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人类早在上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就认识到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斗殴中,用“装甲”来保护自己的重要性。最早的“装甲”是木质盾牌和皮质的铠甲,后来又进化到金属的盾牌和铠甲;这类“装甲”,一直到二十世纪初的清末还存在。

西方工业革命以来,近现代枪炮技术发展很快,特别是带来复线的步枪和后膛炮的出现,使得中世纪以来的盾牌和贴身铠甲都失去了防护的能力,盾牌和铠甲因此在西方的陆地战争中消失了大约两个世纪。

而海上的装甲一直存在,特别是重型战舰;英国人受到战列舰和巡洋舰“重装甲”的启发,首先发明了一种“陆战巡洋舰”——TANK,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索姆河战役中首先投入使用,起到了奇兵的作用;此后各军事强国纷纷效仿,坦克在一战到二战期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早期的坦克,用钢板焊接或者钢水铸造车体和炮塔,正面钢板厚度往往只有2到3厘米,其他部位只有1厘米左右,要求能抵挡机枪的正面射击和炮弹爆炸后的破片,能够保护里面的驾驶员和射手就足够了。

后来随着各种反坦克武器的能力越来越强,坦克的装甲厚度也越来越厚,到二战中后期,各国主力坦克的炮塔正面厚度已经强化到了8到10厘米,有些重型坦克还特意在炮塔前,再套上一块大约10厘米厚的钢板,当做正面防盾。

英国坦克刚刚出现时,对手德国人只能盲目的用重机枪向坦克射击,但除了打出一片火星外,对坦克几乎没有多大损害;让坦克在战场上威风了几次。


但聪明的德国人也很快发现了坦克的弱点:首先坦克怕深坑和宽壕沟,一旦沟壕的宽度和深度超过了坦克的跨越能力,只能掉进去动弹不得;其次,坦克怕火烧,若点燃一堆大火,坦克也不敢靠近;第三,发明了反坦克地雷,一旦坦克履带被炸断,就立即趴窝了。

但以上三种办法,只能延迟坦克的进攻,通常并不能消灭坦克本身和里面的乘员;后来德国人发现,用对付飞机的高射炮放低平射,高速的炮弹可以将坦克“震毁”,或者炮弹直接穿透坦克的装甲进入内部将坦克炸毁,连坦克带乘员一起消灭。

不打穿装甲,只靠爆炸能量把坦克“震毁”,乘员震死的炮弹,后来发展成碎甲弹!

而直接靠高速动能穿透装甲,击毁坦克的炮弹,后来发展成穿甲弹!

但是任何一种反坦克的大炮都是笨重和相对稀少的,大炮的机动能力也往往不如坦克本身,面对快速突进中的坦克,若防守方是缺乏重武器的步兵怎么办?

刚开始步兵面对坦克,选择不多:第一,扛一个大炸药包或者多个手榴弹捆绑在一起,爬到坦克底下引爆和坦克同归于尽,这种方法是自杀式的,损失较大,还有可能炸不毁坦克;第二,二战中苏联人创造了步兵绕到坦克后面,向坦克发动机的排气口扔燃烧瓶,希望引爆坦克的发动机和油箱来烧毁坦克,即投掷“莫洛托夫燃烧瓶”,但这么做,也要大量损失本方的步兵。

有没有步兵可以携带的,能击毁坦克的轻型武器?有:一种是反坦克步枪,这种步枪很像现在的重型大狙,靠发射高初速的硬弹丸来穿透坦克的装甲,杀伤里面的成员;这种步枪在苏德战场很流行,但只能对付主装甲厚度在3到4厘米以下的轻型坦克。

一种革命性的反坦克武器很快被发明,这就是空心装药破甲弹;破甲原理是:在弹药的战斗部,把炸药浇固成空心喇叭锥形,开口向前,而引信装在炸药的后部,当这种弹药前部和坦克外表面碰撞后,惯性引信的撞针发火,引爆前面的炸药;空心锥形的装药爆炸后,会形成一个向前的爆炸喷射流,炸药前部的铜帽会产生高压高速金属射流,来迅速的穿透坦克的装甲;贯穿效应引起的破片和射流会杀伤坦克乘员,甚至会引起坦克里面的弹药殉爆,炸的坦克炮塔都飞出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