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平昌冬奧會已進入倒計時。

韓國冬奧會門票銷量卻十分慘淡。距開場時間只有一個月,韓國才售出冬奧會門票12萬張,只完成計劃銷量的16%。

茫然無措的韓國開始將目光瞄準中國人,希望通過在中國賣出門票,來提升整體的門票銷量。

中國遊客是解決問題的鑰匙?

爲此, 韓國針對中國遊客推出免籤政策——只要持有冬奧會門票,就可享受入境韓國免籤,最長能停留15天。他們相信有了中國遊客,賣光門票肯定不存在問題。

可韓國一心希望中國遊客去看冬奧會,給出的價格卻“不太友好”。

就拿在中國十分冷門的冰球項目來說,此次韓國冬奧會冰球決賽的門票價格在中國最高達到8000元人民幣,甚至高過了俄羅斯世界盃決賽最高票價。

另外,當地住宿價格也在飛漲,江陵和平昌的旅館價格已經翻了三倍,去看場冬奧會比賽可謂“壓力山大”。

江陵市一家旅館表示,冬奧會期間,房價爲4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2416元)一天。

而在平時的旺季期間,即使是海景房的價格也僅僅在15萬韓元(約合人民幣883.18元)左右。

當然,爲歡迎中國人,飯館也不甘落後,二片面包,一杯橙汁賣到了11300韓元(約合人民幣68元),韓國網友表示宰人也不能這麼宰。

其實不止韓國人,宰中國遊客似乎是全球共識。

寧可錯宰,絕不放過

近日,泰國一名女子到曼谷知名的霓虹夜市用餐,原本60泰銖(約13元人民幣)的餐點,老闆竟然跟她收150泰銖(約30元人民幣),原因竟然是“以爲她是中國人”。

老闆表示,這夜市有9成都是中國遊客,“以爲她也是中國人”,如果是泰國人的話,會有便宜的60泰銖價格。

其餘中國遊客青睞的旅遊地,也同樣有層出不窮的宰“中國肥羊”事件。

意大利米蘭大教堂外,有中國遊客接過了陌生人遞來的一把約20粒粟米去喂鴿子,結果被索要20歐元,也就是說1粒粟米要1歐元。同一個地方,有人甚至因粟米,而被人強索40歐元。

歐洲某酒吧誤將韓國人當中國人,遞上一份特製的點單,價格會是正常點單的雙倍,結果被投訴。

以色列一個 “阿布高什餐館”接待了8名中國遊客,最後卻開出了一張1.65萬謝克爾(約合2.92萬元人民幣)的天價賬單。

頗受本地人和外國遊客好評的阿布高什餐館,通常喫一頓飯只需花上數百謝克爾。

在威尼斯市,有三名中國遊客一家餐館點了三份牛排、一盤炸魚和礦泉水,竟收到1100歐元(約合人民幣8624元)賬單。

之後在威尼斯另一家餐館喫了三盤意大利麪,被收了350歐元(約合人民幣2744元)。

鑑於中國遊客多次被宰,威尼斯市長微笑表示:來了就得花點錢。

爲何都愛對中國遊客下刀呢,有外國商販表示,中國人太“壕”了。

人傻錢多甘心挨刀

近年來,中國遊客成了全世界商家的香餑餑。購買力驚人,三個字“不差錢”,買奢侈品都跟買白菜一樣。

據統計,15年中國遊客在境外消費約1.2萬億元,冠絕全球,中國消費者全球奢侈品消費達到1168億美元,全年中國人買走全球46%的奢侈品。

很多中國遊客只買貴的不買對的,買個電飯煲、電動牙刷、馬桶蓋、大米都要跑到國外,至於這些東西好在哪裏,值不值,買的時候似乎不太在意,甚至不少人買到的其實是made in china .

西方媒體評論稱,不少中國消費者只是買到了商品,買不到“品位”,中國遊客在一擲千金的時候,似乎買來的僅僅是第一,並沒有買來更多的尊重,甚至被不公平對待。在他們眼裏,中國人就是一個“行走的錢包”。

造成這種現象背後有什麼深層次的原因呢?

事出有因

中國人不瞭解當地文化。

自己理所當然地把平時在家的“姿態”帶到了國外,通常擺出一副只要有了錢,沒有啥我買不到的樣子,往往忽略了民族之間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差異。

缺乏一定的自律。

去國外旅遊已經成爲不少國人炫耀的資本,而這種炫耀的心理特別容易在境外購物時被極度放大,從而引起強烈對比,“暴發戶”式的消費和“旅遊暴徒”的人格展示。

國際社會的偏見。

中國遊客海外形象不佳,一定程度上和國際認定的偏見有關係,本土生活的居民認爲入境旅遊的遊客們屬於外來羣體,只要先前認定爲不喜歡的外羣體,在消化信息時也常常趨於負面,即思想上都先入爲主地認爲中國遊客素質低下。

在主觀上,作爲中國遊客,也有造成偏見的重要因素:很多國人的心態就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國產的都是假冒僞劣,國外的就是高精尖,就是洋氣。

再加上不少知名品牌產品,相比較國內的價格確實存在一定的差價,所以令他們蜂擁而至。

還有不少虛榮心膨脹的人,在他們眼裏,擁有一件價格不菲的奢侈品,不僅是身份的象徵,還是自身價值的體現,使得自己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種種因素匯聚,造成如今一個願宰,一個願挨的局面。

解決之道,只有中國社會自身的消費升級,倘若中國自身能供給充足的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面對國外的刁難,“行走的錢包”至少有個回家的去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