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Lens微信公号“WeLens”(ID:we-lens)授权转载。Lens 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文化传播品牌。

严防早恋、未婚催婚、婚后催生,是很多人都会遭逢的婚恋三部曲。

家长们最常用的恫吓套路是:“现在你当然很自在,但不结婚,老了谁照顾你?没有孩子,谁给你养老?”

所以,我们不妨来看看——选择单身的人,到老了之后,究竟过得怎样?

王小平

公益组织负责人  72岁   单身28年

“因为毫无共同语言,1990年43岁的时候,我净身出户。从来没有后悔过。

有时候看到邻居们买菜遛弯都是两个人时,会有一点羡慕。我希望找到一个“大人”,真正长大了、成熟了的男人,但不太能遇到。

中学六年我是在北京女六中读的,没有男同学,家里也没有同辈的男性,基本没有和男性相处的经验。家里又管得严,不让和同学之外的人来往,所以基本就是一个傻妞,更没有识人的意识和能力。比较早就结了婚。和不对付的人在一起,对彼此都是地狱。

单身的好处就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思想是自由的,行动也是自由的。

我工作经常要去藏区、大凉山、阿坝这些地方,坐七八个小时汽车,也没有觉得辛苦。所有的坚强都是因为你没有依靠,所有的娇气也是因为你在依靠。

我没刻意保养过,我讨厌养生的提法,为了养生而活着,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我对长寿没有渴望,重要的不是长寿,而是有质量有追求的生活。"

若水  

英语教师   60岁   丧偶后单身多年

“男人总说女人现实,但我觉得男人比女人的要求更现实。你看一些再婚男士的要求,感觉只是在找一个保姆。

我的异性朋友很多,有的是性关系,但他们都没有资格当我的老公。

我能接受比我小10-15岁的男性,但那些男士不敢,即便相处也是偷偷摸摸的。在中国,和年龄小得多的男士谈婚论嫁不现实。

我的原则是不凑合。我的标准很简单:聊在一起,吃在一起,玩在一起。进入婚姻不现实,那就没必要进入婚姻。安全感要来自自己,把希望寄托在婚姻上太愚昧了。不要存有让别人照顾的想法,因为到你真正老了的时候,肯定会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剩女”是长辈给的定义,事实上,剩女的生活比一般的婚姻更精彩。”

张洪志

陶艺工作者  62岁 离异后单身

“一直是工作第一、感情第二,妻子不适应,就离婚了。

有的女性,做朋友不错,做夫妻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我希望她对我的行业感兴趣,能够在工作室生活得了,但我不抱什么希望,因为干这行就不是一个正常状态。

目前只能是自己照顾自己。

做艺术的,除了少数“成功”的艺术家,其他的都是两个膀子一个脑袋,和打工者一样。大多数人一旦重病,只能靠大家一起捐。

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投入工作中,捏着陶土、拉着坯,投入到创作过程中,我就会脑里一片空白,和陶器融为一体,什么都不去想了。

能干的时候努力地干,干不动再说。”

阿山    

外企管理者  64岁 从未结过婚  单身8年

“35岁之前一直是在和女孩谈恋爱,一直觉得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天经地义的。当时也没想到什么通过结婚来逃避社会压力,就是觉得应该结婚。但往往是和女孩交往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分手了。自己也不知道原因,很有挫败感。

那时对生活很茫然,后来偶然接触其他同志,才开始结交同志伴侣,认真的感情,有过四段,最后一段在2010年结束,这七八年时间一直是单身状态。

早先遇到喜欢的就交往,比较简单,现在觉得能够建立长久的关系,找一个伴儿一起生活,是很难的事,不抱太大期望了。

目前的单身状态也是让我比较满意、安心的,没有太多纠结的问题。退休生活还是挺多彩的,做志愿者,到处拍一拍,在精神上也有成就感。

老年人独自生活,要有意识地结识一些朋友。有病身边没人时,比较麻烦。等到不能自理的时候,我就住到养老院。

当你真正自我认同之后,就知道不能按照别人的要求生活,每个人都是千差万别的,别人特别值得羡慕的生活未必适合你。要根据自己情况作出自己的选择。”

陈生   

商人   70岁 1986年移居美国后一直单身

“36岁去美国后,我一直单身。那时华人来美国的还少,而且中国的女性多是喜欢美国人。

我交过很多女朋友。美国人感情上单纯,不牵扯金钱、权力之类的,喜欢你就是喜欢你,但第二天早上说不爱你了也是很真实的。

美国人的婚姻挺复杂,特别慎重;中国人的感情很复杂,有的时候不明说,要猜来猜去,但中国人的婚姻很简单,甚至有点随便。国内的人选择是否结婚,首先要看对方是否有房有车,这是政治,是买卖,不是婚姻了。

关于感情的最美好回忆,是我对一个女孩一生的惦念,她是我的初中同学,初恋,但从始至终手都没牵过。她长得挺漂亮,插队时在北大荒的农村结了婚,回城后又结了几次婚,人生非常坎坷。65岁去世时,我参加了她的葬礼。我们这一代人都经历了很多。

出国前我在故宫博物院做行政干部,房子什么的都有了,有人给你端茶倒水。但报纸上看到有人出国,我就想去看看,一个月内就做了决定。英文一句不会、带着30美元就去了美国。第二天就到餐馆打工,刷盘子。我现在英文说得很好,但不认字,做生意签合同,要每个词查字典确认。

这几年我回到北京,现在中国人的感情和性太开放了。反而美国很保守,很遵循传统。

尽管70岁了,但我还是想和伴侣浪漫地共度余生。"

藕姨

企业管理者  66岁  单身16年

“我特别重视精神恋爱,一生中有两个梦中情人,一个是史铁生,一个是《飘》里的白瑞德。史铁生的智慧和宽厚,白瑞德对感情的态度和他在战乱中仍然很精致的情怀,他们两个的结合,才是我眼中最完美的男人。

但这样的人怎么会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即使存在这样的人,又怎么会看上我?

我30岁才结婚。50岁时选择离婚,不是因为外遇或感情不合,只是因为理念上的问题,过不到一块。

我挺排斥那种老了非要找个伴儿的想法。

一般说来,人到75岁以后才需要被照顾。为了最后的十五、二十年,没找到真爱就结婚、就要委屈自己四五十年?这是多明显的一笔账。

没上过大学,我很遗憾;没有完满的婚姻,我没觉得遗憾。我没把婚姻当回事儿。”

这些单身的老人,虽然有人排斥再找伴侣,有人还很渴望,但都有着自己丰富而精彩的生活。

目前中国正置身于第四次单身浪潮中,根据国家民政部统计,中国单身成年男女人数已近2亿。全国的独居人口已从1990年的6%上升为近年来的14.6%。单身独居群体数量庞大且仍在扩大。尤其是大城市的三高人群里,未婚比例很高。

来到陌生的城市求学、工作,一个人找房子,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孤枕难眠,甚至一个人去医院,是年轻人在城市中扎根落脚的必经过程。单身独居可能是其临时状态,但也可能最终变为一个人的生活常态。

如果暂时还没有两个人的浪漫,那就去创造一个人的精彩。

原作者名: 路瑞海

转载来源: WeLens(ID:we-lens)

转载原标题: 那些选择独身的人,老了过得怎么样?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