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称帝后不久,就开始筹备为报关羽之仇的伐吴之战。虽然出征时刘备并未率领马超、赵云等彪悍的战将,还在出发前折了张飞,但刘备还是依靠吴班、冯习等将,于战争的初期,将驻守宜都的东吴陆逊打得大败,致其连退有千里之远。

陆逊虽然大败,但是陆逊在之前的袭杀关羽战役中表现极为出色,又是吕蒙生前极力推荐的人选,因此孙权不但没有责怪陆逊战败,反而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假节,并先后派遣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前来支援,而孙桓虽为刘备军所围困,但是他坚守夷道,不致城池陷落。

而后刘备与陆逊僵持了有半年之久,陆逊找准机会,反攻刘备,令刘备大败而归。

当初在刘备发兵东吴时,已经称帝的曹丕高兴坏了,他不仅可以坐山观虎斗,而且还可以趁机灭掉失利的一国。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就在蜀国刘备夷陵惨败后,曹丕却不发兵攻打蜀国,反而攻打了战胜的东吴。这显然是违背了兵法常识的,这是为什么呢?

夷陵之战胜利后,吴军内部也出现了意见分歧。徐盛、潘璋等人认为,曹丕不会主动东吴,吴军现在应该乘胜追击,继续进攻刘备,可以一举擒获刘备。但陆逊、朱然、骆统等人则清醒的认识到,曹丕不会纵容孙权和刘备之间的均势被打破,所以曹丕立马发兵攻打东吴。

从曹丕一方的角度看,夷陵之战后的态势已经变成了吴强蜀弱,进一步的危险就是孙权乘胜追击,真的直取益州,如果出现这种局面,曹丕一方如果也想参与瓜分刘备势力,只能从汉中进兵,但汉中道路崎岖,粮运困难,就算是灭了刘备,曹魏也分不到什么。

所以,这时候对曹魏来说,理性的选择就是打压孙权,迫使孙权放弃彻底消灭刘备势力的打算,继续保持着南方分割为两部分的局面,而不是变成一个统一的势力,一心一意的对抗北方的曹魏。而且,进攻孙权还有一个有利的条件是,刘备刚被吴军击败,有可能出兵报仇,客观上协助魏军作战。

如果出现这种局面,魏军就有可能在荆州方向击败吴军,进占荆州的长江以南部分。那么统一天下的胜利指日可待。然而这次伐吴的结果却是失败,曹丕一统天下的梦想瞬间破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