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北京的八达岭长城和慕田峪长城,很多人都耳熟能详,自古以来就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说法,可是提起浙江台州的江南长城了,估计很多人就不熟悉了,岂不知,台州的江南长城始建于东晋时期,比北京的八达岭历史还悠久,而且和北京八达岭的修筑大有渊源,可以称之为八达岭长城的范本。

沿着台州临海的东湖行走,远远望去,一坐巍峨的城楼高高耸立在天际,这里就是台州临海著名的江南长城了。台州府城墙,又称江南长城、江南八达岭,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临海市,全长6000余米,现存5000余米,东起揽胜门,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烟霞阁,于山岩陡峭间直抵灵江东岸,延伸至巾山西麓,依山就势,俯视大江,尤以北部最峻。

沿着好汉坡198阶台阶上来,就是揽胜门了,城楼上戚家军的旗帜迎风招展着,嘉靖三十六年,戚继光任宁绍台参将时期,在台州抗倭,明朝名将戚继光在临海八年,抗击倭寇九战九捷。期间,戚继光与知府谭纶整修临海古城墙,根据台州当地人的建筑发现灵感,然后创造性地 加盖了二层中空敌台、遗存到今天。

戚继光在台州府城墙的修筑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什么说江南长城是八达岭长城的范本呢?原来明朝中后期的长城有两大痼疾:一是北方边患、一是东南海患,“抗倭大捷”后的戚继光升职,发现北方长城“老化”的问题后,他决定将修筑改造台州城的经验,复制到北方边塞上来。戚继光在任蓟镇总兵时,将他在临海修筑城防的经验,运用到北方长城的增扩加强上。他们抽调江南三千兵士,将其在临 海筑城经验运用到明长城修建工程中。北国长城的空心 敌台,源自临海。因此,南北长城在规格、形制、构造上, 同点颇多,实为北国长城之“师范”和“蓝本”,遂称江南长 城。

明嘉靖年间,戚继光在城墙上修建了13座双层空心敌台抵御倭寇。这些神似“八达岭”的城墙和敌楼,都来源于一种普通的渔民建筑,台州地区渔民的房子用石块垒砌,方正、坚固、硬气、窗口窄小,这种碉堡式的建筑吸引了戚继光的眼球,并被他应用于军事建筑中,后来的八达岭长城,也是沿用了这样的建筑风格。

走近敌台的内部可以看到,敌台的建筑跨越城墙内外两边,内部空间很大,在当时的战争年代,可常驻大量兵力,且能避雨御寒,非常便于瞭望、防守和传达信息。这种双层空心敌台,随着戚继光等人调驻北疆而极大影响了北方明长城的建设,不仅提升了防御能力,也创造了标志性的城墙景观。戚继光创建空心敌台,是其军事实践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对中国古代军事建筑学的巨大发展,是军事建筑史和城防史的重大突破。

台州府城墙在历史上意义重大,始建于东晋,历史上曾多次拆毁、重建及修缮,元朝时期台州府城墙以其防御水患的重要功能免于拆除,明朝时,中国的东南沿海常受到倭寇偷袭与抢掠。临海城墙虽能挡住洪水,但无法抵御倭寇的袭扰,往往损失惨重。嘉靖三十二年,在受到倭寇多次掠夺而付出惨重代价后,遂于当年花巨资对临海城墙的城防系统进行强化建设。嘉靖三十六年,戚继光驻守台州抗倭,根据军事防御特点进一步改善临海城墙的防御能力。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建瓮城,是一座具有军事防御与防洪双重功能的府城城墙。

昔日的古大炮,经历了若干岁月的沧桑巨变,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观赏景点,时光不语,曾经的辉煌变成了一段亘古的回忆,把人们的记忆拉回到那个久远的年代。

全长五公里的江南长城,在2.5公里的中端,沿着龙头亭行走,会有一个城隍庙。经年的老树在大自然的风雨中倔强的生长着。

行走在浓荫蔽日的江南古长城上,在蜿蜒曲折中寻觅一段过往的历史烟云。那久远的辉煌定格在史书上,留给现代人的是安居乐业的美满。

旅行小TIPS

1 交通 公交车209路终点站,205路长城揽胜门站,201、202、203、204、209、211、302、310路等均可在东湖公园站下车,步行一段路程(500余米)可到揽胜门入口。票价2元。

2 门票 65元。

【作者简介】雁行江湖,旅行摄影师,本文图片和文字所有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署名,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其它需求请与作者联系。

(微信:317585025 微信公众号:J3175850525 微博:雁行江湖de歌)

相关文章