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第十一届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召开。大会开幕式上,8位南京市高层次人才举荐委员会委员获颁“委员证”,标志着南京市正式启动高层次人才选拔“举荐制”。(5月19日《人民日报》)

城市的竞争归根到底在于人才的竞争。近来全国各地“给钱、给房、给户口、给政策、给资金”的人才抢夺战,让公众看到了城市对人才的渴望、对发展的希冀。而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人才落户率,也让公众看到了“天下英才齐汇聚”的盛况。

但应看到,这种人才引进方式更侧重于基层人才的积累,走的是“广大全”战术,“门槛”也有越拉越低的倾向。对于城市发展而言,这样的基础人才不可或缺,但如果想要实现“弯道超车”,那还必须在“少精尖”的高层次人才选拔上下功夫。而这也正是“举荐制”所想要开启的探索路径。

根据南京市刚出台的《南京市高层次人才举荐办法(试行)》,将组建由世界500强等知名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知名科技服务企业、知名金融投资机构负责人、企业界杰出人士、两院院士等群体担任的举荐委员会,每名委员每年可举荐1-3名人才。而这些人才不用再走传统评审程序,只需要通过委员举荐和委员会集体票决或通讯票决举荐认定,报经南京市委、市政府核准,就能享受相应扶持政策。这就意味着现行的高层次人才“唯资历论、唯帽子论”等评价方式将被打破。优秀人才不用再受学历、资历、论文著作、科研成果等硬性指标的限制,“人尽其能、才尽其用”也将不再是句空话。

“举荐制”的落地,让人联想到今年2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其核心理念也是要打破“一把尺子量到底”的传统人才评价体系,实现精准量才、精准用才。可以说,“举荐制”就是这种核心理念的南京篇章。相信经过这种高层次人才选拔方式的创新,南京一定会汇聚更多面向经济主战场,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的创新创业人才,而南京的未来也更值得大家期待和关注。

当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举荐制”对英才而言是种福音,但真要实现“金子早发光”,更需要“伯乐”们的慧眼识才。希望举荐委员们真能按照《办法》所要求的那样,“认真履行职责,秉承公平公正原则,积极参与举荐工作”,真正把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举荐出来,让举荐工作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更经得起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实践检验。也期待有更多城市加入人才“举荐制”的创新和尝试,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快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进人才强国,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文/陆仁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