚报了一顿30元餐补而丢了工作。而在此之前,美团曾经也有员工因代打卡被开除。

在脉脉匿名区,不少认证为美团员工的用户表示,所谓虚假报销在公司里不算罕见操作,较起真儿来,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做过。

相关讨论也持续热烈了十来天,尤其在最终处理结果未出前。一些表示公司这种处罚过重,而开展的自查行动更是打击士气;一些则表示此前风气确实不好,支持公司严抓;有的主动认错,只是忧心忡忡因此影响绩效甚至丢了饭碗;有的即使清白,却质疑公司是否以后会拿更多类似上纲上线的理由辞退员工;更多的员工,可能没有犯错,也并不觉得这会有什么大事。

但不管怎么说,5月11日,那些最终自查却也对处置惴惴不安的人也可以稍松了一口气——公司大赦天下了。

根据美团点评向界面展示的“虚假报销员工自查自纠处理决定”内部信全文,该公司对如实申报并及时退还弄虚作假所得款项的员工从轻处理,给予警告,不对内对外通报名单,不影响绩效和晋升。对于部分因为不清楚替票流程而轻微违规的同学,免予处罚。

“这些同学能够主动自查自纠,体现了他们知错能改的勇气,也体现出他们对公司的信任。公司爱惜人才,珍惜信任。”美团阳光委员会在信中表示,将4月28日定为每年的“文化价值观宣传日”,同时将本次自查自纠活动退还的款项,并追加3倍经费,合计作为初始资金,设立内部“文化价值观基金”,用于奖励文化价值观榜样和突出贡献者。

至于调查出的实际情况如何?可以说虽然不算太严重,却也还是不能忽视。

看看美团提供的官方数据,这次虚假报销自查自纠行动共收到440员工的自主申报,初步统计涉及虚假报销金额32万余元。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界面从美团处得知,该公司员工目前约有4万余人。也就是说,估摸91人中有一个在报销问题上有过某种程度的违规。如果平均算下来,每人差不多是七百多块。而有美团员工介绍,具体报销是从2017年9月1日开始查起。

据美团官方给界面的回应,虚假报销指的是没有真实发生的费用。而反腐、诚信,想必在近年来互联网公司一次次“阳光职场”的行动中让人印象颇深。那为什么这次查报销的行动还是引起了不少员工震惊,并且确实也存在了一定数量上的违规者?

对比一些员工给出的虚假报销的理由和对此的认知,我们还是有几点发现。

有的比较好理解,一定程度上的违规是为了弥补某些原因导致的报销困难。例如“有时加班不好打车就坐了地铁,拿平时自己打车的票补”,又或是“公司打卡器间歇性失灵没有把加班工时算上,系统显示18点多下班,不甘心承担150多的打车费”等。

对于这些员工来说,即使同意自己做法有错,也觉得内心有些委屈或不平衡,甚至已开始准备离职。“要是虚报30元加班餐补就要被开除,处罚也太过重了”、“工作7年,来美团3年,第一次被当作罪犯”、“为了公司加班加点干活,最后给了这个结果”……

美团自己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内部信显示,公司管理层复盘反省,这些弄虚作假行为,表面上看问题在员工,根源主要在于公司日常管理的缺失不足。例如财务报销制度、IT流程不同程度存在让员工容易犯错的不足和风险,因此也会做更多优化改进;此外,公司也承认“监察初期查处动作比较僵硬,没做到既依规办事,又体现员工关怀”,而这可能导致了部分员工心理反弹。

但真要挑出来说道说道的一点是,不只一位员工提到,在此事发生前,很多人其实把报销当成了一种福利,无关诚信

这挺值得玩味的。可以由此联想到《怪诞行为学》一书中,身为行为经济学家的作者丹·艾瑞里曾拿企业报销的不诚实情况来举例并提出:“问题不在于东西的价值,或者害怕被查出,而在于人们自己是否能够把这笔开销理所当然地纳入合法的业务费用中。”

在一项研究里,丹·艾瑞里和其研究伙伴发现,从人们为开销举出正当理由的能力来看,费用报销情况各有不同。例如,花5美元为一个漂亮的异性买个杯子很明显是不行的,但在酒吧里给她买一杯8美元的饮料就很容易找出正当理由。

对业务费用开支的另外一些调查也发现相似的借口。比方家住在纽约的商界人员,如果在旧金山机场或其它离家较远处给孩子买礼物作为费用报销,就比在纽约机场买或从机场回家的路上买更觉得心安理得。

在丹·艾瑞里看来,只要有机会,人就会作弊,尤其在离现金一步之遥的时候。但奇怪的是,多数人对此并无察觉。“因为我们擅长于把自己细微的不诚实想法和做法合理化,所以我们通常很难清楚地确定非金钱事物对作弊的影响。例如拿一支铅笔,我们可能推断办公用品是对员工的一部分补助,或者拿一两只铅笔之类的事人人都会干。”

这些是不是和美团员工这次的一些做法和理论有那么点相似?先不论其是否合乎逻辑:

“若外面人让你泄露同事电话或公司代码,你有诚信的话给多少钱都不会干吧?报销不同,从入职到这次风暴职前,对于这是高压线闻所未闻。之前手机打卡范围超大,车票报销审核极松,让人把这个当成了一项公司的唯一福利,报销起来比较随意。”

“如果早点使用打车软件企业版,加班性价比不那么低,员工也不会心里不平衡,找其它不正直的路子。”

“有些人特意在公司待到点再走,比如混一阵健身房,就可以蹭个加班打车报销。”

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费用报销就是离现金有一步或几步之遥。尽管这些自查者里绝大多数都仍是正直的人,其中也极少会真正去涉及贪腐,但就好比当年那些中秋节编小程序抢内部月饼的阿里工程师一样,在没有明确的红线警示时,一时间可能都不会想到将自己的行为与诚信等道德准则挂钩在一起。

再深究下,这次自查者中平均每人虚假报销额度是700多元。而当说起之前那批被开除的员工时,有不少评论表示,主要要怪他们太贪报得太多,因此活该。似乎前后两者被划分了开来。这也能在丹的实验里找到解释,所谓的“好人”——那些讲道德并自认为有操守的人们,心里有不想逾越的不诚实界限。绝大多数情况下,即使对于非现金的货币,也能把持住作弊的程度和界限。他们中大多数的意识中有一个临界点,呼唤他们在此停手

这么说来,从虚假报销此类“小作弊”就引申判断此人已犯失信大忌,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可能算有些上纲上线,但同时也不能否认,再小,也可以被公司认定为作弊。

当然,如果一家公司对这点在乎,那么可以并应该告知员工规范,提前提醒,以防某些人甚至是无意识地踩线。此外,即使员工本身有不诚信行为的错误,对于是否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仍需要考虑他的错误行为是不是符合严重违反了单位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而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公司在报销问题方面有了明确禁令和处置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