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蓬

【作者简介】李蓬,财政学学士,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业余小说故事写手、影视编剧。20多年来,创作的文学作品数百万字,在全国近60多家以上的报刊杂志发表过文章。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大家都知道,唐僧奉唐太宗之命前往西天,在如来佛祖那里取得三藏真经。不过那是小说家之言,历史上真实的唐僧并没有在如来佛祖那里取得真经,因为如来佛祖实际就是佛教的创世人乔达多·悉达摩——公元前6世纪的人物,距离唐僧时代足足相差了1200多年,人家不可能活到这么大年龄,甚至还将真经传给他。只能说三藏真经与他创立佛教有关罢了。

那么是谁传授给了唐僧三藏真经呢?

(一组大话西游图片)

他就是印度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超级老大之一的戒日王。而且古代的印度也不是我们想像中的一大块地盘,它实际上是一个地理名词,即整个南亚次大陆,而不具有政治概念。

在古代,印度长期小国林立,即使有短暂的统一,这种统一也还有权力无法到达的地方,比如南方的德干高原就很难纳入统一的版图,这种情形一直维持到英国人在那里设立东印度公司之前。

所以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在天竺到了什么什么郡,按照秦朝的郡县制推测,郡级单位应该是省级单位,但是准确地说,他们应该是到了某某国某某国,毕竟一城一邦,那些邦不可能再设郡。

公元前6世纪是思想家辈出的时代,欧洲有苏格拉底,中国有老子、孔子,而印度也有这位开设佛教事业的超级老大乔达多·悉达摩。遗憾的是,当时的统治者对佛教并不感兴趣,就像老子、孔子的学说在最初得不到重视一样。直到西汉建立后,统治者“外尊儒术,内用黄老”,将老子与孔子的学说进行了综合处理,用于统治老百姓——这是在公元前三世纪末。

无独有偶,在公元前三世纪的印度也出现了一个阿育王,他早年喜欢杀戮,还统一了南亚次大陆及阿富汗部分地区(当然还是有小部分没有纳入版图)。他晚年大彻大悟,遂放下了屠刀,笃信佛教,被称为“无忧王”。

佛教于是在印度迅速发展起来,他便也成为“护法名王”。只是在他死的时候,中国尚处在战国时代,秦始皇正在发动统一六国的战争,阿育王难以将佛教普及到正在打仗的中国来。直到阿育王死后许久,佛教才辗转传到了中国,那时的西汉已经开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程,毕竟老子的学说仅在西汉建立之初那阵还行得通,运行百十年后就大可以弃之不用,反正休养生息的目的达到了,统治阶级才不管你这么多呢!阿育王死后,印度很快分裂,依然是小国林立。

只要不统一,就必然有利益纷争,其结果自然是弱肉强食。

到了公元4世纪,中国进入东晋南北朝时代,而印度历史上也出现了一个笈多王朝。这笈多王朝二世继承了父亲的远征伟业,他坚持与南北邻国修好,将主战场锁定在西部,由此开创了印度历史上的黄金时期。这且不说,关键是他的王号足够雷人,叫着“超日王”,听着就足以引人遐想。

正所谓物极必反,黄金时期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超日王之后的印度很快就走向了没落。但是超日王的贡献还是大大的,当时东晋的僧人法显就曾先行演习过一次“晋僧西天取经”的故事,这可比唐僧还要早三百年左右。或许是法显具有先见之名,担心后世将他的故事歪曲,于是写了一部《历游天竺记传》,这本书向后世表明,他没有得到孙悟空的保护,也照样来到了西天。

而且今天的印度也对超日王挺感兴趣,于是修建了超日王纪念馆,还将从原苏联那里购买的“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 号航母改名为“超日王航空母舰”。

只是超日王以后的统治者或许觉得这个雷人的王号行不通,便有人索性将王号改为“戒日王”,这位国王就是公元7世纪的塔内萨尔王国普湿婆提王族的第六代国王。他继承王位的时间是在公元606年,那时的中国还是隋朝的统治。

那一年,戒日王刚满17岁,正好是现在中国人读高中的年龄。只是印度极热,这位老兄想必发育得过快,因此居然干出了一番伟大的事业。而他的哥哥罗贾伐弹那为邻国所杀则是他干伟大事业的契机,否则他只能永远当一个“御弟”,而无法君临天下。

邻国杀了他的哥哥,才使他有了当国王的机会,按理说他应该感激邻国才是,可是他才不理这一套。他坚持以首都曲女城为基地,励精图治,誓要报仇。经过六年的准备,他开始征杀四方,使得印度北方得到了繁荣稳定。

但是值得说明的是,戒日王虽然用武力征服了四方,但并没有将其他邦国纳入统一版图,而是建立了一种国与国之间的联盟,有点类似于春秋争霸、战国称雄,戒日王不过是一位盟主而已。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唐僧西天取经到达的天竺国各郡并不是真正的郡,而是各邦国——当然这也是让戒日王最值得幸运的事。公元631年,唐僧风尘赴赴地来到印度诸邦,由此开启了中印文化最美好的时代。

在《西游记》中,唐僧前往西天只是为了取经,但事实上,唐僧也还担任着传经任务。他将带去的《道德经》等国学经典译成梵文送给他们,让印度诸邦知道,大唐也还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而且他至少懂得一门外语,这自然让印度诸邦国王不敢小瞧。

更有喜剧性的是,唐僧取经是一边学习一边交流,居然能够向印度人宣讲大乘佛教,这好比一个外国人跑来中国,要给中国学生上中文课,那绝对挺牛吧?唐僧就是这样一个牛人,也就自然引起了戒日王的注意。

过了11年,戒日王为唐僧举行了佛教无遮大会,地点就在首都曲女城。

所谓无遮大会,就是将僧侣们聚集在一起,进行长达75天的自由辩论。当时20多个王公和5000多名大小乘佛教信徒、婆罗门教高级信徒都跑来参加大会。

那次唐僧也着实火了一把,与会者没有一人可以驳倒他,他于是喜获一个“大乘天”的尊号,这至少相当于电影拿了奥斯卡,很是难得。

会后戒日王还请唐僧骑着大象四处说法,掀起了“大唐热”的高潮。而更多的回报则是中印文化得到了交流,由于有了唐僧取经,戒日王也就明白当年北方的秦王带兵打败了隋帝国,还当了皇帝。他于是派遣使臣出使大唐,向唐太宗表示友好。唐太宗自然也要派使团访印,大唐风范得到了彰显。

又过一年,唐僧参加第六次佛教无遮大会,尽兴之后才拿着大量佛教经典返回长安,开始撰写他的《大唐西域记》。

原来唐僧也曾写过书啊!可是不知怎么,吴承恩硬是不提这回事,还编了一部《西游记》来解说它。而且《西游记》中的唐僧遇事总是哭哭啼啼,前怕虎后怕狼,若真是这样的人,戒日王才懒得理他呢!

提了这么多的话,至少说明佛教经书的确不是白得的,《西游记》中有阿傩、伽叶要求师徒四人给付贡事,否则就传无字经书,唐僧师徒无奈,只得将化缘的饭碗拿去送给人家。而真实的唐僧也付出了不少代价,比如送去大唐的国学经典,还义务当几年老师,这才获得真经。

这位戒日王与超日王还有着不同的地方,超日王并不信奉佛教,虽然有“晋僧西天取经”,但也不过是民间行为。而戒日王将“唐僧取经”的民间行为转化为国家行为,更难能可贵的是,戒日王本人是婆罗门教徒,但他又容许别的教派自由发展,甚至愿意为唐僧举行一些宣讲佛法的机会。

再者戒日王还文武双全,不仅会带兵打仗,而且擅长吟诗作赋。甚至写出了“云乘太子为救世人而甘愿肉身伺奉大鹏鸟”的魔幻故事,并将佛尊作为首要的神。也不知吴承恩在撰写《西游记》时是否就此得到灵感,反正他认为大鹏鸟是如来的舅舅,还许诺将佛事供奉先行让大鹏鸟享用。

至于后来,公元647年,戒日王在恒河溺水而亡。恒河是佛教的发祥地,被称之为佛教“圣河”,戒日王死在那里也算是死得其所。两年以后,唐太宗驾崩,这大概是前往西天会晤戒日王去了吧?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