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铁路历史上,唐胥铁路和“龙号”机车是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唐胥铁路修建时,正是清政府洋务派和保守派对修建铁路争吵最激烈的时代。

1881年,开平矿务局在修建唐胥铁路的同时秘密制造了“龙号”蒸汽机车,它最初的名字叫“中国火箭号”。它是开平矿务局的英籍铁路工程师金达设计,中国工匠秘密制造的。蒸汽机车锅炉用的是一台英国产的旧蒸汽绞车锅炉,车架用一号井的井架剩余材料做框架,车轮是作为旧铁件从美国购买的。1881年11月8日, “龙号”机车第一次在铁路上正式运行,拉着两节车厢,车厢里坐的是当地官员,开往距唐山矿6公里以外的第一座铁路桥——王家河桥,运行时速达30公里。

1881年12月,唐胥铁路竣工。运煤河因为冬季封冻,无法行船,春季解冻以后,开始了煤炭运输业务。1882年4月,“龙号”机车把第一批煤炭从唐山矿运到了胥各庄,通过运煤河运到天津。这年10月,开平矿务局从英国进口了两辆蒸汽机车,从此“龙号”机车有了两个英国伙伴。

唐胥铁路在计划修建时,最初是想在铁路上用马拉车运煤。因为在筹办期间,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曾到了台湾基隆煤矿考察,发现基隆煤矿修建了一条马拉车小铁路运煤,很受启发。清光绪三年(1877年),台湾巡抚上奏朝廷修建铁路,可因预算费用太高,皇帝下旨“改办马车路”。

所以,唐廷枢后来给李鸿章的报告中提出,开平矿务局也修建一条马车路运煤。由于制造了“龙号”蒸汽机车,唐胥铁路上就没有用马拉车,这也就成了一个传说。

“龙号”机车名字来源于慈禧的“銮舆客车”。1889年,唐山修车厂为慈禧太后造了豪华客车,在车厢两侧镶嵌了龙图饰,人们叫它“銮舆车”。这时虽然从国外进口了十几辆火车,为避免反对派攻击,准备用开平矿务局制造的“火箭号”机车作为慈禧銮舆车牵引车,所以在“中国火箭号”机车两侧也镶嵌了龙图饰。从此以后,“中国火箭号”就被人们称作“龙号”机车了。

随着唐津铁路通车,铁路公司从国外进口的蒸汽机车越来越多,为便于调度这些机车,给他们编了号码。机车编号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没有资料记载,“龙号”机车在蒸汽机车家族中诞生最早,排行老大,被编为“No.1”。在编号“No.1”的位置上,原来有个铭牌,标注有“中国工程矿业公司,开平 ——1881”字样,有了编号以后,铭牌被编号“No.1”取代了。有人说“龙号”机车1900年停止使用,也有的说是1905年,甚至更久,到1916年退役,退役后收藏于北京府右街交通陈列馆。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占领北京,开始全面侵华,交通陈列馆迁移至和平门内一条胡同里,“龙号”机车从此就不见踪迹了。

1909年金达先生退休时,唐山修车厂的工人们为纪念金达先生对中国铁路的贡献,制作了一辆“龙号”机车小模型送给了金达先生。这个模型是绿色车身,结合“龙号”机车刚刚诞生时的照片,可以判断最初“龙号”机车是绿色的,后来被漆成黑色。

这次建设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时,“龙号”机车作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被要求复制出来作为镇馆之宝。然而,复制“龙号”机车难度并不比当初制造龙号机车难度小,现在我们所能掌握的“龙号”机车资料就是早期的几张照片和“龙号”机车模型。

开滦铁拓公司接到任务后,便开始了复制“龙号”机车攻关。工程技术人员根据轨距、人的身高等尺寸推算龙号机车尺寸,对机车结构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地研究,按照1:1比例,设计图纸1000多张。复制的“龙号”机车采用19世纪技术、铆接等制作工艺,达到了点火就能够行驶的标准。

“龙号”机车复制工作从接任务到制作完成,仅仅用了不到5个月时间,真正展示出了开滦员工的高超技术、敢为人先和“特别能战斗”精神。复制的“龙号”机车弥补了中国人心中的缺憾,也见证着中国开始进入铁路时代。

撰文:王倩

来源:开滦博物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