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后,清兵大举南下,当时退守福建的郑成功、刘中藻(明未曾任兵部尚书)打起“抗清复明”的旗号,纠集明军数万人抵抗清兵南下,那时周墩属宁德县管辖,是刘中藻率领的明军辖区。浦源的方三公给明军资助钱粮抗清。

清顺治六年(1649年),清军将领白进宝从闽北建瓯领兵南征,路经浦源村,得知方三公勤师刘中藻之事,便将其押解带走,当时方三公之子锡繁公在萌源岳父家知悉父亲被捕,立即沿路追至梨坪,愿出重金赎回父亲,清军不肯,于是锡繁公跪哭着请求以自身顶替父亲,清军方答应替换,将锡繁公押走。押解途中,锡繁公心想,自己将死于父前是为不孝,不如寻机逃脱,待孝敬父亲度过晚年后自己的性命安危也在所不顾了。

行至穆洋溪边,乘清军没防备,突然跳进溪中,淹淹一息之际,传说有一大鱼将其托起送到对岸,遇到一个农夫,话语中农夫知是方三公父子遇难,赶紧为之打开镣铐,带到后山一瓦窑洞中藏匿起来。农夫说:“君乃我恩人之子,昔日我客居浦源时得病,幸亏令尊医治并接济银两方得不死,今君有难我当感恩图报!”待清军追查至洞口见蛛网密布,故未进洞搜索。锡繁公得以脱难回家,不敢久居,遁入黄家山隐居。

后来,其父方三公病逝,锡繁公将父安葬后,便自动往宁德投监,至顺治十五年于狱中,县令李即龙钦慕孝子,题匾“孝迈黔娄”存于郑氏祠堂。清朝灭亡后,于民国七年(1918年)建孝子坊,以纪念褒扬孝子锡繁公。孝子坊位于鲤鱼溪东侧300米处的古道路口,建于民国七年(1918),坊高7.2米、面宽6米、深6.5米,为三脊三间重檐无殿顶、穿斗式花冈石构架,坊柱底部四对石鼓护基,四方有九层石板横直交叉铺地,坊上文字图案雕刻精细。为闽东石坊之冠。

上有民国七年大总统题褒“孝阙流芳”匾额和“策令、”“孝子”竖匾。石柱对联为福建督军兼省长李后基、闽海道道尹王善荃、宁德县知事黄式苏、沈守经、众议院议员林栋以及郑宗霖、郭翼唐、陈文翰、张国钧等人撰写。坊旁立有褒扬建坊记,记述孝子锡繁公事略。

▍内容来源:李安网图宁德城市资讯编辑完成

▍图文编辑:宁文策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