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核桃舉肢蛾技術

1 核桃舉肢蛾形態特徵、發生規律

核桃舉肢蛾屬鱗翅目,舉肢蛾科。學名:Atrijuglanshetaohei Yang,又名核桃黑。分佈於河南、河北、北京、山東、山西、陝西、四川、貴州等核桃產區,危害核桃的果實。

1.1 危害特點

幼蟲蛀食核桃果實和種仁,被害果變黑(圖1),多提早脫落。

圖1 核桃舉肢蛾危害狀

1.2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6毫米左右,翅展13毫米左右,黑褐色,腹面銀白,翅狹長披針狀,緣毛長,前翅端部1/3處有一半月形白斑,後緣基部1/3處有一長圓形白斑,後足長,棲息時向後側上方舉起,故名舉肢蛾(圖2)。卵:橢圓形,初產乳白色漸變黃白,孵化前爲紅褐色。幼蟲:體長8毫米左右,初乳白色,頭黃褐至暗褐色,背部微紅,前胸盾和胸足黃褐色(圖3)。蛹:長5毫米左右,黃褐至褐色。繭:長9毫米左右,長橢圓形。

1.3 生活史及習性

圖2 核桃舉肢蛾成蟲

圖3 核桃舉肢蛾幼蟲

核桃舉肢蛾在章丘市1年發生2代,以老熟幼蟲於樹下3釐米左右深處土中、石塊下或雜草中結繭越冬,少數在樹幹基部樹皮縫中越冬。越冬代幼蟲於5月上旬至5月下旬出土化蛹,蛹期7天左右,5月中旬至5月底爲越冬代成蟲發生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爲越冬代成蟲產卵期,卵期約爲5天,5月下旬至6月底爲第1代幼蟲期,幼蟲期40天左右,6月中至6月底爲第1次危害落果期,幼蟲在落果或土中作繭化蛹。6月底至7月中下旬爲第1代蛹期,7月上旬至7月底爲第1代成蟲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爲第2代卵期,7月下旬至9月上旬爲第2代幼蟲期,8月上旬至8月底爲第2次落果期。成蟲晝伏夜出,一般一個果上產1~4粒,後期數量較多,一個果上可產7~8粒。一個雌蟲可產卵35~40粒。幼蟲孵化後在果面爬行2~3小時即開始鑽入果實青皮,縱橫取食(圖4),果皮內充滿蟲糞,被害果最後變黑,多數脫落(圖5),故稱“核桃黑”。核桃舉肢蛾發生程度與土壤溼度和氣候有密切關係,土壤溼度大、雜草叢生處發生重,窩風陰溼處和深山區發生重,避風向陽乾燥處和淺山區發生輕,荒坡地比耕作地發生嚴重,天氣乾旱的年份發生較輕,雨水多的年份發生嚴重。

圖4 核桃舉肢蛾幼蟲危害幼果狀

圖5 核桃舉肢蛾危害後落果

2 無公害綜合防治措施

2.1 農業防治

秋末或早春深翻樹盤,或用硬刷子刮刷老樹皮,消滅土中或樹皮縫中的越冬幼蟲;或在4月底幼蟲出土前用地膜覆蓋地面,阻止幼蟲出土,減少越冬代幼蟲基數;生長季節及時摘除蟲果,每3~5天及時撿拾落果一次,集中處理,減少1代幼蟲基數。帶青皮核桃堆放處應及時清掃處理,核桃剩下的青皮也要及時處理,消滅其中得幼蟲。以上方法是防治此蟲最簡單方便而且是人人都能做到的無公害防治方法。[吉山花瑤]

2.2 生物防治

有條件的地方,可在果園內散養雞鵝,啄食落果內或土中的作繭幼蟲。

2.3 藥物防治

5月初成蟲羽化出土前,用50%辛硫磷顆粒劑5千克與50千克細沙土混合均勻撒入樹冠下,或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加白僵菌可溼性粉劑對樹冠下土壤噴霧,然後淺耕土壤,深5~10釐米,使土藥充分混合,提高防治效果。這兩種藥劑是目前防治此蟲進行土壤處理殘效期最長的藥劑,且效果好。也可用菊酯類或吡蟲啉等藥劑。在5月中旬、5月底、7月上旬、7月底,越冬代或1代成蟲羽化期的前期和後期,可用2000倍菊酯類農藥或1500倍25%滅幼脲3號懸浮劑加白僵菌可溼性粉劑及時噴藥防治。若噴藥後遇雨,應及時補噴。山谷或鬱閉果園可於成蟲發生期施用煙劑燻殺成蟲。藥劑防治最好集中時間大面積統一進行,可提高防治效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