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瞬间可以实现的,不叫梦想。”

被誉为日本三大料理之神的早乙女哲哉,“一生命悬,只做天妇罗”,五十四年来炸了3000万个天妇罗。不同的食材,控制在怎样的油温,大脑早已锻炼成精密的计算机。在他的手下,每一个天妇罗都是对技艺的磨练,是今天的自己对昨天的超越。

这,大概就是近来人们常说的”工匠精神“了。

而玉雕之人,终极追求的,何尝不就是这种精神?

钻研,执着,在小小的操作台上坚守一辈子。

钻研的是技法,是工艺,是表达方式。

玉书房作品《四大菩萨》

玉雕,本质上应该是运用巧妙的构思、巧夺天工的雕刻技能、在天然的材料上手工雕刻完成的艺术作品。灵妙的构思,完美至夺天工的技艺,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我入玉雕20年,却不敢在哪怕一刻停歇对工艺的追求。

玉石,以点生线,线生面的艺术,与中国书法、绘画的线条艺术追求一脉相承,讲求以线条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画面感与风格,她的浓淡、虚实、刚直、曲美、浑圆、急缓变化,呈现人物花鸟瑞兽和山水或写实、或庄重、或飘逸、或灵动的姿态。

玉书房作品《福寿双全》

在研习了圆雕、透雕、浮雕的技法后,在我看来,就需如习武之人功力进阶一般,一步步踏实推进。

所以,我学习素描,琢磨线条的表达语言,将这些折射在玉石上,便是结合玉石的轮廓、肌理,不断揣摩、描摹,完成构图。

玉书房作品《知足常乐》

细雕才真正考验人的功力。真正好的作品,在处理线条时,关键在刀与手的默契,心静,手静,让线条如工笔画般棉密细致,如书法挥毫一气呵成,一笔到位,达到心到,眼到,手到,刀到,娴熟、圆融却不失遒劲的地步。

随着工艺的逐步精进,我对线条的处理愈发细化,但也越发明白,工艺之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条修炼进阶之道,仍然需要我潜心修行。

执着的是自己对玉的感情,借助玉石表达的人生理解。

玉石需有灵魂,不然,只剩精致的躯壳,失却让人赏玩流连的意味。

她应当是有底蕴与文化的,如同她的外表,虽妍丽却温润,蕴藏万千变化。

而她的思想,则需要借助玉雕人的手,宣泄而出。此时,我若没有足够的文化厚度,将难以描摹玉石深层的美。所以在技艺之外,书是我另一大追求。

玉书房作品《双娇》

过而立之年,人生阅历丰富之后,诸多人生感想积攒心中,这些许繁杂的感知遇见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如智慧之手拨云见雾,让我遇事更加沉稳,力求在玉石的表达上更广博。

如读《道德经》、《论语》、《大学》,知“故知足之足,恒足矣”,明白我们的”常乐“应建立在丰厚的知识积累和坚定的志向之上,一心向着目标前进。映衬在手艺人身上,则是把快乐建立在对玉石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上,心定,则志明。这份感悟,投诸玉石,便是《知足常乐》。

读《庄子》,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让我知道了换位思考的珍贵,也明白如同传授徒弟技艺时要因材施教一样,每块玉石也有她的特性,需因材施艺,挖掘其独特的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博大让我着迷,我相信,将它们与玉石相结合,能引发人们的共鸣。

玉书房作品《知鱼之乐》

这些作品的创作历程,让我决心,读更多的书,让玉与书结合,让自己的作品,多一些让人品读回味的空间。

玉雕人不是处于象牙塔,也需直面市场的风云变化,这条从艺道路注定是不平坦的。但正因坎坷,才能磨砺,才能积蓄更多能量,花开才更芬芳。

20年,在我设想的职业生涯中也只是一小段光阴。既已选择了这条路,惟愿经历风雨过后,最终的自己,还是那个手拿刀埋首琢磨的玉雕人。

图/文 天工艺品

自小浸润两汉玉文化,徐州磨砺十年之后来到苏州。从大型立体件到精致雅趣的小件,从人之神态到花鸟之精神,在天赋和勤奋加持中精心提炼传统文化之独特内涵。2013遇见南红,以诗书展南红之浓烈赤忱、宁静皎洁,为玉石注入灵魂。彼之诗书,辅以奇艺,施之玉石。传承自千年的文化积淀,和现代更为广阔的视野,使其玉之魂郁郁风华。

工作室地址:苏州市姑苏区十全街398号

联系电话:13024583887

新浪微博:娄爱武-玉书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