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有一種說法,如果一個人連續不斷地打噴嚏,說明有人唸叨他,有時根據噴嚏的數量還可分爲想念和咒罵。那麼,這種說法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關於打噴嚏的講究,最早來自《詩經·》。

《詩經邶風·終風》中有這樣一句詩:“寤言不寐,願言則嚏。寤言不寐,願言則懷。”

漢代鄭玄注:“我其憂悼而不能寐,汝思我心如是,我則嚏也。今俗人嚏,雲"人道我",此古之遺語也。”

是說一個人思念愛人,而對方想念自己的心如出一轍,所以他便開始打噴嚏。

這種說法於是流傳下來,打噴嚏證明背後被人說,成了一種廣爲人知的民間講究。

幾千年來,人們對這種說法深信不疑,並且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認可。

南宋洪邁的《容齋隨筆》記載:“今人噴嚏不止者,必噀唾祝雲"有人說我",婦人尤甚。”

宋代的婦女打噴嚏時,認爲有人在背後說自己壞話,於是會往地上吐唾沫,以示厭棄。

清代史襄哉所編《中華諺海》中也收錄了"打嚏有人說"的條目。

蘇軾《元日》詩有云:"曉來頻嚏爲何人?"意思是我早上打了好幾個噴嚏,是因爲誰在想我呢?

同一時代的《百怪斷經》裏有一則《嚏噴佔 》,記載了不同時間打噴嚏的講究:

子時:主酒食。

丑時:主女思。

寅時:主女相和。

卯時:主財喜。

辰時:主酒食。

巳時:主人來財。

午時:主有客來。

未時:主有酒食。

申時:主驚不利。

酉時:主文人來求。

戌時:主和合。

亥時:主吉利。

這些講究裏就有女性在丑時打噴嚏是對愛人的思念的說法。

可見,無論是說壞話還是想念,打噴嚏代表被人唸叨的觀念,在宋代時已經深入民心

成書於明代的《牡丹亭》裏柳夢梅思念杜麗娘,就說“叫得你噴嚏似天花唾”。

除了被人思念或議論之外,打噴嚏有時也被認爲是一種不吉利的象徵

宋代記載契丹禮儀風俗的《燕北錄》中也說,遼國太后打噴嚏,身邊的近侍臣僚就會齊聲高呼“治夔離”,即“萬歲”

至今在民間,小孩子若是打了噴嚏,家裏老人就會說:“我家乖乖長命百歲。”

表明人們對打噴嚏有一定的忌諱,所以說一些祝福語話來討個吉利。這些習俗都是一脈相承的。

其實,打噴嚏需要去災避禍”這種說法是從印度來的

古代天竺人認爲,人打噴嚏時,精氣會被近處藥叉吸走,因而得病衰老。若旁邊有人祝願打嚏者"長壽",遂能去兇化吉。這種風俗傳入中國,廣爲流傳。

不僅在中國,美國人打噴嚏後,旁邊的人會習慣性地說一句:“Bless you(上帝保佑你).”

因爲中世紀時歐洲瘟疫流行,打噴嚏被認爲是疾病的徵兆,所以人們會爲打噴嚏的人祈求上帝保佑,遠離災禍。

所以,很多傳統習俗,其實中外都是一樣的,因爲我們都從同樣的時代走來,有着類似的生活經歷

而作爲中國本土的道教,則把打噴嚏作爲一種“養生之法”。

道家典籍《雲笈七籤》中有"向日取嚏法":晴朗之日,待日出二丈,面向太陽,用鼻子吸氣,此爲得日精。吸氣吸到"得噎便止"

說白了就是早上起來對着太陽打噴嚏,道家認爲這樣可以補足精氣,使人返老還童。

打噴嚏代表被人唸叨,是一種歷史超過3000年的古老習俗。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噴嚏這一行爲本身,有着許多無法解釋的神祕性,這或許是無論古今中外,人們都對“噴嚏”情有獨鍾,並在這件事上大做文章的原因吧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