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易利华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二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昨天健康界对几个医院管理者进行了专访,开展了关于西安要建设1.5万张床位的国际超级规模的大医院的论证性的讨论。我个人认为,这几个讨论专家的意见,其实并没有超出传统的观点。也许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理论与实战还是有区别的。特别是在中国当今的发展阶段。一些现状用常规的医院管理理论可能还是很难表达与概述的。

第一,关于医院床位规模的边际效应问题。很多人喜欢将经典医院管理理论中,将医院床位规模的理论边界界定为一千五百张至两千张。这是国际医院管理理论界的一个通行认识。其实,在中国的现行医院管理实战中,大家很清楚的看到,一千五百张床位到两千张床位的规模的医院,可能在现行的三级医院经济运营情况下,只是大型医院运营成效的一个起点。在此规模以下,可能基本不行。而在中国的医院管理中,三千张床位的规模效应,似乎要优于一千五到两千张。四千张床位的规模效应,好像又要优于三千张。五千张床位规模的效益,甚至可能又要优于四千张。这已经基本存在并成为中国医院管理界的一个个现实。

第二,关于五千张以上规模超级医院的有效管理问题。很多人都在担忧,中国的五千张以上规模的超级医院越来越多,究竟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医院管理呢?很多人把医院院长的有效管理范围设定在过去的一千张床位规模,最多两千张床位规模以内。因此,对于两千张以上床位的院长要实行有效的管理,都是疑虑性的?但是,在现实的医院管理中,中国的院长究竟能管到多大规模?能实现最大化的医院管理的边际究竟在哪里?这其实也是值得讨论的。

从经典的医院管理理论上分析,对于一家两千张左右床位规模的医院,院长的层级管理以及直接管理的有效性,可能是最佳化。但是对于四千张床位规模,甚至五千张床位规模的医院来说,以及多院区的医院管理来说,相对于两千张规模的单体医院的管理效能分析,可能院长的直接管理效应,确实会有所弱化。但是,四千张规模与五千张规模的医院的综合管理效能的递减,由于现代医院管理方式方法的改进与团队的力量出现,可能并没有减弱的那么明显。仍然能通过其他的代偿渠道和有效的层级管理实现形式,来保证基本的医院管理要求的传达与实现。并不存在不能管理,或者管理状态极度弱化的问题。因此,二千张床位规模医院院长管理效能最优,可能就成为一个伪命题,只是被许多人拿出来说说。而实战的操作,大家追求的还是越大越好的真正共识。因为,大医院规模效应的成效可能更加直接与明显。

第三,在现代信息社会条件下,中国医院的管理规模效应究竟有多大边际的讨论,应该认真地进行下去。并且,必须要重以发展的观点来全新审视这一个热点问题。我个人认为,在信息社会的条件下,可能存在着对这个认识的两面观。一方面医院的实战规模边际效应区,肯定要远远的超过两千张床位经典的医院管理效应分析。三千张,四千张,甚至五千张,可能也是可及的。另外一个方面,在信息社会高度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医院究竟还需要设置那么多床位吗?真的还需要那么多五千张以上的超级医院吗?在今天我们真的要认真的审视一下这个中国医院管理的发展悖论式议题。

一方面,我们可能不要再刻板的认识医院的床位规模只能在两千张以内,这样一种比较经典传统落后和比较狭隘的发展认识。应当更多的从现实的背景需要,以及医院发展的客观条件出发,对于中国不同级别医院新的发展边际,有一个更加全面客观,公正的认识。另外,对于多院区的管理和一万张床位规模以上的医疗集团的出现和五千张以上的超级医院的出现,也都要有一个正常的管理心态。来认识与研究他。应当说,这可能也是一种客观的发展需要吧。这次我们在日本东京的医院考察交流。也看到了一万五千张床位规模的日本板桥中央病院医疗集团的管理与运营。

这个医疗集团从十多年前的五百张到一千张规模的单体医院,逐步发展扩大到一万五千张规模的多院区管理,同样运营的业绩优良,管理的效能也比较优秀。因此,对于这样的一种医疗发展需要与现代医疗的组织形式,我们的医院管理理论界和院长们可能也必须研究。必须面对。必须思考。当然,在信息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医疗和信息与网络化的医疗服务形式,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与存在,特别是新型共享医疗医院,智能化机器人医生的出现等,这些对于医院发展规模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同样也必须正确认识与思考,寻找到真正适合中国的科学的医院发展途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